淺談當東方遇上西方 – 管教子女方式大不同

來源:南加州學院-郭主任 時間:03/16/2012 瀏覽: 2358

中西合璧之虎媽嚴峻戰歌 vs. 世界首富之成功品格養成

最近在媒體、在華人界、在美國、英國、香港、中國等都引起熱烈討論的虎媽戰歌,不禁令許多家長重新思考東西方教育價值觀,與教育方式的議題。根據虎媽(蔡美兒)表示,「虎媽的戰歌」出發點並不是指導父母們養兒育女之道,而是在她的二女兒蔡思珊(LuLu)出現嚴重叛逆情緒、導致家庭危機時回顧18年為人母的經驗,用兩個月的時間揮書寫的回憶錄。

東方家庭教育的嚴峻

此書爭議之處之一,就是虎媽提及的三大育兒原則,也是中國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質:一、不理會孩子的自尊心;二、認定孩子必須孝順父母;三、堅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另外,蔡美兒就不准兩個女兒外宿、和朋友出去玩、看電視或玩電動遊戲、不可以自己選擇課外活動、也不允許孩子有任何功課拿不到A、儘管學習樂器,也不可以學習鋼琴或小提琴以外的樂器等等。 看著這三項上述嚴峻教育特質,以及附帶的許多『不可以家規』,可能類似的出現在許多華裔家庭當中,的確,在某些程度上也成功培育出許多優秀小孩,並能夠以高人一等成績加上多才多藝個人特色進入名校。這樣的中國媽媽教育理論,看在白人或是其他種族,甚至現代華人家庭眼裡,毀譽參半。
蔡美兒也寫道:「中國父母要求孩子拿滿分,因為他們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到。」所謂的平庸或失敗並不存在,除非孩子是故意的。 嚴師出高徒的道理,在華人的家庭教育裡,顯得理所當然。並且,要求中國家庭的孩子遵循孝順的道理是種族天性,在白人以及非中國裔的家庭觀念裡,孝順的美德一樣是,是被讚揚的。
至於『堅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或許在某些年紀的孩子的成長過程裡,是適用的。比如專家研究指出,孩子在九歲左右,就發展出可以分辨大人言行舉止的能力,也就是說,孩子會開始觀察與思考大人的身教言教是不是如出一轍。若將此種說法與虎媽的想法結合,那麼孩子在九歲之前的確需要父母的牽引去培育生活上許多價值觀的形成,而在九歲之後是否仍適用『堅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則值得另外一個層面的思考與討論。
而美國企業也發現,透過招募公司人才,當挖掘到來自最好的大學的亞洲孩子之時,發現他們真的很會讀書做研究,可是要他們從事團隊計畫卻有問題。「他們只會讀書,缺少當眾做報告、談判和人際關係技巧。」是普遍聽見的微辭 教育當然很重要,可是也不能忽略完整的人性發展。許多人認為這正是中國式教養的缺點。


被遺忘的卡爾威特的教育

南加州學院郭主任建議,其實討論東西方家庭教育迥異之處時,並沒有標準答案。虎媽的嚴峻教條放在過去20年前的東方家庭教育理念裡,也許並不具爭議。但是在今天西方教育人權抬頭的意識裡,就顯得不夠人道。這樣的狀況有點類似過去也同樣引起大眾討論的,『卡爾威特的教育』。此書寫於大約二百年前的德國。卡爾威特是牧師,也是位教育家,他提倡「早期教育」,即是教育應由零歲開始。
他認為零至四歲是人吸收知識和形成概念的最佳時間,在這段時間對小孩子加以適當的啟發和引導,比長大後才灌輸死硬的知識來得有效。威特先生把教導兒子的心得全記錄在書裡,令這部書成為一本理論與經驗並重的著作。卡爾先生的「實驗」雖然成功,生來有點蠢鈍兒子後來亦被公認為神童,然而他卓越的理論卻不被當時教育界接納。這部「卡爾威特的教育」一直被遺棄在哈佛大學的圖書館中。

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的討論的虎媽戰歌,也因為今天中國的經濟崛起以及對教育急起直追並在學術表現的進展,這樣東西對照,讓西方國家開始以另一層面檢視東方母親的教條。華爾街日報的網站上得到許多家長對此問題的回應,並且發現該網站的讀者投票結果顯示,60.7%的人認同東方家庭嚴厲的教育方式,有39.3%的讀者傾向寬容的西方方式。何謂西方的寬容方式,在這裡我們可以參考兩個成功代表,全球首富比爾蓋茲,以及股神巴菲特對家庭教育的看法。


如何教出比爾蓋茲? 成功的關鍵,是在人格的養成

蓋茲進入哈佛大學就讀前,父子倆曾發生嚴重的爭執,身為律師的老蓋茲希望兒子能夠繼承衣缽,選讀法律系,但比爾‧蓋茲卻對數學、電腦情有獨鍾。他告訴爸爸,「法津系的確很有前途,可惜它不適合我,沒有興趣的科目,讀起來一定很痛苦,爸爸一定不忍心讓我過著痛苦的大學生活吧!」明理的老蓋茲最後尊重了比爾。蓋茲從小便被教導要珍惜每一分錢,花費在刀口上。因此他與妻子瑪琳達即使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也不隨便把錢交給孩子揮霍在不必要的需求上。他們寧願將這些錢捐給最需要它們的人,比爾‧蓋茲認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鈔票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養尊處優將會讓他們一事無成。
為什麼老蓋茲能教出這麼出類拔萃的孩子?因為他營造的家庭氣氛、他信奉的人生哲學、他待人處事的方式,這一點一滴的身教成為最有滲透力的教養!聰明的父母要帶給孩子的不是成功的途徑,而是成功的品格;聰明的父母要告訴孩子的不是「應該要做什麼」,而是給他更多的機會去發現「自己想要做什麼」。如何能教育出成功的孩子,老比爾說就在人格的養成其實就是父母的身教。
書中提到老比爾的人生經驗,一位仗義直言律師,要幫助弱勢,讓社會更好。所以他的孩子長大有成就,都懂得要回饋社會,幫助更多人。
老比爾也提及下列養育孩子品個優良的方法:

  1. 給孩子一個觀念我們是命運共同體,我們需要彼此。要成就生命中真正有意義的事都需要努力工作,老比爾八十歲還在努力工作。他鼓勵大家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把你所相信的事情大聲說出來。有時要把自己的意見放一邊,從對方的觀點來看事情。
  2. 永遠不要害怕更大的期待。無條件的愛與支持,讓孩子成為老比爾一生的驕傲,要努力把握機會 創造出期待看到的改變。要對生命環抱熱情,像發光的圓球一樣照亮很多人的生命。
  3.  給你的孩子根和翅膀。要把正確價值觀種到孩子的身上,待時機成熟,放他們自由飛翔。不管職業貴賤,我們都是人,而沒有人是完美的。如果你有無窮的熱情和一些好想法,你就可以改變世界,使生活變的更美好。世界是我們的,與人為善,就是與自己為善,我們所送出的禮物,有一天會回到我們的世界。
  4. 不論你要做什麼,永遠不要貶低你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從孩子身上學習,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打從一開始,就需要自由,好回應生命的需求。而童年的好奇心可以維持一生之久,如比爾蓋茲的生活方式,一但你產生疑惑,而答案就在某處,你所要做的就是把答案找出來。
  5. 珍惜與孩子與家族朋友大家在一起的時光。其實比爾家每年夏天會有一個契利歐夏天,幾個家庭一起聚會競賽,表演,遊戲。這樣無非是給孩子一個穩定感和豐富的回憶。像這樣的家庭傳統給孩子一個延續的感覺,在充滿改變的世界找到一個永久的磐石。當我們在做好事時,預期之外的好運會降臨到我們的頭上。
  6. 要成功,你一定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打拼。在我們的生活中,被人看到,被人認識,被人鼓勵是多麼重要。多出席和動和參與所能獲得的最好收穫,就是你會遇見最讓你驚奇的人。
  7. 好公民是永遠找事情做的人。遇到困難不要轉身逃走,反而要學習擁抱這些問題,我們就可以而且一定會克服他們。以上都是老比爾以身作則,為人處世的體會。而一步一步的傳承給了今天的比爾蓋茲。

比爾蓋茲當初藉由一本科學雜誌的介紹,因而窺見時勢潮流的變化。他觀察到個人電腦的興起,所以下了明確的結論:電腦將成為普遍大眾所擁有,未來的趨勢將由大電腦走向小電腦,大客戶也會由眾多的小客戶取代,終有一天,產品主流亦會從硬體設備轉向軟體工業。果真資訊潮流一如他所預測。就像比爾蓋茲所強調的:「我的成功,來自於眼光正確。」憑著對趨勢的掌握,他才敢毅然自哈佛休學,縱身擁抱未來。也因著家教言教身教給他的信心與正確的判斷,他才沒也偏離途徑的在輟學創業的路上迷失或後悔。
比爾對工作非常癡狂,每週工作時數是六十五小時,但是他不斷的花大量的間充實自己,比爾除了工作之外便是看書。他曾說「我生命中唯一能讓我全力投入的事情是工作,在三十歲以前如此,恐怕四十歲以後也是如此!」。他自稱是一位「為理想與目標而終身不悔的人」。比爾蓋茲的故事當然不是鼓勵休學,更非主張學歷無用論(連比爾蓋茲都否認這一點)。他倒是讓我們明白掌握趨勢的重要。擁抱未來,才能獲致偉大成功;罔視時勢,必然沒頂於潮流之中。而家庭教育給他的支持,更是他今天成為全球首富的推手。


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給兒子的人生禮物

巴菲特投資股票,但他教兒子投資人生。股神的兒子不是非得當股神,只要跟著自己的天賦走,就能超越自己、超越巴菲特。出生時嘴裡含著金湯匙, 長大後很容易就會變成插在背上的金匕首。 如果只想躺著吃喝一輩子, 就將錯過發掘自己人生的大好機會。而人一生最大的財富,就是能做自己。
的確,如果跟著父親走入華爾街,頂著「巴菲特」的光環,絕對可以少奮鬥三十年。但老巴菲特讓彼得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讓他有機會去發揮自己的天賦,於是彼得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音樂之路,而這才是他人生真正的熱情所在。他從小錄音室開始打拚、從無償的工作開始接案,能譜出動人的樂曲不是靠他「姓」什麼,而是憑實力;不是看他的父親有多少資產,而是憑他不間斷的學習和努力。 能有個股神老爸,彼得的確不是普通的幸運,因為從父親身上,他看到了什麼是認真和自律、如何勇於面對挑戰,並且盡情徜徉自己所選擇的人生。


股神爸爸教的12件禮物

(1) 假如希望自己的人生儘可能多采多姿,就應該試著什麼都去學,不只要學用來賺錢的專業本領,還要學專業以外的無數其他知識。
(2)不要把優勢當成擋箭牌,藉此逃避辛勤工作和個人挑戰,而是要用它來完成更多的作為。
(3)重點不是你的人生從哪裡開始,而是你後來到達了哪裡。
(4)有很多時候,在迷宮般的抉擇中遊蕩並不是因為迷路了,那反而是找到正途前的必經之路。
(5)如果是自己的志向,我們就會渴望在那個領域脫穎而出。這種渴望能鞭策我們,激發出我們最大的潛能,帶領我們完成自己引以為傲的成就。
(6)停下來審視自己的內心絕對不會是浪費時間,反而是對時間的投資,更是人生最值得的一種投資。
(7) 假如我們希望忠於自我、實踐志向,同時又能買得起麵包,就必須想一想什麼是我們真正喜歡做,而這個世界也願意為此付錢給我們的事。
(8)每一次錯誤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都是這一路曲折人生上的記號,標記著我們曾經去過哪裡、現在站在哪裡,和未來打算去哪裡。
(9)當願望未能實現時,我們只好更仔細思考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什麼才會讓自己真正快樂。
(10)我們的能力、熱情、努力和堅持以奧妙的方式結合後,成功就是成果。真正的成功是我們私下獲得的一種東西,它的價值也只有我們自己能斷定。
(11)假如父母熱愛自己的工作並樂在其中,孩子便會看到工作本身的價值,也會比較傾向於去尋找和發掘自己熱愛的是什麼。
(12)我們自己設立目標,我們自己定義成功。我們無法選擇人生要從哪裡開始,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管教子女,因人而異,因時因地

東方與西方都有各自巧妙與值得學習的家庭教育觀點。看似東方的理論主義與西方的實踐主義著實岔開了這兩種脈絡的路徑。但當試著去定義成功的本質,東方在於教養的過程,是父母給與的許多管束與價值觀。西方在於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摸索並且擁抱世界。兩種路線都是邁向成功的方法,但是,基礎教育的培訓與家庭關係的協調,是兩重迥然不同東西方教育模式中的類似處。虎媽之所以能夠以看似很專制的方式成功教育他的兩個女兒,並且也得到女兒的認同,是因為他有確信給予孩子完滿得充足的愛。他可以找出自己的孩子的優質,在寬嚴之間幫助孩子開發值得被挖掘的優勢。虎媽也因為自己本身出身於很嚴謹很好的學術家庭背景,所以他有資源有想法的去鍛鍊他的小孩。
世界上很多奧運金牌得主,也是從小經歷很多痛苦的艱辛的訓練,才得以在一次一次的挫折背後,學會品格與技術的淬鍊。東方與西方的教養哲學大不同,但是雷同之處都是在適當的孩子成長階段給予自律規範的訓練,當孩子可以自己飛翔的時候,就不必懼怕。雖然東方孩子感受到的家庭教育,特別是在課業學習上,比西方家庭來的有壓力。但是西方家庭不是沒有讓孩子覺得沈重疲累。研究也指出,有很高的自殺率出現在美國15-24歲之間的孩子身上,是源自於念書的辛苦壓力。因此,注意孩子在競爭激烈的念書環境與過程背後的情緒管理,是東方與西方家庭都要一起修煉的現今課題。


資料來源:南加州學院部落格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優質商家推薦
搜尋相關行業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