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呤呤,叮呤呤……”闹钟响了好多次,床上的小孩还没醒,于是闹钟凑到小孩耳边说:“主人,该起床了,再不起来我的嗓子都叫哑了。”
小孩微笑着醒来,刚穿好衣服,牙刷过来说话了:“主人,让我给你刷刷牙,把你嘴里的牙细菌都赶走。“
牙细菌表示反对:“别来刷我!我还要吃宝宝嘴里的东西,吃完东西再吃牙齿!”
小孩赶紧张开嘴让妈妈帮着刷牙。
才刷完牙,毛巾又赶过来接班:“我来给主人洗洗脸,我希望我的主人漂亮又干净”。
刚洗完脸,小马桶又开始叫唤了:“主人,我等了你一晚上,现在很渴了,快来给我喂点水喝吧。”
小孩立刻跑过去,蹲在马桶上拉完尿,然后站起来说:“小马桶,今天我请你喝橙汁。”
该出门了,小孩又要穿那双最喜欢的小绿鞋,小绿鞋不高兴了:“主人,你连续穿了我一个礼拜了,我好累啊,都快累坏了,你能让我休息几天吗。”
另外一边,小红鞋央求道:“主人,你快来穿我吧,我都在家待了一个月没出门了,我想跟你一起去散步!”
小孩换上了可爱的小红鞋。
以上情景既不是动画片,也不是纯想象,而是华川家真实的现实,只不过那些会说话的闹钟、牙刷、马桶、鞋子等等,并不是真的会说话,而是由爸爸或妈妈“代入”扮演的角色。
女儿满两岁以后,进入自我意识膨胀的执拗期,“不”字成了口头禅,处处跟你对着干,在试过各种育儿经之后,我创造了这套“童话育儿法”,效果很不错,推荐给大家。
孩子一般从1岁多时,开始萌发自我意识。一岁之前的婴儿,会把自己和妈妈混为一体,一两岁以后,知道了自己的存在,便把自己跟周围的成年人区分、对立。
进入两三岁时,孩子的自我意识达到一个高峰,凡事都要“我说了算”,坚决抗拒大人的操纵。很多育儿专家(包括世界权威专家),对待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有些无能为力,给出的养育要点通常是:“转移注意力,绕道走。”
有一些养育方式,建议让父母蹲下身来,跟孩子做朋友,以商量的口气说话,或者适当顺从。比如:“你可以帮妈妈一下,把衣服穿上吗?”
或者,姿态更低一些:“宝贝我求求你了。”
这种做法有一定效果,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否则家长的权威性会慢慢丧失,养出很多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
在满足孩子的权利需求,和家长的应有权威之间,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找一个第三方代言物,这个“代言物”(我将它称之为“童话宝贝”)可以替家长传达指令,以孩子最乐意接受的姿态和语气。
童话宝贝可以卑微地请求:“主人,请让我为你效劳!”
童话宝贝也可以任性撒气:“我很生气,现在不想理你。”
这个童话宝贝最好是像孩子一样,小小的,弱弱的,能把孩子当 “主人”或朋友。孩子的天性是跟小弱的对象有亲和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都喜欢小猫,小狗,小布偶。
这个小小的、可爱的童话宝贝,可以极大地满足孩子“做主”的欲望,又让家和世界,变得更加活泼有趣。
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小小孩,“有趣”才是硬道理。
带着孩子们看经典动画《美女与野兽》,最吸引孩子眼球的不是美女,也不是王子,而是魔法城堡里那些会动会说话的桌子、椅子、烛台、茶壶……这都是最最可爱的童话宝贝。
那些经典童话大师真的是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
对于年幼的孩子,他们相信童话,远胜大人的说教。
所以每个孩子都喜欢童话,每个孩子都向往一个童话般的家。一个特别固执叛逆的小孩,也能愉快地接受童话里的规则。
1、引导孩子关注他人,去除自我为中心意识
童话育儿的巧妙之处的是把孩子身边的很多事物,比如动物、玩具、物品全部“拟人化”,这就让孩子感觉到:除了自己,万事万物都有生命,我们除了关心自己,还要关心周围这些生命的感受。更要关心自己的父母和家人。
2、培养孩子的想像力
一旦“物体”被赋予了生命,生活就充满无限可能。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可能会产生很多童话幻想,再大一些的孩子,哪怕知道这是扮演,也会乐意参与这个游戏。女儿如今已年满四岁了,一直喜欢这种童话游戏,走进公园看见一朵花,会问妈妈:“如果我去把它摘下来,它会怎么说?”
“它会说你千万别来摘我,我会很疼很疼的。”妈妈回答。
女儿放弃摘花,回家还创作了一副图画,画上有朵花儿,张开了嘴,在对行人说话。
(华川女儿涂鸦作)
生活在童话里的孩子,编故事的能力也是一流的。如今的睡前故事,有一半是女儿讲给妈妈听。
想把童话育儿法发挥到极致,可以分三重境界来实现。
上图是菲律宾的一位爷爷,利用废旧纸盒,给孙女做了一个小小童话房。
其实最关键的技术,还是父母保持一颗年轻有趣的“童心”,很愿意,很享受地陪孩子度过一段温柔的“童话岁月”。
而那些凶凶的,动不动就对孩子打骂吼的爹妈,童话育儿法可能对你不大管用,因为你演啥孩子都觉得不像,除了大灰狼。
来源:华川 二胎妈妈圈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