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推娃盛况”是真的吗?华人家长是否走得通?

時間:01/16/2019 瀏覽: 5481


“美国推娃盛况”是真的吗?华人家长的拼搏路径在美国是否走得通?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位正在美国访学的妈妈谈谈她的观察。她是国内985大学老师,

孩子在美国上小学6年级,希望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

从作者文章透出的背景,她应该是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州的基础教育水准,在美国全国肯定能排到前十的。他们那些公立学区,资源很丰富,给学生提供的资源非常多。

我不知道那个家长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因为在我看来,她住在明尼苏达州,他们的孩子只要正常上学,只要能从她的高中毕业,大概率就会去读他们明尼苏达州好的公立大学。

美国中部的很多州,都有一个所谓的旗舰大学,像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还有像我所在的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分校,还有像在芝加哥的伊利诺伊州的香槟分校,这些学校都叫做旗舰大学。

这些学校不仅是在美国的公立大学里排在前列,而且跟常青藤这些私立学校比,也能排到前30。

所以在我看来,那个文章作者的孩子在明尼苏达州,只要是上公立学校能够高中顺利毕业,上个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这里本地人的想法就是我们的孩子呢,本科去读一个州大,然后如果他愿意继续学习的话,那就让他硕士的时候再去申请一个更好的学校。

比如孩子硕士的时候去申请一个藤校,很多是有奖学金的,所以,你本科读州大,然后研究生拿奖学金读藤校,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性价比是最高的。

你何苦从小学就开始推孩子,一路推一路推,然后高中本科要去上私立学校,投了几十万美金甚至上百万美金,最后硕士去读藤校。

这两条路比起来,那肯定是前一条路性价比更高。而且从就业的角度去考虑,都是从藤校研究生毕业的,还要看具体能力,因为孩子的学历是一样的。

当时这篇文章出来以后,我就觉得这个作者是夸大了,她把某些方面的情绪和极端个案当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来写,结果可能又契合了国内家长的焦虑,一看美国都这么焦虑,心里也平衡很多。而且现在国内好像是期末考试,家长们就更焦虑了。

我觉得在美国的华裔家长,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他们把中国教育的那一套方式带到了美国。希望用在中国高考成功的那套方式,在美国追求教育上的成功,所以他们会焦虑,如果他放下这一套中国教育的手段,或者是参加高考的教育方式,然后以一个本地人的心态去看本地人是怎么做的,那她就不会这么焦虑了。

我现在就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我的老大上小学六年级,他就说他同学每天在学校谈得最多是电子游戏,回家干得最多的事就是打游戏,就是各种玩儿呀,所以大家很轻松,六年级很轻松。

因为他们只要能读完高中,百分之七八十都能去上麦迪逊这个大学,这是个很好的大学呀,教育水准很高,本州大学学费又便宜。

所以他的同学没有压力,大家都过得很轻松,很happy。据我观察,美国六年级的小孩儿比我们国内的同龄孩子呢,显得更单纯,就更像个小孩儿,国内六年级小孩就像个小大人一样。美国六年级的孩子感觉跟咱们国内三四年级的小孩儿差不多,心思很单纯,因为他过得无忧无虑。

说到新一代移民的这种不安全感导致大家特别拼,华人只是一种表现,你看拉丁裔,第二代的墨西哥移民,第二代的阿根廷移民,跟第二代华人移民表现就不一样,说到底还是每个人的母国文化决定的那种氛围。我看到我身边的这些拉丁裔的移民,他们很快乐,整天乐呵呵的。

所以你的母国是这样一种文化氛围的话,你到了移民的国家,你就会把这个文化传统带过去。我们汉族人长期以来科举考试,小升初啊,中考,高考的压力,一直在这种标准化考试的压力下。

华裔的孩子在标准化考试里很容易取得成绩,但是拉丁裔就是一个活泼的能歌善舞的文化,他们到了美国社会还是能歌善舞。

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美国社会对一个人成功的评价标准,并不是说靠看学习成绩,或者看你个人的收入高低,而是看你这个人是不是有趣,生活是不是丰富。

在中学,那就看你是不是酷。如果你是只会学习的话,那你就是一个书呆子,一点都不酷。然后呢,你一定要把自己搞得酷酷的,怎么酷呢,比如说体育特别好,你就很酷,比如说跳舞、戏剧的艺术方面特别厉害,也会显得酷酷的。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美国社会的反智主义。总之重要的是,学习好的孩子或者是成绩好的孩子,在学校反而不受欢迎,反而可能被排挤。

美国的这个主流校园文化的形成有它的历史背景,作为移民的后代,你来到这里,恐怕就是要接受,接纳,或者遵守这样一套。那中国的小孩要是酷酷的话呢,家长就很看不过去了,就看不顺眼了,无法接纳。

我觉得很多在美国的华裔家庭矛盾,就是来自于父母把自己当年在国内高考成功的那一套想复制到美国来,结果发现在美国就推行不了,就是不容易成功。比如说哈佛录取华裔孩子,不只看成绩,还看你课外活动,看你的社会服务,这就让很多中国家长接受不了。

在美国,如果是焦虑的华裔二代家庭,可能有这样一个典型的背景。比如父母是国内985高校毕业的一路拔尖,北大,清华,这种最好的学校,现在造出一个新词叫 “国藤”,北大,清华、人大,还有像什么浙大,复旦啊,这个都叫做国藤。

这些家长从“国藤

”一路顺利毕业,然后到美国留学找到工作站稳脚跟生下孩子,然后呢,对孩子也就是同样一套培养的手段,希望孩子能够复制自己当年的路径,希望孩子在美国的学校一路成绩也很优异。

但申请学校的时候才知道除了看成绩,大学还要看你的社会活动,看你的体育和文艺。你看在湾区,华裔多的湾区孩子,一个是学数学,第二是学钢琴,或者学会一门乐器,第三个是学体育,女孩子可能就去学体操了,然后男孩子学个体育。

再说,学这些东西,很好玩。美国就很强调have fun ,就是学什么东西让你Have fun,你要从中觉得很好玩,很有乐趣。很多父母让孩子去学这些东西,孩子本身就觉得很有意思,很好玩。

一些华人家长让孩子学东西,还是想怎么区别他人,好竞争大学,是很功利的。因为我们在国内的教育传统就是很功利,我们学习成绩好的目的是为了考更好的学校,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国内教育资源很紧张,评价体系很单一,大家努力走一条独木桥,走一条路。但是在美国是不一样,美国是大家走不同的路。

比如一个耶鲁大学的教授,他有个同学从小成绩不如他,但喜欢做饭开了一家餐厅。餐厅老板和大学教授,说到底谁算成功呢?如果评价收入,那可能餐厅老板赚得比教授赚的还要多。餐厅老板给自己打工,给自己放假,餐厅一关,我就出去休假了。

你说社会地位,没错,在华人心目中做一个大学老师,特别有地位,当一个餐馆老板特别没地位,但是美国不是这么看的,美国不是一个唯学历来评价的社会,很多美国人可能会觉得说这个餐馆老板酷酷的,做个法学院教授,一点儿都不酷。

说到底,还是文化的差异,对教育理解的差异,对成功评价的差异。


来源:虎妈熊孩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