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我给娃报了这些辅导班

時間:03/05/2019 瀏覽: 11642
教育事关价值观,它从根本上会关系到一个家庭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心态,基于此,我们会和子女一起做出一系列的选择,比如上哪类学校,上哪一类的课外班,时间和财务资源重点向哪些方面倾斜等。
选择本身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与否。大多数家庭,无非是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对自己的定位,以及生存发展的目标,结合孩子本人的兴趣与能力特点,希望做出较为合理的取舍。
如果孩子在主流公立学校适应得不错,家庭对子女最大的期望是通过教育获得有前途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实现阶层向上流动,而且身处在小升初、中考和高考难度较大的几个教育大省,那么将资源向应试补习方面倾斜无可厚非。而且照中国的人均GDP来看,这部分家庭应该是社会主流。
如果身处中产以上家庭,除了传统的高考,家庭还有一定的财力做一些备选方案,那么家长不妨将眼光放长远些,抛开一些来自“别人家的孩子”的竞争压力,放下一些得失心,先想想,自己对孩子所做的培养计划,是否真的是孩子想要和擅长的,是否符合对孩子的远期目标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但不管家庭条件和教育理念怎样,需要明确一点: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大学决不是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看新闻常常能看到考上名校的孩子沉迷于游戏,最后因为感觉无法满足家长的期望离校出走,音信全无;甚至读到名校硕士博士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自杀,所以无论怎么培养娃,最关键的还是要将他/她培养成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懂得欣赏自己的价值,如同一棵根基牢固的大树,无论风怎么吹都能屹立不倒。
我对孩子的期许听起来有点简单:1.能独立生存;2.能享受生活和工作。不管她未来是成为基础科学家,每天沉迷于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还是成为兽医,给小动物们治病;又或者从蓝翔学得一手开挖掘机的本领,只要她喜欢,能养活自己,那就非常好啊。
再考虑一下大时代的背景,等这一代孩子长大成人时,人工智能应该已经大行其道了,如今的许多岗位将不复存在,所以在培养孩子的技能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前瞻眼光。
所以我们现在重点在给孩子培养哪些兴趣呢?
01
运动技能
我对它们的理解是有趣且有用。
女儿小诺现在每周所上的兴趣班里,以运动为主,包括了溜冰、游泳、芭蕾这几项,除此之外我们每天只要天气允许,还会在户外游乐场里玩上至少45分钟。我还认为这是所有兴趣里最重要的一项,如果时间精力金钱有限,只能选择一个,那我会选让孩子运动
为什么?孩子需要啊。我特别喜欢清华大学的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培养良好的体魄、运动习惯、意志力和团队意识,可以为今后漫长的工作和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学校,我觉得运动的时间都太有限了,比如在现在的美国小学里,每周就是两次体育课,每天大概4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课间是没有休息的,比方说数学课转换到科学课,老师是通过安排孩子调整座位,或者大家一起跳几分钟尬舞来实现教学内容过渡。但几岁十几岁的小孩,这个运动量不够,他们还需要在操场上疯跑放电,还需要有意识地学习运动技能。
运动这个大类里,孩子可以广泛接触,再按照兴趣缩小范围,精选一两项练习。比方说,溜冰是小诺在2018年元旦时自己写下的新年愿望,听说了她的心愿后,我们很快在离家车程10分钟的地方找到了一处不错的溜冰场并开始了训练,目前维持着一周一堂课的节奏。至于游泳和相关的安全知识,我觉得不仅是运动,更应该算是生存技能,在美国也是必要的社交储备——尤其我们所处的地区是亚热带,很多派对在泳池边举行,如果小伙伴们都会游泳,而自己只能坐在岸上远远看着,会感觉相当失落。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这类运动培训相对非常便宜,而且有很多半公益性质的项目,比如本地的网球班,一学期20节课有的低至200美元,此外还有各类团队运动,包括足球、垒球、排球、曲棍球这些,这就给了孩子探索和扩展社交圈的机会——很多东西,不试怎么知道自己喜欢呢?
02
才艺项目
我对它们的理解是有趣但可能没用(或者至少不要指望产生短期效益)。音乐(乐器、声乐)、美术、棋类、手工艺这些都属于这一范畴。
小诺学了近三年钢琴。当然,和大多数如今的琴童家长一样,我无意于培养出一个郎朗,也不打算让她考级,只希望她能和我一样享受音乐,在最低落的时候也能从音乐中汲取力量,在幽暗时刻看到一束微弱的光。
在孩子学琴之初的一两年里,家里只是租钢琴,为的就是一旦孩子再也无法从钢琴练习中获得一点快乐,我们就可以随时退出,我不希望让原本那么美妙的事情变得只剩下孩子的眼泪和妈妈的嘶吼。对于其他爱好,我也会给孩子一个退出机制,小朋友的兴趣本身就不可能固定,会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而改变,小时候丢下的兴趣,或许长大后还会拾起,没必要那么执着。
在美国孩子们进入初高中后,学校一般都会提供交响乐团或合唱团机会,学生们能因此学习到一两门乐器,了解声乐基本知识,很多小孩是在这类场合学到了不错的乐器技能并从此开始自己组乐队。一次我参加一场医学年会,晚宴过后一个医生试着弹起了酒店的钢琴,然后一位医生唱起了女高音,一位医生唱起了男中音,又一位掏出了口琴,直接就唱起了《悲惨世界》音乐剧的段落,而且在场还有不少人能跟着一起场,一场小型即兴音乐会就这样开始了。枯燥而高压的工作生活犹如一架高速运转环环相扣的机器,而一两个兴趣便是润滑机器的齿轮。
其他像是美术、棋类也是类似的,入门往往很困难,对生性好动的孩子尤其是很大的挑战。所以家长还是要时时提醒自己,让孩子接触这些才艺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而不是扼杀兴趣,不是为了给家长圆梦或是为了升学加分;所以在培养技艺的同时,全家人也要为了终极目标而努力,那就是学会欣赏,提高审美情趣,让艺术融入生活。学琴的孩子,家里一起常常听听音乐;学美术的孩子,家人有功夫多逛逛美术馆;学围棋的孩子,家长陪着看看柯洁或者李世石与AlphaGo的人机大战棋谱,都是一种享受。正所谓一人学艺术,全家变高雅。
国内这方面的接触机会不少,大家可以多多利用各类团购网站的试课优惠,先试一圈再说。
毕竟,人生很多时候,是会很孤独很绝望的呀。有个喜欢的事情拉扯一把,或许某一天就能帮孩子度过似乎总也过不去的黑夜了。
03
学术兴趣
我对它们的理解是有趣而且要追求远期有用,也就是说,哪怕这些培训未必能对孩子近期的学业成绩有益,但考虑到孩子的精力有限,最好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在长远提高孩子的竞争力
美国现在流行的是STEM教育,也就是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教育,从本质上来讲,这就是一种趋向未来的学术和技能培训。在人们的成见里,美国的数学教育不太行,但在我们这个小城,也有多家数学培训学校,既有Kumon这类基础型补习班,也有针对州级和全国数学竞赛的培训班,又因为美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哪怕是开在商铺二楼的一个小小的竞赛班,竟然也有世界奥数金牌得主和多位博士——是的,美国孩子也要学奥数的,虽然学这个对小升初和初升高本身完全没用,参加这类培训的小孩多半真的是出于兴趣。
之前我对孩子接受这类补习,尤其是学奥数,持着刻板偏见,觉得是在强迫孩子搞题海战。但随着小诺在课堂里感觉越来越无聊,常常抱怨说挑战太少;又考虑到此前她在学区统一接受的认知能力测试确实显示她的数字和逻辑思维比较领先,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为她报了这么一个小小的竞赛班,约定好试课一次,不喜欢就退出,但没想到的是,她居然非常喜欢,连每次发回来的作业,都是美滋滋地做完。相比小学课堂上那种照顾大多数孩子的缓慢节奏,奥数培训对她带来的脑力激荡让她非常喜悦。
这次尝试对我自己也是一个提醒:不能因为自己的偏见而排斥某些课程,既然说了要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她们的喜好,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就像小诺的钢琴老师也说,很多人一听说他小时候每天要练习三小时钢琴就觉得他没有童年,但他自己却觉得,每次放学回家时一想到马上就能触摸到琴键,高兴得都要一路小跑起来。我们对于美好童年的想象力或许还需要再拓宽一点。
至于其他科学训练,获得知识本身则不如培养兴趣和好奇心那般重要,所以多数科学项目都讲求动手实操,比如通过烘焙甜点学习化学知识,上NASA参加夏令营、与一组队友亲手做出一个火星探测器;我女儿还参加过学校的小医生课程,在学习人体解剖知识的同时,可以为洋娃娃缝合伤口,正儿八经地学到了单纯间断缝合和单纯连续缝合这类基本缝合手艺;此外,各类编程、机器人项目都非常普遍。这类项目的作用与其说是鼓励孩子十几岁就开始编程、在车库里创业,不如说是让他们了解科学的趣味,不至于对这类课程产生畏难的情绪,同时通过接触专业人才,初步探索未来的志向
科学训练之余,人文培训也不少见,最常见的是各类阅读和演讲项目,培养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能力。此外,也有各种外语沉浸式培训,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27%的6岁以下美国儿童学习一门外语,通常这门语言是孩子父母的母语,比如中文和西班牙语。
有研究显示,学过两年外语的孩子的SAT成绩比从未学过外语的孩子高出14%。还有不少研究显示,早期接触外语学习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是有益的,所以在这方面,中国家庭很有远见,能在孩子学好母语的同时,鼓励孩子流利说英语、写出地道的英文工作邮件,这对于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大有益处。尤其是现在学英语的条件比哪怕五年前都好了很多,各种学习app缩小了地区差距,而且学校教授英文的重点开始从应试向实用方面转移,如果每天能沉浸式学习至少15分钟,这样细水长流,效果肯定会比80后那会儿学哑巴英语要好很多。
试着在不贩卖焦虑的情况下做个总结:小学阶段的孩子在课业不重,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多尝试些体育、才艺、学术方面的兴趣班,让孩子能发展更为全面,成为“有趣、有用”的人
如果各方面条件不允许,多带孩子出去活动身体,多和孩子一起看经典电影和纪录片,保证孩子的课外阅读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孩子的能力、拓宽他们的眼界。既然成功的标准不止一个,那么,成功的路径也不止一条。

来源:有槽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