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的美高生活,让我走出了抑郁焦虑的阴影

時間:10/25/2019 瀏覽: 3022

“一天天就知道不务正业,你少跟他那样的孩子做朋友!

高一班主任当着我的面,跟我的好友说出了上面这句话,而被讥讽为 “他那样的孩子”指的正是我,15岁的Eddy。那个又好面子又倔强的少年,当时内心有多崩溃,自己现在想起来都疼。



1


抑郁、焦虑、失眠,我痛苦的15


我的老家是国内出了名的高考大省,我读的是位于省会城市的重点高中,寄宿制,周末才能回家一次。那个周末,我实在是被繁重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来气,索性拉上好朋友,去附近孤儿院做了一天义工。用一句小学作文标准结束语来形容,那一天我们过得既开心又有意义。
 
可这事儿让班主任知道了。她一贯是已经把我当作“不可救药”的坏学生,但仍然想挽救一下“近墨者黑”的我的好友,于是对他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称得上“恨铁不成钢”的规劝。
 
其实,读初中时的我,是师长亲朋眼中的好孩子。好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为了庆祝我优异的中考成绩,爸妈在高中之前的那个暑假带我去美国旅行作为奖励。
 
可是,一切到了高中就变了。你懂的,高考大省的重点高中,课业压力大,同学之间竞争激烈,学校给学生打的都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种风格的鸡血,而面对着即便分秒必争仍然做不完的作业,我开始越来越学不进去了。

我更想不明白的是,这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为什么有的同学抄袭别人才按时交上作业会被表扬?
        为什么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义工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为什么仅仅靠成绩就能定义一个孩子是“好”还是“坏”?
        为什么做一件事情的价值只能用“有没有好处”来衡量?
        什么才配称为“正业”?跟学习无关的一切都是不务正业吗?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考个好成绩,读个好大学,然后呢?


我想不明白,也没人能给我答案。
 
可我明白自己出毛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我抑郁,我焦虑,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上课精神不能集中,作业也完成不了。我喜欢长跑,因为彼时唯有跑步能让我灰暗的生活稍见一丝光明。可是,我没时间去跑步,因为除非我能跑成刘翔,否则长跑又是一件跟学习无关的“没有好处”的不务正业。
 
这就是我15岁的人生,没有方向也没有希望,渐渐失去了青春该有的颜色。


2


关心、帮助、理解,我的命运被改写


2015年春天,我做了或许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去美国读书。父母看我在原来学校每况愈下的样子,也只能支持我换个环境。所幸我的英语还不错,在接受过面试之后,很快就收到了惠顿高中(Wheaton Academy)的录取,直接升入10年级。惠顿是一所历史悠久到在林肯当总统之前就成立了的私立高中,但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的人生会在这所位于芝加哥郊区的学校里被彻底改写。


2015年秋天,期待已久的崭新校园生活终于向我展开了多姿多彩的画卷。
 
先说说我们高中的基本情况吧。惠顿高中(Wheaton Academy),在芝加哥西郊,8年级至12年级一共有600名左右的学生,每个年级差不多100多人,其中国际生有十几个,相当于十分之一的比例。而这个规模也是来自于校长对于教育理念的坚持:他相信,一所好的高中,应该是小到教职员工要熟悉每一个学生,学生之间彼此认识,整个校园形成极强的凝聚力,同时又要大到给学生足够的交际空间去结识多元化的群体,所以一个年级100多人是刚刚好的临界值。
 
在惠顿,老师同样关心你的学业和成绩,会鼓励你尝试更难的课程,会根据你的个人情况提出更高标准的学业要求,但所有这些关心和鼓励并不是局限在成绩的高低,而是着眼于帮助你发掘潜力、开拓视野、探索未知。在这里你不会因为成绩不够好而被定义为“坏”孩子,也不必担心自己探寻生命意义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在惠顿,只要你有问题,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你总能找到帮助。从学期选课到升学规划,学校都有专门的顾问老师来协助和跟进。从入学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每周一次的小组沟通,大概是四五个学生加一个老师,每次半个小时的谈心,贯穿整个高中四年始终,聊聊最近的学习生活情况,是否有困惑又是否有感悟。

最让我想不到的是,学校还针对我的情况为我从外面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做心理辅导,一直坚持了三年。不仅缓解了我之前的抑郁和焦虑,还教会了我在未来的人生中如何去应对这些心理问题。所有这些安排都会让你觉得你是被关心被照顾的,对一个独自来到异国他乡的孩子来说,那意味着难能可贵的安全感。
 
在惠顿,为了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每周二晚上学校还会组织一个叫 Kairos 的国际学生聚餐,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畅所欲言,分享彼此的感受,交流文化融入的经验。这实际上就给了我们营造了一个缓冲地带,因为无论是语言隔阂还是文化冲击,我们这些离家万里的十五六岁的孩子总会遇到各种挑战,而这一点学校和老师都十分理解,他们愿意给我们时间去做好准备,然后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
 
在惠顿,我的爱好也终于有了发挥的空间。我加入了越野跑校队,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不仅释放了压力,还结交到很多好朋友。
 
当然,在惠顿,我最大的收获还是找到了人生理想和内心平静。在国内时,我几乎从来没有质疑过要学最赚钱学科(计算机或金融)的合理性,而在惠顿,我意识到如果不是真心热爱计算机或金融,仅仅为了赚钱做出的选择与寻找生命意义是背道而驰的。于是,我日复一日地扪心自问: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生活。
 
像前面讲述的那样,我自己的青春期曾经过得异常痛苦,而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没能给予我最需要的帮助。他们或许是不能,也或许是不想,但归根结底是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一个处于突变阶段的孩子有多么重要。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大二学生了,在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读应用心理学专业(Applied Psychology),未来应该还会继续读临床心理学的博士,我想运用所学回国去帮助那些在青春期跟我一样挣扎过的孩子们,这正是我想要过的人生。
 
在惠顿求学期间,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就是寄宿家庭。来美国之前,我听到过不少关于寄宿家庭的负面消息,什么不给吃饱饭只有牛奶面包,什么要求做很多额外家务,什么只能住在地下室潮湿的储藏间。可这些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在惠顿国际生身上,因为学校安排的寄宿家庭并不是外包给第三方中介,而是全都由学校统一协调,寄宿家庭也基本上是由在校学生或校友家长及学校老师组成,称得上知根知底。

我自己的寄宿家庭是在校学生家长,住爸在甲骨文(Oracle)工作,住妈开咖啡店,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跟我同年级的哥哥,一个小我们一年级的妹妹,是当地典型的中产家庭。尽管家里离学校很近,住家的爸妈还是会每天早上开车送我们上学,周末家庭活动也都会带上我,比如什么婚礼、葬礼、体育比赛和大家族聚会等等。可以说,寄宿家庭不仅为孤身海外求学的我提供了温���又可靠的后勤保障,他们更为我打开了另外一扇了解他人和他国文化的大门。
 
当然,这绝对不是专属我一个人的幸运,而是来自于学校对国际学生真心实意的关注。除了筛选和培训寄宿家庭,学校还会以一两个月一次的频率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寄宿家庭的满意度,比如暖气是否给足、吃饭如何等等。而一旦有问题学校则会进一步跟踪,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同时,寄宿家庭会每个月给国内的家长发邮件,反映孩子的真实情况,如有需要学校还专门找人进行翻译。此外,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一次“四方会谈”,学校、学生、家长和寄宿家庭统统参加,进行充分沟通。
 
3


全人教育,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舞台



惠顿的美好之处还在于,我并不是个例,惠顿不仅适合我这样的孩子,它还为各式各样的学生提供了绽放光彩的舞台。
 
我的一个女同学曾经在国内被家长和老师贴上了“数学不行”的标签,但她喜欢文史和哲学。在惠顿高四时上微积分课,我们老师告诉她,数学其实是看待世界的一个不同的角度,可以说是哲学的延伸。


她一下子开了窍,不再被成绩所束缚,而是任自己对知识的好奇心来牵引,去主动探索这个未知又多彩的世界。她跟我同时从惠顿毕业,现在跟我一样读大二,在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的个性化专业学院(Individualized Study)学习,在那里他们可以根据学术兴趣来自己设计独属于自己的跨学科的课程和专业。
 
我的另外一个惠顿同学现在在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读历史专业,惠顿给了她一个舒适的空间去拓展她喜欢的阅读和思辨,而她也在人文学科知识海洋的畅快遨游中找到了自己想过的人生。


她认为惠顿的四年给了她一个 舒适空间(comfort zone),让她在“全人教育”的空间里找到自己,认识自己。她有个观点说大家都说要让孩子跳出“舒适区”去挑战自己,她认为这对于青春期,常常处于“内焦外困”状态的高中生是不合适的,也许进入大学后可以尝试。她在惠顿给她的舒适空间里,找到了自己最热爱的哲学和历史方向,跟老师有过无数的课外讨论,选择布朗,也是看重它自由活跃的文化氛围和文史类跨学科研究的灵活理念。
 
在惠顿,有的同学热爱艺术,他们参加合唱团,他们排练戏剧,他们尽情舞蹈,他们绘画雕塑;有的同学享受脑力的激荡,他们去模拟法庭辩论,他们设计商业企划案,他们参加科学竞赛。而无论未来的职业规划如何,无论自身的兴趣爱好如何,我们这些从惠顿毕业的学生都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我们笃定地不被外界焦虑所扰,我们追寻心灵的平静,我们与周遭的人和社会建立和谐的联系,我们在过着自己想过的人生。


来源:美国留学妈妈圈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