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旗下頻道
招聘求職頻道
租房频道
分類信息
CCYP TV
教育頻道
乐游频道
知識庫
話題新聞
简体
繁体
社交媒體
註冊
登錄
刊登廣告
發佈招聘
洛杉磯
舊金山 SF
紐約 NY
芝加哥 CHI
德州 TX
拉斯維加斯 LV
溫哥華 VAN
多倫多 TO
華人工商網
教育頻道
正文
點評
微信
微博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時間:11/26/2019 瀏覽: 3029
曾经,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甚至“快点玩”。
曾经,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甚至“快点玩”。
熊孩子怎么这么慢!
每次看到两岁的女儿笨拙地、慢慢腾腾地举起小勺子吃饭,花上5分钟才能吃进去一口时,琳琳就在一边按捺不住,先是不停地催促“快点快点”,如果催促不管用,就干脆抢过勺子喂起饭来。
每天早上七点半我都很愤怒,眼看着要迟到了,五岁的儿子却依然不急不慢地收拾着书包、穿着鞋子,我通常会很温柔地催促儿子两遍,见儿子不为所动,顿时河东狮吼,于是每天上学都像打仗一样。
少儿科技馆里,孩子在运动传送装置边,不厌其烦地跑来跑去,转动把手,看小球前进、落下、再前进……在一旁的妈妈烦躁地走来走去:“老玩一个有什么意思?再玩这个就没时间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说,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则不停地挣扎回头……
这样催促乃至代劳的场景,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并不陌生吧?大人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节奏行事。其实,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父母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太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于是反过来打乱孩子的节奏。
停不下来的父母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功论导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标准……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去催促孩子,就像妈妈带着孩子匆忙地走在学琴的路上,打仗一般紧张。这其中,孩子的节奏问题普遍被忽视了。
周末、节假日,父母让孩子赶紧吃饭,吃完饭赶紧做作业、画画、弹琴……孩子们不仅在学校里承受着各种快节奏的压力,出了校门依然不得清闲。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周末不仅应该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来深切了解孩子各种需求的时机。
家长催归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来。教育专家认为,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节奏看在眼里,是因为他们渴望孩子与自己同步。父母会想,我们是一个家庭,一个整体,有着共同的生活节奏,这一点是天经地义的。
这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长去顾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个慢性子、爱做梦、做事拖拉的孩子让父母焦虑恐慌,他们似乎从孩子日常行为中的反应速度及活跃性中看到了他的将来。
最终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种欠缺,从而埋下了将来引起孩子焦虑的隐患。父母可能看不到这些,他们看到的只有竞争,以及未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他们变得紧张敏感,对自己生活中的空洞与空虚充满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当起孩子的教练,甚至是魔鬼教练。
尊重孩子的磨蹭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种正常现象,它能教育孩子,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但是,当催促过多地表现在与孩子的关系上时,通常是因为父母自身的焦虑。当父母无法克服这些焦虑,将这些焦虑转嫁给孩子时,伤害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经常被父母催促来催促去,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要么逐渐认同父母而变成一个同样焦虑的人,要么以一种极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这种被动拖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当然,一味地指责家长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家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社会现状已经不存在有利于人体自身发展的节奏,找到一个适合照顾孩子和指导孩子的方式更是越来越困难。从深层意义上研究,热衷快节奏,与时间赛跑是人类的一种潜意识。
如果时常感到被迫加快生活节奏,很累却不能停下来,那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需要战胜某种恐惧:幼年对长辈和老师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对消极状态的恐惧,以及对抑郁、空虚与迷茫感的恐惧。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恰恰道出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会群体心理,已影响了家长们的意识,使我们急于看到结果,这也加剧了家长内心的焦虑。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把竞争早早地引入其生活,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在竞争焦虑氛围中成长,并被迫进入竞争轨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事实证明,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作为家长,当务之急是尝试和孩子一起放慢节奏去生活。这样做不仅事关家庭生活品质,而且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父母只教会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体和头脑,却没有让孩子学会如何产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画并形成各种概念,岂不是一种失败?而勾画并形成各种概念的技能,孩子往往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一位非常有名的台湾女作家——龙应台,作为母亲,她对儿童的节奏格外尊重,并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个人事业与母亲角色之间的冲突,感动和启迪了无数读者。
她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来源:优胜教育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本頁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Cookies Update 2024
By using our site,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our cookies.
Learn More
.
OK
社交媒體
公眾號
華商諮詢
CCHP
華人圈
地產網
微博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elegram
上传图片
圖片可以是JPEG或是PNG格式
上傳 | 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