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旗下頻道
招聘求職頻道
租房频道
分類信息
CCYP TV
教育頻道
乐游频道
知識庫
話題新聞
简体
繁体
社交媒體
註冊
登錄
刊登廣告
發佈招聘
洛杉磯
舊金山 SF
紐約 NY
芝加哥 CHI
德州 TX
拉斯維加斯 LV
溫哥華 VAN
多倫多 TO
華人工商網
教育頻道
正文
點評
微信
微博
过去15年,我的孩子一半在中国一半在美国读书,让我告诉你有什么不同 ….
時間:03/17/2020 瀏覽: 23718
相差3岁的女儿和儿子,纷纷在国内读书,后一起和妈妈出国留学。按理说孩子们应该不会差太多,然而在经历了两种不同的教育后,大女儿从差生转为top30大学学子,小儿子却是典型的散养型人格,这种情况是如何造成的?
作者:Susan Zhang
本文转载自:挨尔特
01.
过去15年,
一半在中国,一半在美国
我是一个陪读妈妈,我的两个孩子,女儿今年21岁,现在美国读大学三年级,儿子今年18岁,在美国一所私立高中读12年级,今年也要读大学了。
从我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她成为一名大学生,连我儿子也马上要上大学了,这中间经过了15年。
这十五年的时间,我们有一半在中国,一半在美国。
十五年以前,我女儿在大连的一所还算不错的公立小学开始了她的学生生涯。在那之前,我对于孩子上学之后的形势绝对估计不足,所以孩子一上来,就给了我一个猝不及防。
我女儿没有上过什么幼小衔接班,在上小学之前也没有学过写字,结果一上学就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她写作业、考试,效率很慢,同样的任务量,她要比别人多花两三倍的时间。
同样的作业,别人回家写完了,玩了半天了,她还在奋斗。同样的考试,别人答完了还可以检查,她多数情况下答都答不完。
写作业慢的问题,困扰了她很多年。虽然随着她自己的年龄的增长,她的速度和效率也在提高,但是提高的速度,绝对跟不上作业负担提高的速度,所以她一直都是处于连滚带爬跟不上的状态。
这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就是为了单纯的完成作业,而顾不上质量,
造成她学习成绩永远上不去,使得她越来越不喜欢学习。
所以我儿子上学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他一定不要像他姐那么慢。等他真上了学,我发现,我的心愿似乎达成了,他速度快的不得了。
打个比方,家里有小学生的家长都很熟悉这类题型,就是语文的组词,ABB类组词,比如卷子上老师给的例子是“一个个”,我女儿做这个作业的时候,东瞧瞧,西看看,抠抠手,抠抠橡皮,别人两分钟做完的题,她用五分钟,不过写的还算像样,
老师的例子是“一个个”,她的答案是“一群群,一排排,一对对”,虽然慢,答案还不错。
我儿子呢,他姐用五分钟答完的题,他半分钟就搞定,例子是“一个个”对吧?他的答案是:
“两个个,三个个,四个个”。
后来题目升级,卷子上的例子是“绿油油”,我女儿再次用别人双倍以上的时间,给出了还不错的答案:“红彤彤、金灿灿、蓝莹莹”。
我儿子,再次用半分钟时间给出答案,给出了他的答案“ 红油油、黄油油、紫油油”。
02.
女儿成绩滑落到班级倒数第二
养这样两个孩子,可想而知,我那些年是怎么度过的。我用了最大的耐心来陪读,其中大部分时间是陪着我女儿。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可能都有这个体会,
就是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
尤其我女儿当时学习上面临的挑战已经足够占用我所有的精力,我几乎就顾不上儿子了。我有时候问女儿她喜欢哪门课,我女儿斩钉截铁的说:哪个都不喜欢”。
问我儿子,他回答:体育、音乐 、美术。然后我问,最不喜欢的呢?答:数学、语文、英语。
就这样,我们连滚带爬一个学期一个学期的熬,
我女儿跨过了小升初,而且她居然考进了大连市的一所重点初中。
但是我当时不知道,这所学校是以超大的作业量和密集的考试著称的。进了初中以后,她在班级最好的成绩是第十名。
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成绩以显而易见的速度,向下滑。从第一学期最好成绩第十名,经过她半年的努力,
滑落到班级倒数第二。
那个时候,她们年级的考试,是按照学习成绩划分考场,几百个学生,成绩最好的学生在第一考场,最差的学生在第七考场,在初一下半学期,她已经是常驻第七考场了。
你想象一下,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大家都是好同学,好朋友,但是一到考试,大家分别走进象征自己能力水平的不同的考场,那么走进第一考场的学生,是多么的优越,自豪,走进第七考场的学生,
多么的屈辱,自卑。
还有那每一次考试,每一次家长会,每个学生和家长人手一张的排名表,以及学校墙上贴出来的大榜。
现在回忆起来,我比那个时候更加痛恨这一切。因为我更清楚的看到了这一切对一个青春期的女孩子的自尊、自信的彻底摧毁。
我女儿在初一那一年,变得越来越厌学,也越来越沉默寡言。
这个时候,我儿子已经在小学四年级了,仍然最喜欢体育音乐美术,最讨厌数学语文英语。
03.
七年来,
全家没有在一起过一次春节
我们出国的决定,是在我女儿初一结束的时候做出来的。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和我爱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曾经在国外生活和工作过,我也曾经频繁的往返于中美两国,所以我对美国的教育有一定的了解。
我和我丈夫当时讨论的结果是,
我们孩子学习的问题不能全怪在国内教育的大环境上,
但是毫无疑问,这样的大环境对她们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我们必须做出改变,否则不仅仅是学业的问题,孩子的心理健康都要出问题了。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真的是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两个孩子,一个初中,一个小学,年龄太小,必须有父母陪在一起。所以我们第一个决定就是,
我停止工作,全职陪读。
孩子爸爸两边兼顾。
但我们当时也都明白,这样的决定,意味着在接下来的若干年里,一个家庭天各一方将成为常态。另外,我们为了自己的儿女而远赴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那么双方老人怎么办?这都是不得不考虑,但永远没有圆满答案的问题。
从带着孩子们出国到现在,七年过去了。七年的异国他乡陪读生活,现在说起来,仿佛是一转眼就过去了。但其实我们度过的每一年每一天,都并不容易。
首先是一家人的聚少离多
,一年有一半的日子,我们天各一方。我在白天,他在黑夜。我在今天,他在昨天。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办法向他求助。我拿起电话,又放下,因为不想打扰他的休息。即便我们两边都有时间聊很久的时候,我们也只聊开心的事情,因为不想让对方担心。
我们说着那些开心的事的同时,我们知道自己藏起了心事,也知道,对方一定也藏起了心事。
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在那七年的时间里,对方遇到过什么样的难题,也永远错过了那些本该互相陪伴、互相扶持的时刻。
其实,最可怕的不是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不在身边。而是经过几年的时间,你发现,你自己可以搞定所有的事情,你自己可以面对所有的困难。午夜梦回,你会突然被那种不依赖,不指望,不求助的状态吓住,
因为那种互相不再需要的感觉,几乎意味着一种亲密关系的断裂。
七年,我们全家没有在一起过一次春节,没有在一起过一次中秋。因为这样的时刻,我要陪着孩子,他得陪着老人。
好在,这七年已经过去了,女儿已经上大三,儿子也马上要上大学了,我们夫妻可以团聚,再也不必天各一方,我们可以用很多未来的日子,去弥补我们错过的那些时刻。但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错过的,都有机会弥补。
七年当中,我的父亲和公公相继去世,我都没能见到他们最后一面。我父亲突然病重,我赶回国内,见到他的时候,他在殡仪馆。
我公公弥留之际,我和孩子们对着电话,跟爷爷做了最后的告别。
04.
到了美国,
女儿发现自己数学可以跳级了
一年又一年,我们付出了预料到的和出乎预料到的代价,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我不知道这样的付出是不是值得的。现在回头看,我只能说,这七年在海外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我自己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我的女儿在美国从9年级,也就是高中一年级开始读。我儿子那时候在国内五年级毕业,在美国从6年级,也就是初中开始读。也就是说,我女儿读了美国完整的高中四年,我儿子读了完整的初中三年,高中四年。
到美国之后,立刻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改变,就是困扰我女儿多年的写作业慢的问题,从她在美国读书的第一天开始,就彻底消失了。
首先,作业量大大减少,当然负担就轻了太多。
另外,用孩子自己的话说:“美国学校的作业有意思,我喜欢做"。作业负担减轻,而且没有了那种枯燥的死记硬背式的作业,更多的是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可以开动脑筋,真正全身心投入进去,她的学习态度一下子就转变了。
简直如魔法一般,一个连续七八年都困扰着孩子的作业问题,突然就消失了。
而且到了美国,
她突然发现,自己的数学可以跳级了!
不得不承认,美国的数学课难度,完全不能跟我们国内相比,所以她在美国高中的四年,数学一直是跳级学习的。这一方面减轻了她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为她树立了自信心。
我们国内的孩子,到了美国,
比较有挑战的是文科课程。
阅读量大,还要和母语孩子共同竞争。当然,大部分招收国际学生的私立学校都会开设ESL课,同样是学习历史课,ESL课上教的内容,要比正式课堂上的内容简单,稍有难度的词汇也都被替换为更容易的词汇。
所以孩子刚到美国的时候,即使英文水平不好,也有ESL课帮助孩子做缓冲。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要孩子尽早脱离ESL课,尽早进入到正式课堂,
所以说,强化英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还在国内的时候,在女儿初二这一年,因为决定了要带孩子出国,所以我们就让她脱离了学校的正常上课。
每天只上半天课,下午的时间完全用来学习英文。
到美国之后,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这个决定很正确,初二这一年的恶补英文,让孩子的英文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有一个较好的英文基础,不仅仅是为学习、听课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到美国之后,
尽早的能张开嘴跟当地的学生交流,
这对于孩子留学初期,尽早打开局面,尽早消除陌生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陪着孩子在美国的这七年,
除了照顾自己的孩子,还是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成员,
负责国际生的家校联络,所以我这七年当中接触了很多的中国的留学生。从这些孩子来看,打好英文基础真的无比重要,这种重要性并不只是体现在课业学习上。
中国留学生,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只混迹于中国留学生的圈子,
几年的留学生涯结束之后,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中国各地的方言,对美国的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不比在中国喜欢看美剧的孩子了解的更多。
而英文基础好的孩子,会对外界更开放,会更容易的交到美国当地的朋友,会真正融入美国的文化里。
当然,在学业上,英文水平高的孩子,能更早的脱离ESL,早日进入正常课堂去跟当地的孩子一起上课,也就促进她的英文进步的会更快,入学时候的优势会持续体现在她的学业和交友上,所以说,
有出国打算的孩子,打好英文的基础,是最最重要的。
05.
女儿喜欢学校里几乎所有的老师
我女儿由于有数学的优势,加上她出国前强化英文给她带来的益处,所以她留学之路,开局开的不错。
更重要的是,是她心态发生转变了,她喜欢学校里几乎所有的老师。
在国内的学校里,从小学到初中,她一直是老师眼中那个后进生,所以她从小到大,跟老师所有的交流,如果那也能称之为交流的话,几乎都仅限于默默地接受批评。
但是美国的老师,给了她既是老师,更是朋友,甚至家人的感觉。老师、校长、这些过去在她眼中高高在上,让她噤若寒蝉的形象,如今跟她是朋友,是用尽所有美好的词汇来表扬她,鼓励她的人。
可能会有人觉得,美国老师对孩子是放养的,
而且由于美国的文化影响,老师习惯于在家长面前夸奖孩子,其实孩子并没有多么优秀,不能把老师的客套当真。
但我认为,老师对孩子的夸奖,并不是因为出于礼貌和客套,核心的原因是,他们从不认为有一种单一的标准可以评价所有的孩子,他们从不把孩子当作考试的工具,不认为有一种评价标准可以把学生区分成“好学生”和“差学生”。
在他们看来,每个孩子都一定有他闪亮的地方。
我记得一个澳洲陪读母亲写的文章,说她的孩子要面临全国考试了,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封信,告诉他们说:
这个考试并不能涵盖那些让你们每个人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方方面面
,那些打分的老师并不知道你们当中的有些人爱唱歌,有的人画画很好,有的人乐于教别的同学使用电脑软件。
他们并不知道你是你朋友难过时的依靠,不知道你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不知道你在家里是妈妈爸爸的好帮手,是弟弟妹妹们的好玩伴。那些优秀的品质,并不能通过考试体现出来。
在那个分数里,看不到你已经独自解决了那些让你费劲的难题,看不出你的老师因为你的熠熠生辉而感到万分骄傲,也体现不出你是如此的独一无二。
孩子们,永远没有唯一的方法能“测试”出你所有的优秀品质,
而正是这些无法通过考试测试出的品质,让你成为了你。
这位澳洲家长的信,让我想起了我孩子在高中阶段,升学顾问说的一段话,与这位家长的信中的内容表达了同样的理念。
孩子在报考大学的时候,申请材料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activities,就是孩子的业余活动。当然孩子的体育音乐美术等活动是业余活动的组成部分,另外,孩子参加的所有课外活动,义工、等等,都要包括在内。
除此之外,升学顾问跟我们说,
即便你的孩子放学之后要回家照顾弟弟妹妹,这类你看起来很小的事,也一定要写进activities里面去,因为这代表了你的孩子用他的业余时间承担了家庭的责任。
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学生是怎样度过她的业余时间,让大学更清楚全面的了解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单纯的GPA或者SAT,都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一个人怎样度过他的业余时间,更能说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06.
平等、尊重,已经足够珍贵
我陪孩子赴美读书,首先感受到的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学校的老师和校长,都没有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孩子。
我相信,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热爱学习、懂得学习,进而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学校和老师,都应该是努力成为孩子最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孩子逐步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这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主题。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除了家人,他的幼儿园、学校、他的同学、老师、校长,这一切,就是孩子的世界。所以这个环境里他所受到的待遇和沟通方式,对她来说,就等同于这个世界是如何对待他,如何与他连接的。
我眼见着我女儿,像一块海绵,迅速地吸收着新的语言,新的知识,更吸收着周围显而易见的那种友善的,平等的、自由的、互相尊重的那种能量。我眼见着她就变了。
她越来越主动的与人沟通,无论对方是她的同学,老师,甚至校长、乃至校董事会主席。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高中最后一年,她从美国学生那听到了关于校董事会主席的一番不太恰当的言论,尤其是校董事会主席说的一句话,有歧视中国学生的意思,
我女儿居然直接跑去学校行政办公室,要求办公室秘书帮忙约校董的时间,她要找校董谈话。
后来,校董果然跟她约了时间,她们两个人谈了半个多小时,
校董说“我不记得我说过那样的话,如果我说了,那是很不恰当的,我道歉”。
那一次谈话,两个人有些观点并没有完全说服对方,甚至对两个人来说都不算是一次愉快的谈话,但是在会谈结束之后,校董还专门又发来邮件,邮件中说:
“你很勇敢,很强大,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敢于质疑,我很欣赏你,你会有个很好的未来”。
我很感谢那位校董,即便他真的说了不恰当的话,即便他不是一个完美的教育者,但是他肯接受一个普通学生的当面质疑,肯花半个多小时交换各自的意见,并且在不能跟这个学生达成一致的时候,表达对这个学生的肯定,这本身传达的平等、尊重,已经足够珍贵。
07.
两个孩子,
一个找到了自信,一个找到了兴趣
现在,我的女儿在一所全球排名前三十的大学读大三,还是大学剑道队的队长,带领着几十人的队伍训练、比赛,同时还在电视台做实习生。
相对于考上名校,我更欣慰的是,她在以自己的方式经历她的人生,寻找她的爱好,寻找她的使命,我想这是很多成年人到今天都在迷茫中的。而我呢,也学会了不再以考试成绩这个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是否成功,孩子在成长,我也在成长。
我的儿子到美国的时候,小学五年级刚毕业。在美国,小学初中都可以称得上是学生的天堂,学习负担非常的轻,
所以他有的是时间去学习英文,交朋友。
七年过去了,他的兴趣爱好并没有转向科学或者文学,他爱过海洋生物课,爱过一些老师推荐他们读的书,并且把这些书推荐给了我。
上个学期,他疯狂的爱上了物理课,
他的物理课老师是全校最棒的一位老师,他的教学方式非常的新颖,他把整个一年的物理课设计成了游戏的方式,而且让学生们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自己选择想得A还是B,如果想得A,那么你的作业、你要做的项目,就要多。想得B,那你任务就少。
而且他设计用获取游戏币等等方式来进行多种方式的考核。
这种游戏通关式的教学和考核方式, 以及老师的高质量授课,极大的激发了我儿子对物理的热爱。他上学期几乎有一半时间放学后是晚回家的,因为他总要在放学之后去物理老师的办公室,跟他探讨物理问题。
但我的儿子最终也没有变成一个专攻学术的孩子,他喜欢过一些学科,但他更加热爱体育音乐美术,这也让他的初中和高中生活过的歌舞升平,其乐融融。
体育方面,他用五年时间学习了高尔夫,在美国参加了很多比赛,获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音乐方面,他在国内学过钢琴,但那个完全是我给他安排的,他自己不愿意练,没想到去了美国,他爱上了好几种乐器,吉他、架子鼓,都是到美国之后学的。
在学校里,他参加所有节庆所有活动的表演,
这几年,没有任何一场表演,是他不参加的,甚至曾被学校评为年度音乐人。
这些让他开心的事,都是在国内曾经被老师批评为“不务正业”的。
我的这两个孩子,老大出国之后找到了自信,各科成绩都是A,偶尔有个B,她会跟我说“妈妈,对不起,这个学期有个B”。但是我儿子呢,是这样跟我说的:“妈妈,我这个学期,全是B,一个C都没有,怎么样,得表扬我一下吧?”
我也真是无语了。
美国的教育,在我女儿身上像是施加了魔法,让她从美国的第一堂课开始,就发生了转变。
但同样的魔法,并没有施加在我儿子身上。
他的成长经历,
似乎更像一个纯粹的美国孩子,就是我不管父母期待我考什么排名,念什么专业,我有我自己的想法和规划。
我和我爱人曾经希望他走高尔夫的专业路线,因为他确实非常有天赋,但是他一句话堵住了我们的嘴:“我只想把高尔夫当作爱好,不想当作职业”。
他自己拿准了主意,确定了他未来的职业方向,是要做时尚管理,所以他申请的学校,都是时尚专业的学校,他完全不考虑这些学校的综合排名,只关注他们是不是有很好的时尚管理专业。
并且,为了积累时尚行业的经验,他已经从去年开始做兼职,他现在业余时间在一个美国本土品牌的鞋店做销售员。
放在过去,我可能并不能坦然的接受他的这个选择,对我来说,我远渡重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我当然会希望他也像他姐那样,用大学排名来简单粗暴的给我一个惊喜。
但我这些年在美国遇到的一些人,让我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
08.
我们终此一生,
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
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女儿当时所在的年级,有一个学生, 她高中阶段成绩全A,业余活动非常丰富,而且了不起的是,
她在考美国的高考ACT的时候,第一次考,就得了满分。
在所有了解她的人的眼里,毫无疑问她可以申请美国最好的学校。
她的父母都毕业于斯坦福,都是出名的大律师。我们以为她可能会选择做她父母的校友,或者选择其他跟斯坦福同级别的学校。如果我是她的父母,我当然会希望,而且也会在从小到大就给她灌输,让她也做个律师。
但出乎意料的是,她最后去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学习兽医。
她不是唯一的例子。我儿子有一个同学,也是学习成绩、SAT成绩,以及业余活动都非常出色,按照经验来看,他考进排名前三十的大学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他早早的接受了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的录取,这所学校排名80。
学兽医的那个孩子,和去矿业大学的那个孩子,他们选择的大学综合排名都并不高,用我们通常的看法来说,可惜了他们那么好的成绩。但是这些孩子选择学习他们喜欢的专业,而不是去追求所谓的排名。
还有一个例子,让我感触很深。
由于我儿子打高尔夫球,所以在他十五岁半之前,他还不能开车的那几年,每一次去球场我都要陪他去。有时候遇到其他打球的人,就会闲聊一会儿。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外州过来打球的老先生,我们闲聊了一会儿,他说他自己偶尔也会跟他儿子打球。然后我们的话题就到了他儿子身上,
他说他儿子是一名中学老师,而且说做一名老师是他儿子的梦想。
其实教师这个职业,在美国人尽皆知,是一个收入蛮低的职业。这位老先生说了两句话,让我永远都记得,他说:
“我儿子非常非常爱他的工作,他穷死了,但是他开心死了”。
说完之后,他哈哈大笑。
这样一个描述,让我惊讶极了。因为在我看来,他的这样一个说法,根本不成立。对于我来说,
一个人穷死了,怎么可能同时开心死了呢?
而且,如果我的孩子穷死了,我作为父母,我怎么还可能在假期坐着飞机飞到外州打球,而且哈哈大笑的提起我穷死了的孩子呢?如果我是那个孩子的父母,我得把坐飞机、住酒店、以及打球的钱,全省下来,随时准备贴补给孩子,对吗?
我相信这会是大多数中国父母的选择。
这位老先生真的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但是,也就是我所见到的这一个又一个例子,一次又一次颠覆着我过往的理念,我也渐渐的真的明白了那句话: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或许我自己没办法做到,但应该给孩子这样的机会。
作为一个在美国陪读多年的母亲,
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不一定有多好,但可贵的是它让我们的孩子不再被一个统一的标准所衡量,
每个孩子都可以去寻找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努力变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所定义的“好学生”。
我们常说,每个孩子有受教育的自由,但这个自由应该包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接受教育,同时也包括了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最适合或者最热爱的那一条路。
这就是我们七年陪读经历。
我从来不会说,出国是最好的道路,适合所有的孩子。
也从来不会说,孩子学习不好没关系,出国就好了。我看过很多出国留学得到好结果的学生,但同时也看过,因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加上家长不在身边,所以完全失控,最后被学校开除的例子。
所以你问我,孩子该出国吗?出国好吗?我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因为没有什么是完美的,
出国留学,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也会带来新的问题。但我想说的是,多元的评价方式和自由的选择权,不一定能帮助他改变世界,但一定能改变他看世界的方式,以及与这个世界交往的方式。
来源:常青藤家长会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本頁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Cookies Update 2024
By using our site,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our cookies.
Learn More
.
OK
社交媒體
公眾號
華商諮詢
CCHP
華人圈
地產網
微博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elegram
上传图片
圖片可以是JPEG或是PNG格式
上傳 | 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