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三九灸”正当时,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 | 詩媛美麗會館

醫療 時間:12/23/2020 瀏覽: 1999

何谓“天灸”?

“天灸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温性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


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为天灸,又称敷灸、药物灸、发疱灸


天灸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


Image


三九灸-治病机理

“三九灸”是指在每年三九天用中药外敷特定的穴位,已达到祛除和预防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认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Image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选择在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是将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


冬至一阳初升,用温热中药贴敷穴位可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扶正祛邪,调补阴阳,通经活络。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和治疗冬季易发的疾病,“冬病冬治”


而且“三九灸”和“三伏灸”互相补充,一阴一阳,相得益彰,还能巩固夏日三伏灸“冬病夏治”敷贴的效果,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三九灸-三大功效

一、调补阴阳,益气和血;

二、通经活络,平衡脏腑;

三、扶正祛邪,防病强身。


Image


三九灸-适应症


  •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体虚易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成人和儿童);

  • 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性风湿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畏寒肢冷等阳虚体质者(成人);

  • 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成人和儿童);

  • 胃病、消化不良、食积、厌食、慢性腹泻怕冷者(成人和儿童);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痛经、产后风、慢性盆腔炎、夜尿症及阳痿、早泄等(成人);

  • 免疫力差、生长发育缓慢、遗尿等(儿童);

  • 其他:亚健康状态。


Image


三九灸-禁忌症

  • 发热患者;

  • 两岁以下幼儿,孕妇;

  • 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皮肤病患者;

  • 皮肤贴外用药过敏。


三九灸-注意事项

  • 为确保疗效,成人一般药饼须贴敷2~4小时,儿童40分钟左右,经临床验证,超时贴敷并不增强疗效;

  • 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需仔细观察贴敷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则应及时取下药物;

  • 药饼贴好后必须置身温暖居所,最好静坐,不要运动,以保证药饼不脱落和身体的温暖,从而发挥最大的药效;

  • 三九灸期间(尤其是当天以及次日)忌食生冷腥膻、辛辣、酒、油腻发物,如海鲜、冷饮、牛羊肉、禽类及其他煎炸食物;


Image


  • 药饼取下后4~6小时可以用温水洗澡,但不要搓背、泡澡,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轻轻吸干;

  • 去除药饼后若皮肤逐渐发红或发起米粒状小水泡属正常反应,疗效更佳。如果单个水泡直径大于1.5厘米(一角硬币)则需到医院进行消毒处理;

  • 天灸贴敷治疗后局部皮肤可遗留微红或褐色色素沉着均为正常现象,甚至极少数患者因皮肤反应强烈,可能留下灸瘢,如有介意外观的患者需考虑后决定是否接受治疗。

预贴:2020年12月12日(周六)

一九:2020年12月21日(周一)

二九:2020年12月30日(周三)

三九:2021年01月08日(周五)


即使夏天没有贴三伏贴,冬天仍然可以贴三九贴。贴敷治疗三年一个疗程。医生建议最好三年内的每个三伏天和三九天都要按时贴敷。

扩展知识分享如下:

三伏贴、三九贴具体原理

     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人必须顺时而生,应时而动,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适应自身的生存环境。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就是说人应该顺从自然界的规律,春夏顺应生长之气,秋冬顺应收藏之气,其中所蕴含的治未病的思想便是后来冬病夏治最早的理论渊源。中医认为阳气在生命过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阳气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抗御外邪侵袭,主持气化开合,维持阴阳平衡的功能。阳气虚衰,则机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而阳气不足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等冬病最基本的病机。

     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阳气最旺和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通过扶助人体阳气,可达到祛寒目的,从而使失衡阴阳达到稳态。从阴阳互根而论,春夏养阳,是为秋冬储备阳气,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尤其在冬季感寒后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得以恢复,从而达到缓则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

  三伏、三九穴位贴敷是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的一种“内病外治”的传统疗法,属于我国传统外治法天灸的一种。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时间为一体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原理既有单因素的作用,又有多种因素的叠加作用。

  穴位作用: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入的通道,而穴位则是上述物质在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是肺气所发和神气游行出入的场所。

     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有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通郁闭之气,以散瘀结之肿,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药效作用:现代医学证明,以经络和穴位为载体和通道有别于血管和血液,与周围皮肤相比,经络穴位处皮肤具有阻抗低电容大电位高的电学特性,有特异的声学特性,更有利于药物的透皮收。

     清·徐大椿曾说:“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或表面病灶,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活血化瘀、清热拔毒、消肿止痛、消炎排脓、改善周围组织营养的作用。正如《理瀹骈文》所言:“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

  时间治疗学:天地四时对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具有时间节律,而机体生命活动对天地四时的变化又具有适应能力,五脏六腑、脉象等与四季变化存在相应的节律性变化,治疗上应因时制宜,以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灵枢邪客云:“人与天地相应也”,即人体阳气随着自然界阳气盛衰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在时间治疗学上,中医认为庚日属金,以五行而论,与肺相配,为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阳气盛极,阴气始生,阳气发泄,气血趋向于表,腠理开泄,经络通畅,阴凝之气易于离散此时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使人体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以此增加抗病能力。

  综合叠加作用: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是一种综合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并且符合中医因时制宜的理论,是几种治疗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用。

      首先是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其次,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调动了经脉的功能,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再次,在三伏天进行贴敷治疗,可以借助夏天的阳气以鼓舞正气,辅助已盛之阳驱散体内阴寒之气,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增加抗病能力。

  《灵枢海论》篇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穴位敷贴疗法正是在这种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敷贴,通过穴位刺激作用和特定部位药物的吸收作用来达到治病目的。

中医把慢性咳嗽、哮喘等冬季多发的疾病称为“冬病”,多以阳气亏虚、气血失和、阴阳失衡为其病机变化。因此要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来防治“冬病”。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春夏养阳,三伏最佳,从立春后天气渐暖,自然界阳气渐长,至“三伏”天为极盛阶段,阳虚之人,此时养阳可得天助,这是冬病夏治中药敷贴的理论基础。从体质及预防学的角度加以理解: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泄,此阴胜之为病也。

  治未病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奠定了中医预防医学的基础,是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精髓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治未病是防治疾病,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的一个关键环节。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配合了现代医学,透经皮给药系统理论体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思想。

  现代医学认为药物可通过穴位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新的兴奋灶遗留痕迹反射长期的后抑制作用改变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机能状态。药物吸收后可使免疫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使肺内有关感受器发生相应改变,进一步使表面活性物质得到改善以达到止咳平喘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机体免疫系统是由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构成的防御系统,是一种清除致病微生物,处理和呈递抗原分泌细胞因子,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系统,免疫系统功能正常是建立机体免疫稳定的基本保证,其中任一部分有缺陷或功能异常都可导致免疫功能不全或紊乱,可以降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也可以形成各种免疫性疾病。

      因此,调节机体免疫力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其疾病多发于秋冬寒冷季节,每当寒气来临,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即发作或症状加重,夏季不发作或症状轻微根据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季三伏天到来之时应用温肾益肺补脾之法加以治疗,可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免疫能力,减少秋冬季节疾病发作频率或减轻症状。

  穴位敷贴即时选用具有温经通络、益气助阳的药物,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发挥药物最佳效果,达到增强体质,预防发病的目的。贴敷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及抗病能力,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节气血,不仅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起到“药穴同疗”的作用。

      穴位敷贴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吸收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神经体液系统发生变化,从而提高组织的水平,抑制型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并能促进大脑皮层下丘脑垂体的调节作用,提高免疫机能,增强体质,显著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病次数。冬季天气寒冷,寒邪极盛,“冬病”患者阳气更显不足,寒邪最易乘虚袭人,引发疾病,因此选在“三九”时节再行穴位贴敷,扶正祛邪,调补阴阳,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而且也会对夏天三伏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