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纏身 早發現止悲劇

來源:林靜靜 時間:01/28/2013 瀏覽: 2742

台灣移民家庭王家姊弟都很會念書,尤其姊姊更是王爸和王媽的掌上明珠,但她就讀大學後性格改變,不像過去那麼活潑外向,常自己躲在房內。不過,由於女兒的功課還維持得不錯,父母以為可能就是女兒成長後的自然現象,沒有太關注她的異常行為。

 大學畢業後,經親友推介她到一家私人企業上班,因無法承受工作壓力,她常在辦公室內哭泣,自責沒能做到經理交付的任務,同事們以為這是新進人員都常有的現象,過了適應期自然會好,也沒有太在意。這些狀況她一直未向家人提起,直到有天晚上突然在房內大哭大叫,弟弟感到很擔心,要求父母陪同姊姊尋醫問診,這才診斷出她患了憂鬱症。
 
經過醫師診治,才發現原來女兒患憂鬱症竟已有數年之久,透過治病時家人共同參與醫院進行心理輔導諮商,有很多溝通機會,媽媽慶幸發現得早,沒有讓女兒發生更大的憾事。

不過,對於女兒的病情,王家不太願意對外人提起,因他們覺得這是很沒面子的事,雖然醫生一再說明憂鬱症不見得和遺傳有關,但王家爸媽總是想:「我們家好幾代都很正常啊,為什麼女兒會這樣?」
 
林先生因心臟病過世,短短幾天內,林太太獨自處理家中所有的事,幾乎連傷心的時間都沒有。夫婦倆唯一的女兒已婚嫁,家在外州,沒空回家探訪母親。在父親過世二個月後女兒回家探母,卻發現媽媽整個人都變了,常常整天不出門,穿著睡衣在家看連續劇錄影帶,庭院裡的花草沒人整理。
 
雖然母親並未出現明顯的憂鬱症狀,但女兒覺得不對勁,和家庭醫師討論後開始讓媽媽服用抗憂鬱的藥,並接她到自己家中同住,就近照顧。一個月後,林太太決定回自己家,她說,家裡很多事要做,不能一直在女兒家作客。她告訴女兒,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但女兒認為,初期若未及時服用藥物,林太太是否能夠迅速恢復正常,恐怕很難說。
 
在發生重大事故後,當事人易出現憂鬱症狀,雖然迄今醫學界尚未找到導致憂鬱的基因,但確定憂鬱症有家族遺傳的可能性。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罹患憂鬱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憂鬱症是全球排名第四的嚴重健康問題。約有二成的女性和一成的男性,在一生中可能會出現程度不一的憂鬱症狀,可是,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加上,近年來媒體報導很多憂鬱症常是和自殺新聞連在一起,很多人覺得自己不可能尋死,所以不可能患上憂鬱症。
 
但是,憂鬱症卻是以各種不同面貌存在,有時病患自己不易察覺,需要家人親友在旁多關注,及早發覺其行為異化問題。尤其應設法在病人嚴重至出現自殺意圖前送醫治療,以目前的醫療技術,大多數人病情應可以得到控制。關鍵在於及早發現病情,並且採取行動。


資料來源:worldjournal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別推薦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