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殘障設施 華人商家成羔羊

時間:11/12/2013 瀏覽: 4958

南加州華人社區20世紀40、50年代從華埠開始發展,70、80年代小台北蒙特利公園市成為華人中心,近20年繼續向東擴展至聖蓋博、羅斯密、聖瑪利諾、亞凱迪亞等,近年繼續向東擴展至哈岡、羅蘭岡、核桃市、鑽石吧、奇諾岡和河濱縣,華人擁有的商業物業比例也隨著移民人口擴張而上升,其中不少華人商業物業在80、90年代買下,20、30年中,加州建築法規和殘障人士保護法規也愈來愈多,愈來愈嚴。

不少華裔商家表示,他們的物業從80年代和90年代開始運作,按照當時加州法規,商家需要給殘障人士等同於正常人的服務,包括殘障人停車位置和相應的服務,他們所知的是必須提供殘疾人停車方便,要求必須在商業建築的最佳地區設置殘障人車位,即在正常的停車位駕駛人側加寬五呎便道,以方便殘疾人上下車。

行家找碴 教堂也被告

「不過近年加州殘障人相關法規,絕不這麼簡單」,資深華裔結構建築師黎登強表示,目前加州政府有關殘障人士權益指南,多達470頁,「很多殘障人士和相關律師非常清楚各項條例」,除商業物業之外,餐館、酒店、甚至教堂,近年均傳出被告案例,主因均與業主未能及時了解法規有關。

洛杉磯殘障法律師Jackson Lewis表示,加州殘疾人口占全美的12%,而加州與殘疾人相關法律糾紛卻高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加州殘障人士和相關律師的『厲害』,可見一斑」。

根據2012年9月19日布朗州長簽署、目前實施的加州最新殘障人停車權益法令,代表殘障人士的律師不能以殘障人士權益受到損害直接要求商家給錢(Demand for money)。該法規定律師仍然可代表殘障人向商家提出警告,但信件不能攜帶任何要求商家「給錢擺平」的內容,相關律師給商家寫信時必須同時將原件複印件送給加州律師委員會(CA State Bar),以確保律師信符合法律要求。

律師信同時必須呈遞加州方便殘障人出入委員會(CA Commission on Disability Access),該委員會需公布提出告訴的律師及律師樓名單。

如果商家所在物業建築是在2008年1月1日之前建成,或持有「加州特別認證書(certified access specialist)」的商業物業,如果殘障人士提告,可有60天整改期,且被告賠償可從4000元降到1000元;

25人以下小商家且無「特別認證書」,如果殘障人士提出告訴索賠,可以有30天的整改時間,賠償可從4000元減至2000元。

為防止有心人士改變花樣重複投訴商家,法庭同時設立專門的監控系統,確保商家的賠償不超過4000元。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熟悉相關殘疾人索賠事務的律師表示,一些「有心的原告律師」最常使用的一種辦法就是在商家下班時間以書面傳真的方式知會商家,商家稍不注意,就會被對方抓住「知而不改」的把柄,告上法庭「順理成章」。

華人商家屢成砧板魚肉

近年成功代表聖蓋博谷數百家華資餐館反擊以「殘疾人設備不符規定」趁機敲詐商家的「詐錢律師」、最終導致多位「詐錢律師」被吊銷執照的華裔律師蔡玟慧表示,通常政府沒有責任將新規以正式文字的形式逐一通知商家實施細節,這對許多平時忙於生計或英語還有障礙的新移民商家來說,尤其為難,也成為不良律師「趁火打劫」的灰色地帶。

收到律師「要錢信」的華裔商家,不少人表示,自己的物業殘疾人車位設施確實沒有達到政府新規,一旦上法庭,最終可能被罰款2000元,加上律師費,可能遠遠超出律師「開價」的2500元,所以明知不該,還是有不少商家私下無奈決定「給他算了」。

「有心律師」專挑灰色地帶

「交錢消災」的不僅是華裔新移民,近年也曾有不良律師在南加州墨西哥新移民社區,以一些偏遠地區的工廠生產區域沒有按照加州法律以黃色標牌警告民眾「當地空氣可能存在問題傷害人體」,結果被有心律師威脅告官要錢,開始部分商家交錢消災,沒想到「要錢信」周而復始。最終導致墨裔社區商家忍無可忍,最終聯合起來將不良律師告上法庭。

律師蔡玟慧表示,與多年前一份狀紙將數百成千家商家集體告上法庭不同,近年一些不良律師向商家詐錢手段更加狡猾,他們會分別對商家提出獨立告訴,先向法院提出告訴,然後寫信給商家提出和解條件,「一硬一軟」,不少商家被「各個擊破」。

「許多商家一輩子沒有進過法院,許多華裔新移民更是相信奉公守法,自然安身立命」,蔡玟慧表示,新移民商家害怕官司和法院,不良律師抓住的正是這一點。

不久前蒙地貝婁一家擁有150套客房的華資旅館被一名殘障人告庭索賠,理由是他在該旅館沒有能夠像正常人一樣享受到游泳設施。殘障人士同時狀告該酒店沒有專門殘疾人客房、殘疾人停車位斜度過高、電梯無殘障人士配套實施等,結果商家不但賠償過萬元、律師費數千元,整改的費用,更是高達數萬元。

知情人士表示,「當時該名殘疾人到該旅館住了兩天,到處走看」,之後不久,華人業主就接到律師信。

不久前一位華人在巴沙迪那老城買下一處商業物業,也因骨董大門不夠寬敞險些被殘障人士律師告上法庭。最後業主得高人指點,發現側門足以進出殘疾人輪椅,而且原始建築修有殘疾人輪椅通道,最終避免官司。

不久前阿罕布拉一家華人餐館的洗手間廁紙盒掛得太高,也被殘疾人以「夠不到」,兩度告上法庭,險些吃上官司。

商家互助,知己知彼

蔡玟慧律師表示,近年一些不良律師專盯少數族裔新移民社區,一些人甚至採取「駕車檢查(drive by inspection )」的方式,專門抓新移民社區商家漏子,比如一些商家的停車場破舊,停車場劃線不清,沒有殘疾人車位標誌,或標識不清,「有心人」不用下車,只要在網上查到業主資料,律師信就來了。一些不良律師甚至照抄別人案例,到處尋找商家漏洞,乘機大撈一把。

最近先後幫助華人酒店、餐館和教堂重改殘障人停車位的結構工程師黎登強表示,華人商家預防被別人「趁火打劫」,最重要的是了解法規。比如目前最新的加州殘障人停車場法規,要求一至25個車位需要至少一個殘障人停車位,26至50個車位殘障人停車位至少兩個;100個停車位需四個殘障車位,300停車位需七個殘障車位,500個以上停車位的,殘障人停車位需占2%或以上。

另外,小型商場如是八個停車位以下的停車場,至少有一個殘障人士停車位可停放殘障人士Van,即需在乘客座側留出八呎空地方便輪椅上下,八車位以上的,需要兩個或以上殘障人Van車位。

法界人士表示,政府法律維護殘疾人平等權益的初衷良好,但是否太超過而導致商家利益受到不公待遇,立法人士極少觸碰。法界人士解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殘障人士相關法律與州法密切掛鉤,而州法與公民權和人權、種族問題均屬敏感議題,多年來立法人士多採取「能不碰就不碰」方式,大家都不想被背上「不關心殘疾人」的帽子。

事實上,擔心違犯殘障人權益法,一些大型商家近年紛紛主動申請加州特別認證書(certified access specialist),提前主動要求官方認證保護自己。但許多中小商家面臨的困境是,如果未能如願通過檢查,不但白花錢,還可能「不打自招」,被有關部門「盯上」要求整改。許多商家,乾脆得過且過。

專家認為,依靠行業協會、工會、互助會傳達信息,互通有無,或許是華裔新移民商家「守望相助」、防止被不良人士趁機敲詐的最好辦法。


資料來源:worldjournal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別推薦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