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是申請大學的季節, 這陣子當然有一堆急得比熱鍋上的螞蟻還慌亂的家長來求救, 也算臨時抱佛腳的一種. 來找我們的時候通常只有媽媽的一張嘴, 沒有帶孩子(怕刺激了孩子)也沒有帶成績單(沒想到要帶). 常見的場景就是媽媽丟了一個無意間聽說的GPA跟學生還在繼續奮鬥的SAT分數, 希望我們能預知未來的說出可能被錄取的大學有哪些?
首先SAT能進步多少跟學生的英文和數學基礎, 準備考試的方法及努力程度有絕對的關係, 而最後能衝刺出來的分數當然還是事關重大. 再說GPA的計算, 學問就更大了, 這還沒扯到學生拿課的難度(普通榮譽跟加重課)跟種類(學術類與非學術類), 光看高中成績單上列出的GPA有時就跟學生申請資料上的GPA會有差異, 因為
1. 首先要把不同高中的計分方式(ABCD, 1-100 或1-10)算成 1.0-4.0 的系統.
2. 有些大學不管B+ 或 B- 都算B , 也就是它們一律算 3.0. 有些大學B+ 算 3.3 而 B- 則算 2.7.
3. 各大學計算GPA的時限不同, 有些只算十跟十一年級(如加州大學), 有些是九年級算到時二年級上學期(大部分的私立大學). 要注意的是既使GPA只算十跟十一年級的成績, 九跟十二年級的表現還是會影響審核員的個人觀感.
4. 很多情況許多非學術性的課程不列入GPA, 例如體育, 家政等, 甚至超過一年的藝術課也不算.
5. 有些學校要的是加重課程加了一分的加重GPA, 有些要的是非加重GPA, 有些則是二種GPA都要.
當然大學在評估學生GPA的同時也會考慮該學生就讀高中課程的難易程度, 甚至有些大學會把同一個高中的申請學生相比較. 另外, 許多大學也會有遞申請表的最低GPA要求, 也就是說低於這個分數, 就請你別遞表了,通常這個數字是3.0. 所以當我看到學生GPA低於3.0時會有點小恐慌.
至於有些完全狀況外的家長, 從來沒見過孩子的成績單, 只單純的相信孩子的一面之詞, 天真的以為孩子都是A(實際上是滿江紅), 這種個案屬於親子溝通不良的重症, 不在本次的討論之中.
大學審核是整體的評估而不是像購物, 每項貨品有一定的售價, 所以GPA並不一定是你的敲門磚. 還是那句話 "大學審核部收的是申請書, 而不是申請人". 你的申請書絕對可能是你致勝的臨門一腳,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