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簡體 商家登錄

【票房毒藥】為何主流媒體變成美國大選票房毒藥?

11/10/2024 6:36:48 PM     瀏覽 819 次

「天選之人」川普確定二度入主白宮,選票差距之大,遠遠拉開先前各主流媒體預估的「膠著」二字。放眼望去,美國各大媒體,幾乎清一色力挺執政黨民主黨,態度比以往更加清晰,唯獨長期偏共和黨色彩鮮明的福斯新聞(FOX NEWS)支持川普。一直以來大家以為的,越多媒體幫哪個候選人說話、站在哪個政黨立場,誰就會贏得選舉,在這次美國大選當中,完全被顛覆。
川普在選戰倒數幾天,最嗆辣的發言和動作,都是針對媒體而來。
在選戰倒數兩天,在曾經被槍擊的關鍵搖擺州賓州的造勢會上,川普對著群眾說,「槍手若要射擊我之前,會先射穿媒體!」、「如某個人要打到我,那就會先射穿這些假新聞,我不介意!」在此之前,川普陣營大動作還對《CBS》提告,指控招牌訪談節目「60分鐘」(60 Minutes)訪問賀錦麗時,為了讓她在以色列戰爭問題的回答上看起來較順暢,刻意剪接她在別的節目的資料畫面來湊數,川普認為這是媒體作假,試圖影響選舉,不只求償天價100億美金,還嗆他當選後會將其撤照。
有記者組織算出,光是選前一個月內,川普在公開場合「攻擊」和「威脅」媒體的次數就高達108次。現在看來,他當時應已知自己勝算偏大,也看準美國民眾目前對主流媒體信任度極低,打蛇隨棍上的選舉動作,搖擺州的選民確實買單了。
其實川普從第一任期開始,早已公開對主流媒體公開宣戰。言必稱記者為製造假新聞的「全民公敵」(enemy of the people),跟記者對嗆是家常,一度封殺親民主黨的CNN、《紐約時報》進入白宮記者會,甚至拒絕出席每年白宮記者晚宴。隨著第二任期即將開始,美國主流媒體已開始擔心該怎麼「活過」這四年,還有記者投書,反問在川普政府眼中,記者採訪該不會成為一種「犯罪行為」吧?更有媒體高層也出面表達,對川普當政後的新聞自由感到憂心。
很難想像,在言論自由高度被重視的美國,媒體竟會出現這種擔憂。古早傳播理論早已無法解釋這回美國大選與川普帶來的顛覆性現象。
選前十天,美國老牌媒體《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老闆、也是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公開宣告報社決定替任何總選人背書,長期偏自由派的華郵突然轉向,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認為媒體不該存有偏見,實際的原因,外界解讀可能與他其他生意有關,是一種政治性輸誠。無論如何,主流媒體的表態,在川普2.0時代極具象徵性意義。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選前公布了一份美國民眾對選舉新聞看法的民調,當中有52%的人表示分不清選舉新聞到底是真是假;而共和黨選民比民主黨選民更加不信任媒體的報導。《經濟學人》也對近幾次的總統大選新聞做內容分析,發現美國媒體的立場和用語,確實越來越偏向民主黨、向左傾,距離中立越來越遠。由此可見,當主流媒體多數偏向某一政黨,另一政黨的支持民眾就越不信任媒體,而媒體的偏見,順勢加深了政治對立兩極化。於是,民眾看新聞,會尋求與自己立場類似的媒體,從尋求真相的工具性,轉變成尋找心靈撫慰的寄託,社會對立持續根深蒂固。
在主流媒體信任度降低的情況下,傳統媒體在選舉中的角色被網路社群搶佔。皮尤民調顯示,美國30歲以下的年輕人,社群媒體是他們主要獲得選舉資訊的來源,而主要從電視新聞獲得選舉資訊的,超過63%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在選戰過程中,主要依賴傳統電視媒體的曝光,或許是賀錦麗票源無法開拓的因素之一,對比川普,大量社群媒體操作,加上一年內上了超過20個Podcast,最後還兩周還獲得全球6千萬粉絲、最紅的Podcast節目羅根(Joe Rogan)的專訪支持,讓30歲以下年輕選票大量入袋。
無庸置疑,美國選戰方式在改變、選民汲取資訊的模式在改變,主流媒體的傳統優勢,在這一次意外地成了反效果。掌握越多主流媒體話語權,就等於掌握選票嗎?台灣政黨與媒體,或許也能從此得到啟示。
FTNN新聞網


把此文章分享到:

關於 林兆義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