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簡體 商家登錄

【職場脫離潮】大脫離潮在職場掀波,你也是「身在崗位、心卻不在」?

1/5/2025 3:26:31 PM     瀏覽 781 次

近年來,「大脫離潮」(The Great Detachment)成為職場上的熱門話題,這場心理層面的職場危機正悄然改變著全球的就業生態。不同於以往的「大離職潮」, 「大脫離潮」指的是員工在心理和情感上與工作脫節,儘管身體仍留在崗位,但心已不在。
疫情爆發後,大規模裁員、混合辦公模式普及、經濟壓力和通膨等原因,讓員工職場的滿意度持續下降,對工作極度滿意的比例從 2020 年的 26% 急遽下滑至目前的 18%。年輕員工如 Z 世代和千禧世代面對的不僅是沉重的工作壓力,還包含經濟壓力與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使得「離職」成為一個艱難的決定。
許多對職場感到不滿的員工掙扎著、想跳槽到新公司,反而陷入一種「身處不滿卻無處可去」的困境。蓋洛普(Gallup)報告指出,目前有 51% 的美國員工正在觀望或積極尋找新工作,相比 2020 年成長 6%。
員工為何心不在焉?解析「大脫離潮」的成因
根據《富比士》(Forbes)報導,疫情期間的裁員與企業重組,導致員工得承擔更多工作量和不切實際的期望。根據蓋洛普調查數據,69% 的管理者表示,過去一年中員工的工作負荷明顯增加。許多員工在高壓環境中感到力不從心,甚至不敢拒絕額外的工作要求。
員工感到自己的工作缺乏意義,無法與個人價值觀產生連結,也成為「大脫離潮」的原因之一。蓋洛普研究指出,2024 年 2 月僅有 30% 的員工認為自己的工作對公司有重要貢獻,創下歷史新低。而和混合辦公相比,完全遠距工作的員工與公司的連結度持續低迷,心理上的疏離感更甚。
另外疫情也改變員工對工作的期望,如更靈活的工作安排與更高的薪資水準。然而企業的變革速度往往無法跟上員工需求的轉變,導致雙方期望出現落差。56% 的受訪員工表示,疫情後客戶的期望更高,進一步加重他們的心理壓力。
研究顯示,僅有 45% 的員工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標。蓋洛普特別提到,中階管理者因裁員而承擔更多職責,但卻缺乏必要的工具與資源來有效支援團隊,讓員工感到無所適從。
重塑目標、建立使命感!別讓員工陷入「冒牌者症候群」
從心理層面來看,「大脫離潮」對員工的情緒造成衝擊。《富比士》指出,年輕員工如果長期處在心理和工作脫節的狀態,會更容易感到倦怠、焦慮,甚至可能陷入「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
研究表明,這些「脫離的員工」會影響生產力、創新和整體工作滿意度,而當企業內出現大量脫離員工,將導致團隊士氣低落、人員流動率攀升和生產率下降。
蓋洛普研究強調重新設定期望與建立使命感的重要性,領導者應與員工雙向對話,並將員工的工作量和福祉考慮在內;以及強化員工的歸屬感,讓員工了解自己的貢獻。 數據顯示,改善員工與公司間的連結,流動率可降低 32%,並提高 15% 的生產力。
科技新報


把此文章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