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簡體 商家登錄

【社群政策】從打擊假新聞倒戈「言論自由」:共和黨政府影響 Meta 與 X 社群政策

1/18/2025 9:01:05 PM     瀏覽 125 次

美國政壇在川普當選後,正出現一場好似顛覆傳統政治光譜的言論管制轉變──民主黨總統拜登、前總統歐巴馬都曾積極倡導自由平等價值,但卻成為主張強化社群平台管制、藉以打擊虛假資訊與仇恨言論的一方;而保守派的共和黨卻反而高調捍衛「言論自由」原則,讓外界產生「左右派角色互換」的錯覺。而在風暴之中的兩大社群巨頭 Meta,還有伊隆‧馬斯克 X(前 Twitter)也都因川普上任陸續調整平台政策、平台機制甚至新人事,兩大社群平台在面臨政治風向、廣告商壓力、全球監管的同時,陸續開始調整自己的言論政策。
Meta 終止事實查核,回歸「自由表達」?
川普再度贏得大選後,Meta 開始大幅鬆綁原先的事實查核機制,宣布終止先前與多家媒體及查核組織的合作模式,並將原本依賴第三方單位審查內容的模式,轉為讓用戶透過社群註解以協助揭露可疑資訊。Meta 執行長馬克‧祖克伯表示,他希望回歸平台誕生之初的「自由表達」精神,認為先前過度集中於過往的政策制定模式,已造成許多審查爭議和誤刪貼文事件,於是他一方面希望透過用戶舉報和群眾共同驗證的方式,降低由官方與第三方查核機構掌握內容生死的爭議,也開始考慮將部分內容政策團隊遷往德州或其他偏向保守派的地區。
很多人把 Meta 的決定視為是對川普政府明確地示好──過去在處理疫情相關貼文或政治候選人爭議時,Meta會依賴事實查核機構對內容進行標籤或限流,而部分保守派社群則批評這些查核行動過於偏頗,認為自己在發表與主流媒體不同看法時,更容易被限縮曝光或貼上「虛假」標籤。如今當 Meta 取消事實查核後,華府和歐盟針對不實資訊的監管壓力仍在,多數傳統媒體和公衛專家擔憂,若缺乏官方授權的審核標準,勢必會讓陰謀論或仇恨言論有機會大舉蔓延。
質疑者擔心社群註解系統能否真正在群體智慧的運作下維持客觀,畢竟在現在的演算法下,許多人看到的大都是同溫層內容,既然是同溫層內容,那所謂的「註解」也可能變成同溫層間的取暖行為。
科技巨頭的政治盤算
但 Meta 並非單純減少審核,他們聰明地將一些原本隸屬於內容審核部門的人力,轉往防堵恐怖主義、兒少色情、金融詐騙等高風險領域,聲稱要專注在打擊最嚴重的違法行為,使得減少假新聞審核的人力看來更為合理。但曾與 Meta 合作的單位可能會相當錯愕,因為有些單位就倚靠 Meta 的合作資金維持營運,這是否會影響 Meta 往後的資金援助還未可知。且即便 Facebook 曾依賴美聯社、Snopes 等外部組織做事實查核,實際上貼文的數量遠大於一間、兩間公司能夠處理的數量與速度。
且 2021 年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Facebook 原本可以靠演算法阻止與 2020 大選相關的假新聞,減少這些假新聞數十億次瀏覽量,但他們沒有即時調整演算法。而當時有一些貼文刻意地美化了攻擊國會大廈的行為,而在美國國會大廈之亂的第二天,祖克柏就直接禁絕川普的 Facebook 帳號並稱:「允許總統此時使用我們的服務,風險實在太大了。」也是因為如此,共和黨人認為 Meta 的事實查核夥伴對他們有偏見,包括疫情期間聲稱病毒是人為引發的,會被認證為假新聞而被 Facebook 刪除,但後來一些美國情報官員支持「實驗室洩漏病毒」的理論,促使 Facebook 重新開放這類訊息。
由以上事件可知,Meta 的「示好」政治意涵相當明顯,他們甚至也把多位與共和黨淵源深厚的高層人士提拔至要職、甚至邀請和川普私交不錯的人士出任公司董事,引發外界對平台政治取向的揣測。扎克伯格回應:過去幾年 Meta 的審查做法犯了不少錯誤,導致社群對平台裁定失去信任,他希望能藉由「回歸言論自由的初心」來重拾用戶信賴。這種說法,對於過去幾年因為激進言論「受害」的保守派選民可能有利,而偏民主黨的人、可能會覺得這將導致仇恨言論與假消息更加氾濫。
X 的新策略與言論自由拉扯
另一家社群巨頭 X 也正在經歷錯綜複雜的轉型過程:自從馬斯克收購並收掉前 Twitter 時期的內容審查團隊後,平台上的許多保守派帳號陸續解禁,先前被認定涉及仇恨言論或不當內容的帳號大部分都被恢復。馬斯克不斷強調自己是「絕對的言論自由擁護者」,大幅放寬了先前針對政治、醫學、選舉等領域的審核標準。
這樣的決定在初期吸引了相當多用戶回流,但也立刻引發部分廣告商的疑慮。原本許多國際大企業擔心品牌形象遭到極端用語和錯誤資訊污染,轉而暫停或減少投放廣告。馬斯克對於假消息的解法是加入「社群註記 Community Notes」功能,讓社群本身去更正貼文真假,馬斯克認為註記讓不同立場的人使用,遠比審查有效、且便宜得多。
即便馬斯克中止 X 的 API 免費訪問權限,還是有些研究得以成功地分析社群註記的用處,2024 年 4 月的研究發現,X 社群註記得以有效打擊關於 COVID-19 疫苗的錯誤資訊、甚至能夠引用具有高度參考價值的來源;但另一項 10 月公布的研究也顯示,大多數的社群註記沒有成功對所有用戶顯示,導致一些關於選舉的陰謀論貼文仍然獲得了數十億次的瀏覽量。
但馬斯克過度放縱的貼文,讓他經營 X 的時候面臨不少商業問題。為了挽回商業損失,馬斯克近來在平台宣布將微調演算法,刻意降低過度負面或充斥謾罵的內容在主流視窗中出現的頻率,他強調這並非政府壓力或政治勢力介入,而是「優化用戶體驗」的必要措施。他表示如果放任惡意貼文蔓延,用戶可能在刷完社群後只剩空虛和焦躁感,再加上廣告商不願與仇恨或歧視言論掛鉤,長期下來會損害整個平台生態。
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對立:社群平台成了政治戰場
在這波社群平台的政策轉向,顯示美國似乎轉向全新的政治型態──民主黨政府曾和英國、歐盟等國共同討論如何應對假訊息與跨境虛假宣傳,同時也想以立法方式要求平台負更大管理責任(歐洲已經開始實施類似做法),而在平台言論似乎較為不利的共和黨,則認為這種做法恐怕會形成「政府與巨頭平台合謀箝制言論」的狀況,並提出各種議案試圖阻止聯邦機構與外國政府共享審查技術或情報。共和黨人認為,如果社群平台與政府走得太近,很多保守派聲音將再度被邊緣化甚至噤聲。
支持政府管制的一方認為極端主義、假消息和仇恨言論需要被有效約束,否則可能助長社會撕裂與群體暴力。反對管制的一方則堅信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不可侵犯,不容許任何形式的「政治審查」。這種張力直衝歐洲,因為歐洲在數位服務法和線上安全法等規範下,要求各大平台迅速移除非法內容並降低虛假資訊的散布。歐盟甚至威脅,如果違反規範,將對 Meta 或 X 處以全球營收一定比例的鉅額罰款。
面對國際監管壓力,Meta 和 X 都需要在商業利益、政治交涉、使用者期望三者間找到平衡。許多人擔心的是,未來的社群規範若隨著美國國內政黨輪替而出現大幅搖擺,可能使平台無法在長期建立穩定的一致性標準。也有人認為,讓市場機制去篩選最終形態或許是一條更務實的路,例如許多網站已採用以群眾自我管理為主的模式,也成功發展出頗具公信力的社群治理方式。
民主黨之所以顯得更像是在做「審查」,部分原因是他們在疫情和選舉干預經驗中感受到高度威脅,因此希望藉助平台審核機制維持社會穩定;共和黨之所以強調「放手」理念,源自他們在小政府思維下相信市場與言論的自我調節,同時不信任科技巨頭和政府能真正客觀公正地守護不同聲音。這種看似保守與進步立場互換的現象,並非單純的政治立場移轉,而是兩黨對資訊環境帶來的社會後果詮釋不同。
Meta 的社群服務與 X 兩者不但次次影響美國國內政治情勢,也對全球言論自由產生極大的衝擊,這場言論自由與管制的爭論注定還會在美國和國際社會間持續延燒。事實上目前美國面臨的政治難處,正也是全球民主政體所頭痛的問題如出一轍──社群服務則是反應變化的一面鏡子,正在重新塑造言論自由的疆界。不管如何,數位時代的公共論壇有可能進一步分歧。那些厭惡誤導內容的人也許會呼籲更大力度的監督,而那些珍視全面言論自由的人,則會強調維持開放性才符合民主本質。
科技新報


把此文章分享到:

關於 天龍專業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