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簡體 商家登錄

【投資股票】美國12歲女孩投資股票「不到兩年賺74%」 向小朋友學學她的致富之道

2/23/2025 6:39:58 PM     瀏覽 272 次

12歲的美國華裔女孩(Olivia),一年半(2023.6-2024.12)取得了74%的投資收益,大幅跑贏標普500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連專業的基金經理人都很難跑贏美股指數,這個小朋友是怎麼做的呢?
Olivia的老爸是職業投資經理,摸爬滾打多年,有穩定的盈利紀錄。在他看來,投資理財的重要性,不亞於課業成績——就算小朋友考試成績普通,如果能掌握正確的投資觀念,父母給孩子一筆不錯的本金,也能靠投資(如定投指數)獲取被動收入;否則就算賺到很多錢,遇上一兩個包裝精美的騙局,多年的積蓄可能就付諸東流了。
所以從Olivia 6歲開始,爸爸就帶她學習指數基金投資。幾年之後又開始學習如何研究公司、閱讀公司財務報表、投資公司股票。等小朋友12歲,已經有5、6年的股票投資經驗了。她會每月把自己的投資情況拍成影片,上傳到YouTube。2023年,Olivia成立了慈善基金會(Hoperation Fund),接收大眾的「捐款」,自己擔任創始人兼總裁。基金利用這些「捐款」投資股市,再把收益的80%捐給弱勢群體、社會、環境方面的慈善機構;每個最初的「捐款人」,可以在捐款的6個月後取回捐款。成立之初,基金會從7個人捐贈的880美元開始,最高一筆投資來自Olivia本人的500美元,最少30美元;隨著基金會步入正軌,算上捐贈+投資複利,總投資額已經來到1.8萬美元,捐贈人數也來到38人。
Olivia的投資策略分成三個部分——
1.60%至80%投向了美股高水準的龍頭公司,相當於跟緊指數,拿到市場的平均收益;
2.5%-10%投資於中等風險的股票,有點像「買彩券」,搏一搏中大獎;
3.還有10%-30%用於對沖,來應對市場風險。
當然,組合更多的收益,還是來自選股。看過幾個Olivia頻道的影片,小朋友都遵循價值投資的方法,從財報入手,分析公司基本面,再決定買賣策略。去年1月,她觀察到特斯拉的毛利率連續好幾個季度都在下降,並且捲入和中國電車企業打「價格戰」,果斷清倉。儘管特斯拉在去年11月之後,由於創始人馬斯克和總統川普交情匪淺,股價大漲,但從基本面看,小朋友的決策邏輯仍然有合理性(特斯拉最新2024財報顯示,全年來自車輛的營收同比下降6%)。同月,她買入了一支低負債率、高增長率、高利潤率的資訊安全股票,這支股票在財報公佈後大跌25%,但小朋友還是能堅定執行買入策略。股價目前已經在一年內翻倍了,這份堅守得到真金白銀的獎賞。
Olivia老爸的教育理念裡,這幾點挺值得借鑒的:
第一,儘早開始投資。
巴菲特12歲開始買入人生第一支股票,他就效仿股神,讓孩子6歲買入指數基金,早早接觸市場。這麼做的好處有兩個:一來可以早點吃虧。華爾街有句俗語:「股票市場是有經驗的人獲得很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很多經驗的地方。」一開始用小資金積累經驗。同樣是虧損50%,1000元的損失遠比10萬元來得容易承受。這些「學費」,也是為了避免將來更大的損失。二來是可以提早複利。假設摸爬滾打之後,小朋友能長期取得年化7%的回報。同樣投資1000塊,複利30年能增值到7612元,複利20年只有3869元。複利的魔力在於時間,早投資10年,收益卻幾乎翻倍。
第二,選擇對的路。
Olivia老爸的理財教育分階段進行:
6-10歲,以理財基礎和指數投資為主。
小朋友逐漸學習收入分配(投資、儲蓄、緊急帳戶)、金融市場工具(債券、股票)、以及股票軟體的基本操作。同時,她接觸了不少財商啟蒙書籍,像是經典的《富爸爸窮爸爸》、《小狗錢錢》、《鄰家的百萬富翁》、《巴比倫富翁的秘密》,建立起基本的理財框架。
10-12歲:進階到公司分析、財報閱讀。
因為小朋友自己對AI、演算法感興趣,也會用演算法交易進行風險對沖。
有趣的是,老爸堅持讓孩子掌握價值投資,「一旦發現她有投機的想法(比如用演算法交易股票),就果斷制止」。這一階段,小朋友看的書也更偏專業性,比如約翰柏格(指數基金之父)的《長贏投資》、《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科學家李飛飛的自傳《我看見的世界》等等,她也會把讀書影片上傳到YouTube,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三,建立長期學習的習慣。
很多人認為,財商的建立只要參加1個月的財商訓練營就夠了。但Olivia老爸認為持之以恆的學習才是關鍵。以他女兒為例,平時還是以學業為主,等到週末抽出1-2小時,閱讀財報,瞭解財務、商業和投資知識,循序漸進地積累,這樣的節奏就很合適。
Olivia的投資經歷也很適合沒有經驗的新人複製學習,由淺入深逐步學習建立自己的投資經驗。
姊妹淘
圖檔來源 / 姊妹淘


把此文章分享到:

關於 陽光空調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