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繁体 商家登录

【对等关税】川普祭对等关税多国回应 美财长警告勿报复

4/2/2025 10:28:42 PM     浏览 653 次

美国总统川普今天宣布以国家为基础课徵对等关税,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警告贸易夥伴,对白宫一系列新关税采取的任何报复行动,只会进一步升高情势。
贝森特告诉福斯新闻(Fox News):「我现在对每一个国家的建议是,不要报复。稍安勿躁,顺其自然,静观其变。因为如果采取报复行动,情势就会升高。如果不报复,现在就是临界点。」
以下是综合法新社和路透社有关多国反应:
● 加总理:美国关税彻底改变全球贸易
美国两大贸易夥伴加拿大与墨西哥,已面临华府对许多商品课徵的25%关税,不会受到今天宣布的额外关税影响。
加拿大总理卡尼(Mark Carney)今天矢言将「对抗」川普的全面性关税,他说这些关税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贸易体系」。
与其他美国主要贸易夥伴相比,川普宣布的最新关税对加拿大造成的冲击较有限,但卡尼说,美国对钢铝与汽车加徵的关税,将「直接影响数以百万计的加拿大人」,「我们将以反制措施对抗这些关税」。
● 墨西哥不会以牙还牙 以振兴经济因应
针对川普宣布对各国徵收对等关税,墨西哥总统薛恩鲍姆(Claudia Sheinbaum)今天表示,不会以报复性手段来回应,而是提出振兴经济计画来因应。
薛恩鲍姆在每天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强调,她不会对美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因为这将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
● 英国仍致力於达成协议 盼减缓关税冲击
英国商贸大臣雷诺兹(Jonathan Reynolds)今天表示,英国仍致力於与美国达成经济协议,这有助於「减缓」对输美商品课徵10%关税造成的冲击。
在川普对美国贸易夥伴实施全面性新关税后,雷诺兹说:「我们的做法仍是保持冷静,并致力於达成这项协议,我们希望这能减轻已宣布的措施所造成的冲击。」
然而,雷诺兹又说,英国政府将继续扞卫英国的利益,并在声明中说「没有什麽是不可以谈的」。他说:「我们手上有许多工具可用,我们将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
● 美国祭贸易关税 澳洲批不是朋友会做的事
澳洲总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今天说,川普对亲密盟友澳洲加徵10%的关税,这不是「朋友会做的事」,但又说他的国家不会以自身的关税报复。
中间偏左的艾班尼斯将在5月3日面临激烈的大选。他表示,澳洲没有对美国进口商品课徵关税,应该面临美国零关税。
他说:「这些关税并非在意料之外,但让我明确表明,这完全不合理。」
● 美国对欧盟课税 义总理批错误之举
义大利总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今天批评美国对欧洲联盟商品课徵新关税并敦促达成协议,警告贸易战只会削弱西方实力。
梅洛尼在发布於社群媒体的声明中说:「美国对欧盟课徵关税,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举措,对双方都不利。」
「我们将尽我们所能努力与美国达成协议,避免掀起贸易战,因此这将无可避免地削弱西方实力,让全球其他参与者受益。」
她说,罗马当局将与其他欧洲夥伴讨论这个问题,又说无论如何,「我们将维护义大利与义大利经济的利益」。
● 美国对欧盟课税 爱尔兰总理:应适度回应
爱尔兰总理马丁(Micheal Martin)今天表示,欧盟对美国课徵20%关税所做的任何反应都应「适度」,还说川普此举令人深感遗憾。
马丁在声明中说,爱尔兰政府现在将与欧盟夥伴「一同思考」下一步行动,但「任何行动都应该适度,目标扞卫我们企业、劳工与公民的利益」。
● 德化学业吁欧盟避免升高情势
德国化学业今天呼吁欧盟在回应新的美国关税时「保持冷静」,并警告「升级的恶性循环只会加剧损害」。
德国化学工业协会(Association of the German Chemical Industry)在声明中说「我们对美国政府的决定感到遗憾」,并呼吁欧盟与美国保持「密切对话」。美国是德国化学业最大出口市场。
● 巴西国会通过经济互惠法 反制川普关税
川普宣布对巴西输美商品加徵10%关税后,巴西国会今天通过「经济互惠法」(Economic Reciprocity Law),允许行政部门对贸易壁垒做出回应。
这项立法举措昨天获得参议院批准,众议院今天一致通过。
● 瑞士强调国际法重要性
川普宣布重大贸易政策,对以出口为导向的瑞士课徵比欧盟还高的关税。对此,瑞士政府今天强调尊重国际法的重要性。
川普公布数据表示,美国将对瑞士输美商品课徵31%的关税;美国对欧盟商品徵收的税率为20%;对英国是10%。
瑞士总统凯勒苏特(Karin Keller-Sutter)表示,她的政府已注意到美国的关税决定,将迅速决定下一步行动。
凯勒苏特发文说:「瑞士的长期经济利益至关重要。遵守国际法与与自由贸易仍是核心价值。」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讯社
图档来源 : 撷自 X 帐号@IngrahamAngle


把此文章分享到:

吕学铭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