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菜、馬鈴薯還有新進超級食物「苔麩」(teff)等,有些食物其實常被低估、甚至被誤解,美國Yahoo生活盤點7種營養價值比想像中還高的食物,讓你重新認識它們!
1.鯷魚
鯷魚在台灣可能比較常見於異國料理,營養師馬納克 (Lauren Manaker)表示,鯷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對心臟健康非常有益處,同時也是優質蛋白質、鈣和維生素D的極佳來源。料理方式也非常多元,比如拌入沙拉醬、作為義大利麵醬料,甚至加入奶油中,都可以為料理提鮮。
2.高麗菜
高麗菜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C以及其他抗氧化劑,在料理中也是神奇的存在,可以做泡菜、涼拌,也可清炒、做湯,烹調方式多元,價格也非常親民,馬納克建議,只要加鹽和橄欖油烤一下,就非常好吃。高麗菜原產於歐洲西部沿海,屬於十字花科,是台灣人最常吃的蔬菜之一,每年2月進入高麗菜盛產期,同時還能夠出口日本。
3.苔麩
苔麩是近幾年出現的超級食物,原產於衣索比亞,是一款無麩質的高營養穀物,也是當地的主要糧食。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鐵,甚至還有鈣,令人驚豔,無論是煮粥、做麵包,或是作為穀物能量碗基礎配料,都非常合適,營養豐富、飽足感十足,同時帶有天然的堅果香氣,為料理提升層次。
4.李乾(Prunes)
李乾是由西梅李(prune plum)製作而成的果乾,天然又甜美、口感Q彈,富含多種營養素,包含鎂、維生素K和酚類化合物(抗氧化劑),可幫助維持身體機能,同時對骨骼有益處,且因為擁有膳食纖維和天然山梨糖醇,還能促進腸道健康。李乾用途廣泛,烘焙時可作為天然的甜味劑,或是加入冰沙、燕麥片中做為配料,增添風味。
5.馬鈴薯
馬鈴薯堪稱「碳水恐懼症」(carb-phobia)的受害者,被各種流行飲食法妖魔化,並認為所有碳水都是不好的,馬納克表示,馬鈴薯富含鉀、維生素B6,以及纖維(若連皮吃),而且熱量比想像中低,卻可以提供很強烈的飽足感。無論是做馬鈴薯泥、烘烤、甚至偶爾拿來油炸獲得小確幸,都非常療癒。
6.養殖鮭魚
可能有人會認為野生鮭魚比養殖鮭魚好,這是因為過去的養殖方式存在不少問題,但現今全球許多地區的鮭魚已過度捕撈。在美國,獲得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認證的鮭魚,確保魚類在嚴格的環境與一定的標準下進行養殖,過程中不使用賀爾蒙,飼料還可溯源。
以台灣來說,大多數鮭魚事實上就是從挪威進口的養殖鮭,海漁基金會和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推出的台灣海鮮選擇指南指出,選擇魚類的標準為有標章、國產魚以及以植物性餌料飼養優先,然而,挪威鮭魚的飼料多為另外捕獲的小魚或雜魚製成的魚粉,且由於長途運輸碳足跡較高,整體而言建議「斟酌食用」。
7.堅果
堅果營養又美味,但由於含有脂肪,不少人擔心吃太多會變胖,但我們的飲食中確實需要一些健康的脂肪,無論是杏仁、胡桃、夏威夷豆、開心果、榛果等,都是非常好的食物,堅果富含健康脂肪、纖維和蛋白質,不僅有助於心臟健康,作為零食可提供飽足感,雖然價格不算便宜,但算是一種健康的投資,不過需要注意食用量,適量攝取即可,千萬別一次嗑掉一整桶。
原始來源:7 underrated foods, from anchovies to cabbage, that are worth e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