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一向語不驚人死不休,但你知道嗎?他在貿易戰這件事上,真的做到了不按牌理出牌,而且竟然是合法的。川普重返白宮後,關稅政策一出手,果然快狠準。不像過去還需要層層貿易調查、國會程序、或國際協商,這次他直接跳過這些麻煩流程,開啟速戰速決模式。
關鍵法寶就是《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這條法原本是設計來對付國家緊急狀況、恐怖主義或重大威脅使用的,但川普只要一句「國家安全受威脅」,幾乎什麼議題都能加上「關稅」這一招,從鋼鋁、木材,到TikTok、甚至非法移民問題都能納入。
換句話說,只要總統認定你威脅到美國的「安全」,你就可能會被課稅,無論你是商品、企業、還是其他國家。這種玩法不只是出人意表,更是前所未見。從某種程度來說,川普就像把一張原本是「戰爭用途」的萬用卡,用來打貿易戰、搞談判,甚至左右外交局勢。
法律工具箱大公開:232條與川普的「冷戰式」操作
其實川普並不只有IEEPA這一招,他在關稅政策上還建立了一整套「總統專用工具箱」。例如《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Section 232 of the Trade Expansion Act of 1962),就是川普上次任期內大力使用過的法條。他可以根據這條法律,宣稱某項進口商品影響國家安全,進而加徵關稅。
這條款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冷戰時代的產物?因為它最初就是為了防止敵對國家滲透美國戰略產業所設計的。但現在,這張冷戰遺產變成了川普用來制裁鋼、鋁、甚至木材的主要依據。2025年初,他再度引用232條,宣佈對進口鋁與鋼材加徵25%關稅,甚至開始針對銅展開「國安調查」。只要加上「安全」,什麼都能成為課稅目標。這種法律的延伸解釋雖然有其彈性,但也讓人質疑:這樣的總統權力,是不是太大了?
關稅人不是開玩笑:川普心中的「完美工具」
那為什麼川普這麼愛用關稅?我們從他的話就能看出端倪:「字典裡我最喜歡的詞是『關稅』。」他甚至自封「Tariff Man(關稅人)」,顯然把關稅視為一種萬能工具。對他來說,關稅不只是一項經濟措施,更是一種談判籌碼、政治武器,甚至是外交語言。
他認為,透過加徵關稅可以達到「美國優先」的各種目標,像是讓製造業回流、削弱對其他國家的依賴、增加政府收入、迫使對手讓步等等。事實上,川普在處理非法移民、芬太尼、甚至TikTok這些非貿易議題時,也都拿出了「關稅」這一招。這讓關稅的角色已經從傳統貿易手段,演變成了幾乎可以處理任何國際問題的「萬用鑰匙」。這種思維模式,與傳統政治家著重談判、聯盟與規則的方式有很大差異。
合法但爭議重重:權力擴張背後的風險與代價
不過,這樣的操作真的沒有代價嗎?從國內來看,雖然總統擁有法律授權,但大規模使用IEEPA與232條這類工具,也會引發國會與企業界的反彈。許多企業擔心,反覆課徵關稅不但增加成本,也會引來報復性關稅,最終受害的還是美國消費者與出口商。
而在國際上,動輒以「國家安全」為由加稅,會逐漸破壞全球貿易規則與信任機制。別國也可能學川普這招,開始用「安全」為名進行經濟報復,導致全球貿易秩序混亂。此外,這種高依賴總統行政權力的做法,也讓外界擔憂「一人拍板」的風險太高。萬一未來總統權力濫用、缺乏監督,美國自身的民主制度也可能因此受損。
川普透過IEEPA與232條等法律,創造了一種總統個人風格極強的關稅政策模式,快速、集中、具震撼力,但也充滿爭議。這不僅是法律操作的極端作法,也是總統權力與民主監督之間的拉鋸戰。川普的玩法,的確讓人想不到;但我們更該思考的是,當總統能「一句話」就讓全球市場震動,這樣的權力邊界該如何劃定?而法律,又能否成為真正守住平衡的最後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