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戰對中國卯起來打,比起第一任期的貿易戰更為凶狠,甚至採用全球圍堵的方式,強逼各國選邊站。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川普如此「痛恨」或是「忌憚」中國?一名熟悉中美雙方的國際關係學者告訴《三立新聞網》,第一次的中美貿易協議,中國承諾要在原有的貿易基礎上,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的商品,但這筆額外承諾,中國最後一毛都沒買,這份歷史性的協議等於徹底失敗,讓川普極度沒面子。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院在2022年發佈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川普在2018年發起第一次貿易戰後,雙方於2020年初簽署了第一階段協議,中國當時承諾將在 2020 年和 2021 年額外購買 2000 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總額應達到5024億美元,結果這段期間中國只買了2908億美元,等於是連原有的基礎都沒買足,更別說額外的2000億。
雖然協議簽署後,川普因為爭取連任失敗下台,但卻心心念念自己的戰功。在選舉期間,川普找了一群專家組成智庫,針對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深入研究,發現自己的貿易戰竟然失敗告終,讓一向自負的川普根本無法接收,不斷想著如何報復,因此在上台後以全球圍堵的方式猛攻中國,逼其就範。
但中國也不是省油的燈,有了第一次挨打的經驗,中國早就逐步調整貿易方向,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中國的經濟政策也更傾向於「以國家為中心」和「減少市場導向」。彼得森的這份研究報告還指出,川普的貿易戰也衝擊了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等於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研究內容還指出,雖然新冠疫情及其引發的全球貿易和經濟衰退,明顯對協議的執行造成了負面影響,特別是嚴重衝擊了美國的旅遊和商業旅行等服務出口,但在疫情爆發之前,中國的購買進度就已經遠遠落後於預定目標,專家認為川普可能會因此認定中國惡意違反協議。
如今中美關稅戰已經上演到了硬碰硬的階段,專家分析就是習近平的大動作報復導致局面難以收拾,全球國家幾乎都被迫選邊站,但現在不管是要川普或習近平先退讓都幾乎不太可能,無解的僵局恐怕得持續一陣子。
不過也有熟悉共和黨的人士告訴《三立新聞網》,由於2026年有美國的期中選舉,川普和共和黨都無法承受經濟大幅衰退或是股市崩跌的狀況,如果中國戰到底把經濟局勢逼到退無可退,不排除川普很有可能會先服軟,當然他也會以「彈性」為由為自己找台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