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府藥業專欄》食湯久羹 藥材產地、採收季皆學問
貝府藥業
食湯久羹-貝府宮廷月子養生 前言(下)
我們現代人的飲食菜譜中就有很多是藥又是食物,如山藥、薏苡仁、大棗、芝麻、核桃、桂圓、百合等。有些同一食物卻有相反的食效,比如人人愛吃的蘋果,既可以潤腸,又可以止瀉,貝府醫人就曾經提出過著名的“論食物、中 藥的雙向調節”。有些食物卻因產地不同,採收時間區別,食用部位不同都有不同的食用、藥用價值,比如舉一例大家所熟悉的水果—橘子,以中國浙江、福建、廣東、江西、四川、湖南主產為質優;每年10月~12月採收,果肉酸甜,屬性燥熱,不宜多食;果皮曬乾後稱陳皮,性辛、苦、溫,對胃腹脹滿,反胃嘔吐,食慾不振,痰多咳嗽者有很好的效果;橘子果皮與果肉之間的網狀物我們稱橘絡,又叫“橘筋”, 性甘、苦、寒,對痰熱咳嗽,胸脅痛有很好的效果;橘子的干燥種子我們叫橘核,性苦、溫,對疝氣、睾丸腫痛有很好的作用;橘子蒂上的橘葉曬乾後,性苦、平,對胸脅疼痛,婦女乳廱腫痛有奇效;橘子的幼果或末成熟果實,除凈瓤肉曬乾後稱青皮,性苦、辛、溫,治療食積不化,腹痛脹滿,疝氣疼痛,婦女乳房脹痛,乳腺炎,對升壓也有作用。
那麼有人問,橘子入中藥,對原產地、採收時間那麼講究,我可以去中藥房買些橘核回去種,那多好啊!如果這樣,您可能搭上時間和精力,白忙一場了。因為作為可入中藥的食物都要經過“炮製”這一過程,中藥炮製學的第一部專著《雷公炮炙論》在南北朝劉宋時代(公元420年—479年)就已問世,經過一千多年,許多朝代醫藥學家的不斷研究、改進,至1951年出版了第一本全面的中藥炮製規則《中藥飲片炮製規範》,並收入國家藥典,制定了“中藥泡制通則” ,並且十年左右作一次修改。 中藥炮製—簡單來講,對於可入藥的食物,我們稱之為原藥,原藥要根據各種治療的需要,經過洗、切、刮皮、去核、去毛、蒸、炒、炙、煮沸、火熬、研末、酒洗、蜜炙、醋噴等近百道工序,才能變成中藥飲片。剛才提到橘核,就是經過鹽水炒,才能入藥。
古人醫藥不分家,經常一邊看病患,“望、聞、問、切”,一邊研究藥理,還經常抽時間親自採藥和炮製,所以針對藥物的性能、功效,如何正確運用“陰陽五行”瞭如指掌。再比如用橘絡,就要看病患是否痰多咳嗽,還是咳嗽多痰,如要 用以化痰就應該配蜜炙桔絡,即蜂蜜拌炒的橘絡,這比配給生橘絡就更有效。所以,這就對醫師有很高的技術要求,既要熟悉病患病情,又要了解藥材的原藥,炮製後飲片的效果。“用藥如用兵” 是歷來醫藥名家的座佑銘,對方劑學, 調劑學的靈活運用,處方中藥物“君、臣、佐、使” 的配合,尤其藥物禁忌“十八反、十九畏”都要考慮到。所以中藥的配方,不是現在任何人拿幾味中藥拼一張方子,或者拿一張古方照搬不誤就可以的,要根據現代人的生活體質,嚴格實行處方配伍。
古語說得好,女人柔情似水。貝府幾代名醫通過對宮廷醫方的研究,在民間搜集的大量古方,結合現代人的生活研究認為,藥膳湯水是對女性最好的滋補營養品。尤其是產後月子和哺乳期,極需大量的湯液補充,如在此時結合好的調理中藥產品,會讓時間老人延遲您的青春。
(本文由貝府藥業提供)
貝府藥業祝各位新媽媽們有一個合理、健康、輕鬆的月子期! 願您的寶寶聰明可愛,越長越壯!
把此文章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