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手術的病人都知道,在手術的部位會留下一個疤痕,這是在皮膚上的,其實在皮下各個層面都有同樣的疤痕,包括脂肪層、肌肉層、結締組織等。不僅如此,局部的功能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我們知道,針灸治病是通過針灸的刺激將相關的穴位的功能激發出來,然後再通過經絡這個能量通道將治療信息傳送到病變部位,從而達到治療作用的,所以經絡在針灸治療中的作用就顯得尤為的重要。
能否把穴位的治療功能激發出來取決於“針感”的強弱,“針感”又稱為“得氣”。傳統的講法認為,它包括這五個方面的感覺:酸、麻、脹、重、觸電感,也就是說當針灸師把針刺入穴位后在針刺的局部出現這些感覺就說明該穴位的治療功能被激發。
臨床上我們發現,在一部分人身上不僅可以在局部出現這種“針感”,甚至它可以沿著經絡進行傳導,有的還可以將這種感覺直接傳導到病變部位,從事經絡研究的專家們稱之為“循經感傳現象”。廣義的講它也應該歸納為“針感”的一種,它只不過是針感在某些經絡敏感人身上的一種表現形式。臨床觀察發現,出現“循經感傳現象”的患者療效明顯高於其他患者,而且這種“循經感傳現象”可以通過手法被激發。基於這兩點考慮,我們在臨床上將之應用到了子宮肌瘤患者的治療上,治療過程中我們驚奇的發現,絕大多數做過婦科手術的患者當這種“循經感傳”走到小腹附近時就會停止,一般是在腹股溝就不再前行。個別案例如果強行催發的話,這種感覺就會繞過小腹從後腰部位通過,然後再從背部還原回到腹部的相關經脈繼續上行,而沒有做過婦科手術的患者很少見到這種現象。這樣我們就得出一個結論,小腹部位的這些經絡被破壞掉了,因為一般婦科手術切口都是橫向的,而腹部的經脈都是縱向的,正好在幾條重要經脈的循行部位。這個結論意味著什麼?它意味著針灸的治療信息不能夠有效地被傳送到病變部位。我們在對1265例婦科腫瘤患者的針灸療效觀察總結也得出了與之相吻合的結論,術後復發的患者療效明顯不如未做過手術的子宮肌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