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进口食品标签全解析
当我们在购买食品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关注食品的品牌、保质期和价格等等。对
于食品标签的概念,只停留在超市结账付款扫的“条形码”上。其实食品标签不仅仅
只是“条形码”,食品的外包装上印有各种文字或图形,这些都组成了食品标签。
食品标签的定义在我国GB7718-2011中有明确规定:食品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等一切说明物。由此可见,食品标签不仅仅只是贴/打印在包装上的标签,而是包装上的所有图形及文字。
日常生活中,随着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享受来自异国的美食。那么对于越来越火热的进口食品有哪些关于标签的问题需要注意?有些进口食品是否可以没有中文标签?
1.真实属性相符合
进口食品的原产国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原产国一定要标注全称,不要用简写,如印度尼西亚不要写为印尼;配料表也是进口食品标签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且十分容易出错,需要重点关注,化学品名要正规填写。
2.严格遵循特殊要求
某些类目的食品含有特殊化学添加剂,依照国家要求,某些化学添加剂有严格的计量限制。例如,某茶饮料会要求茶多酚含量达到300mg/kg;添加了芦荟的产品必须标示产品添加芦荟产品孕妇与儿童不宜使用;含乳饮料其乳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1%;天然矿泉水如果含氟量大于1%必须标注含氟;添加氢化植物油的产品营养成分表必须标注反式脂肪酸;糕点需标注加工方式——热加工、冷加工等等。
单独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很多在通用标准中没有体现,所以在研究这些标准之后还要根据产品特点去研究其详细标准。
3.印刷字迹清晰
毋庸置疑的是,食品标签字体需清晰易于辨认,进口食品也不外如是,但在实际中仍会产生个别情况。如有些包装较小,其标签印刷内容无法看清,同时无法达到最小字体的标注要求,这就会出现重新加贴、重新整改的情况。对进口食品标签而言,最小字体一定要达到标准高度要求,而且不能有虚假宣传、夸大宣传、产生混淆宣传。
而进口产品包装上的中外文需相互对应——一般指强制性标识内容,且字体大小与包装相关,包装最大表面积≥35cm²时强制标示内容字体高度不得<1.8mm;当包装最大表面积<10cm²时只需要标示名称、净含量、经销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与此同时,有对应关系的中文字体不得小于外文字体,其中注册商标可以例外。因为在国外生产的产品不会要求其标示内容完全遵循中国要求,所以进口食品的中文对应商标、进口商、制造商的名称、地址、网址等不需要对应。。
展示图+外文翻译
首先,制作中文标签需要有原标签产品的外包装展示图、设计稿等,并且需要对
外文进行翻译。
目前,很多进口食品企业采用拉线表的格式来制作标签,即在图中使用箭头拉框
表述其中含义。
2
标签尺寸、价签
制作完成的中文标签要标注尺寸、价签等关键信息,字体大小最好也标注清楚。
3
营养成分不能生硬翻译
对于进口食品的营养成分而言,不能直接将外文翻译过来,因为很多国家仅将营
养成分保留到整数位,所以最好能够提供营养成分检测报告作为辅助,或有外国
生产企业提供产品的配料顺序等明并照做中文标签。
4
特别信息
除此之外,进口产品的HACCP、LS、有机认证、获奖信息都是需要提供,因为此类
信息属于标签内容,如果无法相关证明需要在包装上将其删除。
每年查处的进口食品具体标签内容不符合我国标准的有很多,金宏亚提醒广大食品企业,品名与配料不符,或者品名与产品不匹配的情况很多,需要企业适当注意。
对配料标识而言,企业需要尽量找到标准进行支撑,尽可能避免出现问题;配料排列顺序、书写格式正确基本可以规避在此方面出现问题。进口产品种的添加剂需要使用准确,非法添加是原则性问题,不可含有此类成分,一旦包含则产品不可进口。
对于出口个多家的同一食品,其包装上会印刷多种语言的配料表,并且针对国家的不同会有所差异,所以会出现不同语言配料表不一致的情况,此类产品最好不要进口,在配料表不一致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问题。
企业
对标准的愈发熟悉,出现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重点还是要注意细节。金宏亚提醒各位食品企业进口国际食品的同时掌握以下内容,严格遵守食品标签法规,就可以保证进口食品正常进入中国市场。
十大要素
1、食品名称醒目并反映真实属性;
2、配料及成分信息;
3、净含量及规格;
4、生产日期与保质期;
5、营养信息;
6、生产企业名称、产地,地址及联系方式等可追溯性信息;
7、相关标识:如QS编号及标志、质量认证(有机、绿色等);
8、执行标准;
9、贮存条件等防护措施;
10、其它需要标示的内容,包括产品标准中的质量等级、使用方法、加工工艺、适用人群、转基因信息等。
正确、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食品标签,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食品安全风险,预防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还能起到宣传作用,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也便于消费者了解产品,了解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