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代表着一个季节——长夏的开始。伏天调理阳虚、气虚、血虚,效果是一年中最好的,一年一次,改变虚寒体质的机会,错过再等一年!
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也是太阳最有力量的时候。
三伏调理阳虚、气虚、血虚,效果是一年中最好的,错过又要等一年!
“春夏养阳”,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艾灸,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
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
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可以在三伏天重点灸一下背部的膀胱经,膀胱经是最容易积寒的一条经络。
膀胱经上有一排五脏的腧穴:肺俞、肾俞、脾俞、胃俞等等。每个腧穴都跟五脏相通的,“腧”是什么呢?就是通道,直接连到脏腑,这一灸,把五脏本来可能处于麻木状态的机能给激活了,各个脏腑自己就能让积在里面的寒啊、热啊,该走哪儿走哪儿,自己就顺了。
还有一种是局部寒凉:后背寒凉,膝盖冒凉气、穿不了裙子,肩颈紧张僵硬、漏寒气,手臂吹空调就冷痛,腰冷痛,足跟冷痛……
多是因为多年虚寒体质,去冷气足的商场必穿外套,随身带保温杯,三伏天不开空调……这类人可以多灸神阙等保健大穴增加身体阳气,感觉穴位吸进无穷热力,融化体内的寒冰,对局部寒凉真的很有效果。
祛寒湿选穴:肩颈部的大椎穴、前胸的膻中穴、肚脐部位的神阙穴、腰部的命门穴、小腿外侧的丰隆穴、脚底的涌泉穴。
三伏天特别提示
少吃冰饮、雪糕
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亲,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伏前:2020年7月06日--7月15日
初伏:2020年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2020年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2020年8月15日--8月24日
伏后:2020年8月25日--9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