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簡體 商家登錄

【医疗】给每颗卵子以希望,生命之源皆珍宝

04/02/2021    

INCINTA


新生命的绽放

是很多朋友翘首以盼的深情

也是医者仁心、术贵乎精的不懈追求

因为懂得,所以从不轻言放弃

给予每颗卵子以希望

以科学的力量让小小奇迹诞生于此



















Image


多一颗卵子,多一份希望



Image


等待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是很多朋友一生中跋涉过最远的旅程。


仿佛只有越过重重关卡,才能获得新生。


取卵环节,作为IVF周期中的关键一环,也成为了很多朋友难以越过的一道难关。


例如有些朋友通过常规促排方案和培养技术不能获得足够的成熟卵子,从而导致无可用的胚胎,并最终导致多次治疗周期的取消,这会对客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



Image



如何让您以更少的费用、更高效的服务、更舒适的体验达成梦想,是Incinta始终思考并一直在做的事。


从促排开始,就由美国顶级生殖医生Dr.Macer,为您制定最贴合自身情况的个性化促排方案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卵巢功能及身体情况各不相同,唯有定制化的方案搭配医生丰富的经验和精细的控制,才能让促排效果达到最大化。


CASE真实案例

Dr.Macer会对每一位客户制定个性化促排方案,并对用药、时间和监测各方面进行严格把控。


曾有一位客户Y女士,40岁,AMH<0.05,在欧洲和国内均做过2~3个IVF周期,但只有1个优势卵泡和少量小卵泡,无一囊胚形成。


后经朋友介绍来到Incinta,Macer医生制定方案后,在促排阶段实时根据监测情况进行药物的精细调整,最终共获得4个卵母细胞,其中有3个未成熟卵母细胞在实验室杨志鸿教授的培养下,均在48小时内成熟后续还产生一个5AA高级别囊胚,一个4AB囊胚。


每一颗卵子都来之不易,多一颗便多一个希望。


然而还有很多客户取卵数量本不少,但是可用的不多;或者取出来的多是未成熟卵子,这种情况是否就意味着无卵可用?将被丢弃?


从上面案例便可看出:


在Incinta,这个答案是NO


Image



从「未成熟」到「新生命」




Image


获得优质的、成熟的卵子,对于受精的结局至关重要。


那么,「未成熟的卵」又该如何走向成熟呢?


Incinta采用「未成熟卵子体外成熟培养技术」,这是一种将卵巢卵泡中的未成熟卵子取出,放在模拟体内卵泡环境的培养液中,培养到成熟阶段具有受精能力的技术。


这项技术能提高这类客户的卵子成熟率,从根本上改善妊娠结局,为他们生育自己的宝宝提供机会。


CASE真实案例


S女士:32岁  |  多囊卵巢综合征

取卵阶段共获得45个卵母细胞:33xMII,7xMI,5xGV;其中有12个均为未成熟卵母细胞。经杨志鸿教授在实验室内的精心培养,未成熟卵母细胞均在48小时内成熟。最终实现所有卵母细胞(100%)玻璃化。


C女士:38岁  |  生育力保存

取卵阶段共获得16个卵母细胞:8xMII,6xMI,4xGV。其中10个未成熟卵母细胞,在杨教授的培养下至48小时内成熟。最终实现所有卵母细胞(100%)最终玻璃化。


R女士:28岁  |  恶性肿瘤患者

取卵阶段共获得7个卵母细胞:4xMII,1xMI,2xGV。其中3个未成熟卵母细胞,杨教授将其培养至48小时内成熟。共有6个卵母细胞被玻璃化冷冻。



Incinta胚胎学家杨志鸿教授拥有极为丰富的未成熟卵子体外成熟培养技术经验,独有的特殊培养液,最大化模拟卵子在体内的生长环境,可极大程度地促进卵子成熟,从而提高卵子的利用率并改善妊娠结局


临床医生和胚胎学家卓越技术,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以及不分昼夜的工作态度,是让众多客户实现宝宝梦的关键。


关注Incinta视频号

探秘世界顶级胚胎学家的神秘世界

▼▼

美国Incinta中心
Incinta胚胎学家杨志鸿教授,始终用科学家的严谨呵护着精、卵和胚胎,不分昼夜,如天使之手,萌动生命之光。
视频号


定制化的精细促排方案、未成熟卵子体外成熟培养技术、高水平的囊胚培养技术不仅是Incinta的突出特色,也是我们成功率的秘诀之一!


You’re more than your fertility.

We’re more than a fertility clinic.


我们知你求而不得时的失落,更懂你一路走来的艰辛,所以我们在每个环节都慎终如始。


每一颗卵子都有可能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因此,我们珍视着每一份寄托和希望


我们希望,Incinta是与您相知的开始,在助您圆满孕育梦的同时,还能为您留下永恒美好的回忆……



Image

Image

Image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

均可扫码咨询专业客服

Image

我们会第一时间回复您哦~


把此文章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