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有點禪味的三個字源自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一本書。這本書教會讀者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隔斷不應有的、捨棄不需要的、脫離對物品的執念」,從而重新獲得生活的歡快和敞亮。
檢討下自己是否有好久沒穿的衣服,已經穿不上了,但因為是多年前一次約會時所穿,而依舊塞在衣櫃的某個角落?我們是否有好久前別人贈送的紀念性的禮物,當時舍不得使用,總想著等把手上在用的廉價貨用完再用,而一直束之高閣鋪滿灰塵?我們是否有保留去世家人的生前物品,雖不再需要,但總是不捨丟棄那份懷念?在堆積如山的雜物中,我們習慣了、麻痹了,影響到心情也渾然不知。
紐約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助理臨床教授賀蘭醫生認為難以捨棄家中有紀念意義的物品是人之常情,「這些包涵了情感的雜物是成年人的泰迪熊」。整理諮詢師麥迪爾(Ellen Madere)建議人們在整理這些物品的過程中遵從自己的情感,而不是與之相逆而為。以下是家居雜誌RealSimple為讀者整理的幾點具體做法,供您參考。
情感過渡期 束之高閣
有些紀念性的物品一時還難下決心捨棄,但也別疏於照看,讓例如地下室漏水這種意外毀掉。專家建議把這類「難下決心」的物品裝入防水的儲物箱,標上一個問號或「待定」,放置到安全、乾燥的空間。在這一整理過程中,我們還是會發現很多可以輕易決定丟棄的物品。麥迪爾說,「有家人去世、財務壓力搬到小房子、或是剛剛走入空巢期的父母,常常覺得難以丟棄有紀念意義的東西,別勉強,給自己半年的緩衝期再做決定」。
找朋友幫忙 多樣協助
想要讓整理的工作變輕鬆,找對人幫忙很重要。如果你難以忍受獨自一人幹活的寂寞,找個熱心腸又「聒噪」的朋友來活躍氣氛;想要把清理出不用的物品拿去eBay售賣,找一位熟悉網絡的朋友幫忙你上傳圖片、管理帳戶。麥迪爾認為,「很多時候僅僅是陪伴本身就夠了,屋子裡有人和你一起,交流碰撞出火花,會讓這個勞心勞力的工作變得輕鬆」。
工作分多次 防止疲勞
整理帶有複雜情感聯繫的物品是相當勞神的工作,因此專家建議每次工作以不超過三、四個小時為宜。而實際情況是我們常認為自己可以在12小時的馬拉松式整理後讓家中徹底清爽,於是一次性透支了過多的心力和體力。分多次整理的另一好處是,頭腦清醒時我們才能做出最明智的決定。常有人整理的太辛苦,以致到了後半段把家中有用和沒用的物品統統扔掉,事後後悔不已。想要避免難以彌補的遺憾,決定是保留或丟掉某物之前應該先問自己幾個問題:這件物品特別在哪裡?是否帶有永久的情感價值?我會把它陳設出來還是要永遠裝在箱中?它比其它東西更有價值麼?
拍照片留念 保存更久
我們得承認一張照片和實物的差距,但要知道保存在電腦裡的影像資料可以流傳的更久。麥迪爾說,「物品在保存的過程中容易損毀或丟失,而放在相冊中的圖片能更長久的保存」。因此下次在決定放棄一些有紀念性的物品之前,給他們拍照留念。如果是長輩辭世,在幫他們收拾、處理物品之前,最好先把房屋的四處拍照。麥迪爾還建議,「如果這樣做令你太過心痛,不妨請朋友幫忙。之後還可以把這些照片上傳到例如Blurb.com這類網站,製成紀念冊永久保存」。
物品多繁雜 去粗存精
專家建議同類的物品只保留最有意義的一樣。麥迪爾舉例,「我的一位客戶積攢下多年來自母親的賀卡和信件,有些上面只有一個簽名。我建議她留下意義最深重的一封信,把其他的卡片丟棄」。如果你繼承了姨媽的一整套茶壺收藏,可以挑選其中最喜歡的一只擺在家中,將其它的處理掉。來自紐約的作家科恩(Marisa Cohen)非常珍視孩子小時候的衣服,以及自己做城市單身女郎時的時髦服飾,「慢慢的我也會學了放手的道理,最後留下兩樣東西:我第一次遇見先生時穿的綠T恤、女兒從醫院抱回家那天帶的小帽子。」科恩表示她把這兩樣衣物放在裝衣物的儲藏箱下層,每年兩次換季時都會拿出來再看看。
捐贈惠他人 物盡其用
俗話說「各花入各眼」,有些我們認為無用的物品到了別的地方也許就能起到大作用。因此在丟棄物品時別怕麻煩,詢問親戚朋友、登錄網絡社區佈告欄、或是拿到接受捐贈的慈善機構,都是為它們找到「新家」的途徑。麥迪爾認為,「有很多全國性的慈善機構接受物品的捐贈,但是它們最好的歸宿還是自己所在的社區內」。最後專家還建議主人們不要覺得這些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只能放在箱子中用來緬懷過去的時光,「如果是母親留下的碗盤,別捨不得,放它們在廚房裡每天使用,把自己原來用的打包捐掉好了。」
圖文來源:http://www.worldjournal.com/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