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趾外翻 44種開刀方式矯正

時間:07/28/2015 瀏覽: 6198

關節滑液囊腫(Bunion),又稱拇趾外翻(Hallux valgus),是十分常見的足部疾病。洛加大醫學院臨床教授、足踝學院(University Foot and Ankle Institute)創辦醫師Bob Baravarian表示,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手術,移位的關節不矯正不會改善,長時間更會造成關節炎,屆時手術方式又不同。開刀方式有44種,分為四大類,需要因個人足部狀況而選擇最適合的手術方式。此外,術後的物理治療復健十分重要,以找回傷口處的正常活動能力。

拇趾外翻手術最常見為「上端切骨手術」(Heads procedure),在大拇趾關節後方、第一蹠骨(metatarsal)的「頭部」動刀。切開骨頭後矯正位移的第一蹠骨。骨頭的切面長度隨著外翻角度增加。又細分為最傳統的「奧斯丁關節滑液囊腫移除術」(Austin Bunionectomy),75%-80%病患使用,成功率高。另一種Offset V bunionectomy則是切割較長、且用兩個鈦金屬螺絲固定骨頭,腳趾骨頭的旋轉控制更佳。以往不以螺絲固定骨頭,兩切面互相移動造成劇烈疼痛。螺絲固定後,減少腫脹,更短時間內可用力。

一般常用於50歲以下病患、拇趾外翻輕度到中度。術後病患可馬上下床行走,須穿輔助鞋五至六周,且兩周後開始進行復健。約八周後可穿回一般鞋,三個月後則完全復原。術後因依照個人骨頭關節鬆緊而定,可能復發。但骨頭位子改正後,增加足部穩定度80%,因此許多適用此手術的病患不會再復發,即使復發也不與以往一樣嚴重。骨頭癒合後一切恢復正常,切口處不會較易受傷。

「嵌接切骨術」(Scarf osteotomy)也為常見的治療。Baravarian表示,嵌接(scarf cut)是木工中最穩定的切法。醫師在第一蹠骨上一長行的Z字型,以重新調整骨頭角度。再以兩個螺絲固定。嵌接切骨可馬上下床,切口長,因骨頭基部硬度高、且愈調整的角度大。若上端切骨手術不適用,嵌接切骨是另一個好選擇。適用於大拇趾外翻嚴重的病患。

另一被稱為拇趾外翻的「黃金標準手術」為「拉比達斯關節滑液囊腫移除術」(Lapidus Bunionectomy),修正整個第一蹠骨回到正常的位置,復原時間較長,但成效最佳。Baravarian表示,足部中間、蹠骨下方的關節為「非重要關節」,不涉及正常步行。因此拉比達斯手術方法自腳背切口後,移除第一蹠骨下方的關節後,第一蹠骨有足夠空間恢復原位,再用兩個螺絲、或一平板固定。

拉比達斯因直接矯正造成拇趾外翻的關節問題,因此不會復發,使用率越來越高。適用於中度到嚴重的拇趾外翻,或關節過度鬆弛。此外,新技術利用脊髓幹細胞濃縮液,輔助骨頭修復。

不過,術後需六到八周骨頭修復期,期間不可行走。用平板固定的話,兩周後可行走。Baravarian表示,有些醫師不願做此手術,因較耗時且照護期較長。因此,建議關節鬆弛、或外翻嚴重的病患,要詢問醫師是否會做此手術。

另外的新手術,如「綁繩」(Tightrope),則是以四條高張力細繩將往外移的第一蹠骨往第二蹠骨綁,以調整並固定第一蹠骨位移。可調整大角度,且不切開骨頭。Baravarian研究發現此方式效果適中。如年紀較大的病患骨頭狀況不好,或是活動量較大的病患,兩個骨頭綁一起可能造成骨頭裂傷,因第二蹠骨較細、負荷力較低。因此較多用於活動力低,或不適合切骨頭的病患。術後兩周不可行走,雖不必等待骨頭癒合,但要等繩子與周圍組織癒合。

圖文來源:http://www.worldjournal.com/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別推薦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