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析美國就醫轉診制度-從家庭醫生專科醫生再到醫院

時間:10/21/2015 瀏覽: 26841

在國內,通常我們都是人手一本病歷,等到身體不舒服了才會上醫院,排隊看醫生。而在美國,病人的醫療檔案,是存在每一個人的“家庭醫生”那裡的。看不看病,什麼時候看病,該不該看病,不僅掌握在病人手中,同時也掌握在醫生手中。

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源在於美國實行的分級診療制度和雙向轉診制度。美國私人醫療保險主要包括PPO和HMO兩類,根據美國保險政策的要求,購買HMO保險的病人看病首先要找自己的家庭醫生,如果家庭醫生認為有必要,會將患者轉診給專科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診斷和治療;如果病情需要住院治療時,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會聯繫合作醫院將患者轉入治療;當病情緩解後,病人再轉回醫生診所複診。而購買PPO保險最大的不同,在於不用通過家庭醫生轉診,就能直接看專科醫生。儘管如此,絕大多數的PPO客戶也都為自己找了家庭醫生並更願意由他們來協助轉診,而這歸功於家庭醫生在美國醫療體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美國家庭醫生——患者生命健康的第一道“守門人”

如果你是新病人,要在美國看病,首先要選擇一個自己的家庭醫生。

你可以根據雇主提供的或自己選的醫療保險公司名稱,上網或打電話要求一份你所住地區的醫生目錄( 包含醫生姓名和診所地址)。主要有三類醫生供選擇:

家庭常規醫生(Family Practice/General Practice):對成人和兒童,看普通常見病的。

內科醫生( Internal Medicine):經過學習訓練,處理成人的許多慢性疾病。

小兒科醫生( Pediatrician):僅看小兒科,給孩子選的主要的醫生。

有時候,“家庭醫生”還不止一個人。比如,一個女生,從出生到17歲,家庭醫生是一個“兒科醫生”;到了18歲以上,家庭醫生要多一個“婦科醫生”。另外,看牙,有個牙科“家庭醫生”,配眼鏡,有個“配眼鏡家庭醫生”(跟“眼科醫生”不一樣)。

選定家庭醫生後,經過電話聯繫,醫生診所通常會寄給你一份新病人需要登記和完成的資料,包含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出生日、地址、電話號碼和醫療保險等,填好後寄回。一旦該醫生確定接受你為新病人,你需要告訴醫療保險公司你所選的家庭醫生姓名,這樣保險公司才會付費。

當你跟家庭醫生預約好時間後,你必須準時赴約。通常,醫生診所會在預約時間前1天或者2天電話確認預約。如果因某種原因不能來,你必須在24小時前打電話取消或重新預約,否則將被罰款。

當你按時到達醫生診所,需要先到前台登記,告訴接待人員你的名字和你的預約時間,並填寫兩種基本表格---第一種是關於你和你的病史;第二種是關於醫療保險和HIPAA政策等。

登記完成後,你需要在候診區稍等片刻,然後護士會帶你進入獨立診室。和中國相反,美國不是每個醫生一間診室,而是每個病人自己一間診室,你身邊絕不會有其他病人站在旁邊等候。在醫生看病之前,護士會先簡單詢問並記錄你的病情,再給你測量體溫、身高、體重和血壓,假如需要脫衣服,護士會指導你該怎樣準備,穿上罩衣,等候醫生。

對於新病人,醫生大概要花40分鐘的時間看診。在這個時間裡,醫生會親切地先作自我介紹,然後仔細詢問你現在的病情、過去史、家族史、社會史等,當然也可能會詢問你沒有特殊的信仰或生活上的習慣,以確定之後的體檢不會觸犯你的日常生活習慣或宗教信仰。如你有多項身體問題,一次選擇三個最重要的,並排好優先次序。醫生會給你診斷和製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在看診結束後,你需要再次回到前台,查清和確定所有的事宜是否全部做完。醫生是否要你再來並給你一個新的預約時間;是否需要一個其它的檢查或化驗的預約;或轉到專科醫生那裡,前台要給你專科醫生的電話號碼或幫你預約;或你需要支付額外的附加費用,等等。

在美國,“家庭醫生製度”被稱為醫療衛生體系的“守門人”制度、醫療保險基層就醫首診制度。美國家庭醫生數量佔醫生的80%以上,作為初級醫療服務承擔者分流了大部分病人。一個人沒有生病的時候,家庭醫生要負責督促這個人定期檢查,監控健康,防止大病產生;同時,還要負責教育這個人,如何更好維護健康。假如一個人生病了,家庭醫生是第一線處理的醫生,要根據這個人的醫療檔案,用專業知識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以及判斷是否有必要轉診。

美國醫療轉診——保險、醫生、醫院扮演不同角色

一些普通常見病和慢性疾病,通過家庭醫生,基本都能得到妥善治療,但是當面對複雜的疑難病情,比如腫瘤、心髒病等重大疾病時,家庭醫生就會考慮將患者轉給專科醫生。此時,家庭醫生需要向患者解釋轉診原因,徵得患者同意後,方可填寫轉診單。除了必須的基礎信息(如申請轉診的醫生、患者的名字等信息)轉診單上還需要具備“診斷/ICD”的信息,也即家庭醫生已經對疾病做出初步的診斷和了解,需要更加專科的醫生對患者進行更進一步的診療。

美國醫療保險——“價格差”引導患者轉診

美國的醫療和保險體系,是圍繞著社區組織體系,主要治療發生費用由醫療社會保障體系和保險供應商支撐。如果患者沒有通過“家庭醫生”的轉診,直接去看專科醫生,很多保險公司是不給報銷的(除外購買PPO這類私人醫療保險的患者,不用家庭醫生轉診,可以直接看專科醫生) 。

保險引導患者就診習慣最主要的辦法之一就是價格差,其體現方面之一就是“患者是否通過自己家庭醫生的轉診”。另一方面,則是醫生和醫院是否在保險覆蓋的網絡中。

在加入一個保險計劃的時候,一般情況下,保險公司會為受益者提供一份醫院和醫生的列表。列表中把醫生和醫院分為三類:“核心網絡資源”(Core Network),“推薦網絡資源”(preferred Network)以及“non-preferred Network”(非推薦網絡資源)。三個類別的醫生和醫院對於患者來講費用有明顯差異,核心網絡資源的收費最低,非推薦網絡資源收費最高,從而以價格差引導患者轉診。

美國專科醫生——深厚功底為患者健康保駕護航

美國專科醫生,專精於不同的細分領域,比如心、肺、腎、骨科、內分泌、腫瘤專科等。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專科醫生,必須經歷至少12年的磨礪。先是經過4年的醫學預科或相關學科的學習,取得學士學位後,才有資格參加醫學院校的入學考試,通常的錄取率為10%;在醫學院校4年可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然後是3-6年住院醫培訓,這是一個全科性質的專業培訓,每位醫生(包括家庭醫生在內)都必須經歷這一過程;住院醫培訓完成後,還要進入1-3年的專科進修培訓階段,才能最終修煉為專科醫生。

當家庭醫生將病人轉給專科醫生後,專科醫生同家庭醫生會保持密切聯繫,隨時互通信息,必要時交換意見。與家庭醫生一樣,絕大多數專科醫生都有自己的私人診所,同時也會簽約幾家合作醫院,當病人需要進行複雜的檢查或手術時,才會藉用這些醫院開展診療活動,診療結束後,患者依然回醫生診所複診。

到專科醫生診所就診的大致流程與看家庭醫生基本一致,都必須提前預約,按時赴約,診所儘管規模上會有所差異,但細緻而人性化的服務是一樣的。不過相比家庭醫生診所,專科醫生診所功能上會更為強大一些。

以腫瘤專科醫生為例,在美國絕大部分腫瘤病人,都是在腫瘤專科醫生的私人診所進行治療的。在這裡,可以進行影像檢查、部分活檢、病理檢查、病理會​​診、基因分析、所有的放療以及95% 以上的化療。碰到復雜的手術才會到大醫院做,而普通手術就在診所和社區醫院進行。

雖說專科醫生,專精於某個領域,但絕不代表他是孤軍奮戰。在重大疾病問題上,美國都要求多學科會診,有不同領域的專家緊密協作,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治療,低效治療,甚至錯誤治療。

美國醫院治療——井然有序六步走

通常你只有在需要看急診或家庭醫生認為你必須馬上住院的情況下,才會到醫院治療。換句話說,美國的醫院實際上就是急診室和住院部。不過現在的綜合醫院也提供當天就能回家的簡單手術室/ 中心( Outpatient One-day Surgery Suite/Center )和對外開放的各種x線、 CT 掃描、MRI、EEG、上消化道內鏡/結腸鏡、抽血化驗等服務項目(外面診所的醫生開的檢驗處方)。

除外急診的情況,你到醫院治療,同樣需要預約,如約到達醫院後,通常以下面6個步驟,來完成整個看病流程。

1、Check-in 登記

走進醫院正門到達接待台,遞上預約單或是口頭告知預約醫生的姓名,登記好自己的姓名、預約的時間,笑容可掬的護士會核對你的身份證明,並將你的個人信息(如姓名、出生年月、身高、體重之類)和醫療保險信息輸入電腦,然後電腦打印出一個帶有條形碼的手牌,拴在你的手腕上,這個手牌將會跟踪記錄你在本醫院的全部治療過程。

2、Triage 分診

登記完後,護士會引領你進入一個小房間,先查看手牌,然後很詳細的詢問你一些關於病情的信息,包括你的家庭醫生,把這些信息輸入電腦。再給你測量體溫、身高、體重和血壓,如果需要預先抽血、驗尿,還會有專門的人員,帶領到另一間房間進行,美國器材很先進,扎針不疼,真空自動抽血。

3、Bedroom診室

在護士做完前期工作後,你會被帶入獨立診室,等候醫生。診室內有一個可調的大躺椅,供病人平躺,旁邊有專門為家屬配備的椅子。通常診室內會懸掛一個小電視供病人觀看,躺椅旁邊伸手有呼叫器等各類小設施,牆上配置了急救儀器,還有聯網電腦。

4、Your care 看病

一般等候5至10分鐘,醫生就來了。醫生首先會進行一番自我介紹,然後詳細詢問病情並作記錄,他會制定檢查計劃和針對病情進行一些預處理,比如血色素低的患者,可能就需要進行輸血或輸液治療。之後醫生根據診斷結果,再決定具體的治療方案,必要時安排住院治療。

5、Discharge 出院

美國的各種健康保險制度大多以“疾病診斷治療分類標準(diagnostic-related group,DRGs)”作為管理和報銷的重要依據,明確規定各種疾病的住院指徵和時間週期,即某種疾病或手術到一定的康復階段或住院天數,病人必須轉往社區醫院或醫生診所,或回到家中接受社區衛生服務,否則,超出規定時間的住院費用由病人自己負擔。所以在美國,即便是很複雜的癌症手術,最多住幾天也就出院了,複查直接到醫生診所。

6、Check-out 結賬

與中國不同,在社會信用體制健全的美國,是先看病再付錢。醫院只管看病,收費則由另外專門的系統負責。如果是具有保險的病人出現了保險可能不保的費用,病人也可以在治療後先行離開,等待若​​干天后保險公司的付款通知。

來源:好醫友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別推薦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