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超級理財定律幫你理財入門
1、墨菲定律--以防萬一的理財心理準備
你一定奇怪為什麼要把這條無關理財規則的定律放在第一條,墨菲定律是一位美國工程師愛德華.墨菲提出的著名定律,主要內容是: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這個規律在生活中屢見不鮮,比如塗好果醬的麵包掉下桌子時,有果醬的那面總是先著地;去車站著急買票回家時,你排的那隊總是最慢等,這些統統可以用墨菲定律來解釋。
之所以把這條定律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它能在入門級理財過程中幫助人們為未來的投資之路做好心理準備: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無論任何風雲突變的意外變化都有可能出現。如股票總是在買了之後下跌,賣了之後瘋狂上漲;做好這種心理建設,能有準備的面對理財中發生的所有情況,保持平和冷靜的心態,免得到時措手不及,亂了陣腳,也能有效做到及時止損,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
2、4321定律--合理分配家庭財產
這條定律適用於家庭財產的合理支配,也就是說家庭總收入可以分成4份,其中40%用於供房及其他項目的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以備不時之需,10%用於保險。按照這種收入分配比例模型可以合理分配財產資源,管理控制風險,讓損失降到最低。當然,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理財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生活質量指標,可在4321定律的基礎上按需調整。
3、31定律--清楚計算房貸
31定律指的是每月的房貸還款數額以不超過家庭月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為宜。例如,家庭月收入為2萬元,月供數額的上限最好為6666元,一旦超過這個標準,家庭資產比例結構發生變化,面對突髮狀況的應變能力便有所下降,生活質量也會收到嚴重影響。如果按照31定律設置承受範圍內的房貸價錢,有助於保持穩定的家庭財產狀況。
這條定律能讓你淪為"房奴"的可能性大大下降。需要注意的是,4321定律要求,供房費與其他投資的控制比例為40%,即1/2.5,其中1/3(即33%)若用於供房,以此推算,則收入的7%可用於其他投資。
4、72定律--複利收益計算心中有數
72定律是指理財中鼎鼎大名的的複利計算法則,即不拿回利息,將利息計入本金中利滾利產生更多收益,在這種情況下資產翻倍的時間就可通過72定律進行計算,其所需時間等於71除以年收益率,也就是本金增長1倍所需要的時間(年)=72/年回報率(%)
如投資30萬元在一隻每年平均收益率12%的基金上,資產翻倍時間約需6年,計算方法為72除以12,經過12年30萬本金可以增值一倍變成60萬元;如基金年回報率為8%,則本金翻番需要9年。再拿比較保守的國債投資者來說,年收益水平為3%。那麼用72除以3得24,就可推算出投資國債要經過24年收益才能翻番。
掌握了複利中的奧妙,有助於快速計算財富積累的時間與收益率關係,便於在進行不同時期的理財規劃時選擇不同的投資工具。並且為了縮短財富增長周期,也可根據複利計算結果合理組合投資,使組合投資的年回報率在可承受風險範圍內達到最大化。
5、80定律--股票風險多少看年齡
80定律用於計算在不同年齡中,股票投資在財產的配置比例,是一種非常直觀的風險管理手段。具體公式為,用(80-你的年齡)*100%。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抵抗風險的能力相應降低,80定律便是應次需求給出一個大致的經驗比例。也就是說年齡越大,股票投資在投資中應佔據的比例越低,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比例與4321定律所指出的40%的比例需要比較,主要考慮基數是家庭收入還是總資產。
6、雙10定律--家庭保險要合理配置
雙10定律又叫2210定律,是一個關於家庭保險投資的比例設置。綜合理財專家的意見,雙10定律指的是保險額度不要超過家庭收入的10倍,以及家庭總保費支出應占家庭年收入10%為宜。
比如一個年收入10萬的白領,他的壽險保障總額度可簡單界定在100萬元以下,在能力範圍內可買足100萬元額度,能力有限就可以減半。而保費支出的恰當比重應為家庭年收入的10%,與4321定律的財產配置結構也相互溫和。
這條定律對投保有雙重意義,一方面是保費支出不要超出能力範圍以外,有助於幫助我們規劃合理的保費限額;另一方面是衡量選擇的保險產品是否合理,簡單的標準就是判斷其保障數額是否達到保費支出的100倍以上。
來源:阿波羅網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