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的故事

生活 時間:04/15/2011 瀏覽: 11211
「醬」一辭的運用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已出現,到了唐朝則稱為「豆醬」,也稱為「醬清」。到了宋朝,「醬油」的稱法才正式出現。中國最早的醬油是以肉類為原料製成,古時稱為「鹽」,隨著農業的發展,又出現以穀物和豆類為原料的麵醬和豆醬,其中尤以大豆釀製的豆醬更是異軍突起,這就是醬油的前身。 台灣醬油的釀造歷史,一直到兩百五十年以前才正式開始,其釀造方法主要承襲華南古法,而早期醬油釀製的主料是黑豆。

金蘭醬油的溫潤濃醇飄香七十年,其實就是台灣的近代的醬油發展史。

民國二十五年( 1936年)的日據時代,創辦人鍾番先生也就是現任董事長的曾祖父,瞭解醬油對台灣民生飲食的重要性,且有鑑於當時的食品工業多為日本人所經營,為了讓台灣人也能擁有自己的本土事業,增加台灣人的就業機會,便邀集地方仕紳共同集資,於民國二十五年五月八日正式成立創建了「大同商業株式會社」,以經營醬油及醬漬品為主,由鍾番先生擔任第一任的董事長。 為了釀造最好的醬油,鍾番先生吸收傳統與日本的釀造工藝,堅持從選料開始便以純釀造的工序釀出一桶桶的好醬油,也因此讓產品奠定了甘美合味的好基礎。台灣光復後,公司更名為「大同商事股份有限公司」。

由於「大同」一名,同於當時另一家台灣著名企業「大同電器」,所以常常在家戶運送醬油時為用戶要求「順便」帶回電器修理,因此傳為趣譚。

鍾番先生不只對台灣民生飲食有重大貢獻,在當時更肩負新竹州州長(現稱市長)的重責大任,因此在許多重要的政商場合都可看見鍾番先生的參與。鍾番先生與其它九位政商代表一行十人,於民國三十五年八月二十九日以臺灣光復致敬團名義啟程前往中國內地拜訪,(並會見國民政府主席蔣委員長)。該團成員有台中市參議會議長黃朝清、台南市救濟院院長林叔桓、國民參政員林獻堂、台北縣瑞芳鎮長李建興、大同商事公司董事長鍾番、台灣省參議會參議員林為恭、台中市人民自由保障會委員葉榮鐘、新竹縣參議會議員姜振驤、屏東市參議會議長張吉甫、台北律師公會副會長陳逸松等十名代表。

鍾番先生於民國四十九年辭世,由其子鍾秋桂先生繼任第二任董事長,在一貫對產品的堅持與要求下,打響了「金蘭醬油」的知名度,「金蘭」的命名緣於鍾秋桂先生寓金色蘭花為蘭花中最高貴之意,故賦予醬油品牌名為「金蘭醬油」。 又為符合產品品牌的宣揚,乃於民國五十九年將公司更名為「金蘭醬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五年十月金蘭擴廠,將工廠由桃園市遷到大溪鎮,也就是現址,在擴充設備 、增加人力之下更加奠定產品量化、品管化及多元化的基礎。

「金蘭醬油」於民國六十六年率先獨家採用透明瓶裝醬油,讓品質清楚看得見。改變了一直以來台灣「黑杆仔裝豆油」看不見底的舊習,即為一項創舉。

民國六十八年自日本引進先進的廢水處理設備,處理過的廢水還可用來養魚。民國七十四年因此獲得「全國工業防治污染獎第一名」。

第三代鍾德尚、鍾德亨先後繼任董事長,其間將生產管理導入電腦化、自動化,大大的提升產能,於民國七十五年引進全國最大型黃豆蒸煮機,由於烹煮與製麴量的增加,也增設了FRP戶外發酵桶,成為全國最大的純釀造醬油製造商。

「金蘭食品公司」多年來除了擴增新式設備、增加產能之外,不斷的研發創新產品,早在民國六十八年即推出國內第一瓶薄鹽醬油,可為健康飲食觀念的先知。

民國七十六年推出國內第一瓶烤肉醬產品,還附有沾醬刷,引起全國烤肉風潮,迄今已二十年,但國人對百人長桌烤肉電視廣告猶記憶鮮明。

民國八十年更獲得第一家食品GMP認證。

「金蘭食品公司」於民國七十一年即榮獲外銷品管甲等工廠,產品陸續拓展外銷,至今行銷全世界多國。

民國九十四年底現任董事長鍾淳仁先生就職,是為金蘭第四代,帶領金蘭老品牌邁向新的紀元。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