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醫師談:針藥並用治療面神經麻痹(面癱)之(二)
醫療
時間:06/08/2011
瀏覽: 2701
(前文談到:治療面癱的發展現狀、水準及發展趨勢;病因病機;實驗室檢查和其他輔助檢查;臨床表現等。)
五. 鑒別診斷
1、中樞性面癱:主要由大腦半球病變引起(如腫瘤,腦血管意外,腦炎,顱腦外傷等),其面癱症狀僅僅限於病變對側眼以下麵部表情肌障礙,而上部面部表情肌運動(如閉眼皺額)則正常,且中樞性面癱常伴有軀體偏癱或其它腦神經麻痹。
2、膝狀神經節帶狀皰疹感染,又稱Hunton(亨特)綜合症:常伴有耳內疼痛,初起為發熱灼痛,針刺樣疼痛,疼痛劇烈,查體可見外耳道鼓膜出皰疹或紅腫耳廓,外耳道的淺感覺減低。
3、顱後窩病變:包括橋小腦角腫瘤,顱府腦膜炎及鼻咽癌顱內轉移等,這些病變導致的面神經麻痹多伴有聽覺障礙,三叉神經功能障礙等。橋腦病病如腫瘤,炎症,出血等所致的面神經麻痹常伴有面神經核鄰近的顱神經核或長束受損和對側肢體的偏癱等體征。
4、急性感染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可有周圍性神經麻痹,但常為雙側性,其典型症狀表現為前驅感染病史,對稱性的肢體運動和感覺障礙,四肢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及腦液中有蛋白質增加而細胞數不增加的蛋白質—細胞分離現象。
5、腮腺炎或腮腺腫瘤,頜下化膿性淋巴結炎,中耳炎併發症:這些均可累及面神經而引起病側的周圍性面癱,因有腮腺及局部體征,不難鑒別診斷,中耳炎併發症,因中耳感染侵及面神經管產生面神經麻痹,除面肌癱瘓外,往往伴有病側舌前2/3的味覺喪失(由於鼓索纖維受累所致),並有中耳炎病史及耳部的陽性體征。
面癱大多由病毒侵入面神經造成,面癱也有顱外損傷,顱內出血,腦梗塞,中耳炎病毒性帶狀皰疹等引起。面神經在顱外損傷與面神經管內損傷不盡相同,這主要看涉及損傷到哪些神經。顱外損傷時,出現面肌癱瘓,其表現為患側額紋消失,不能閉眼,鼻唇溝變淺,口角拉向健側後上方,患側口角流涎,患側角膜反射消失。面神經管內損傷面神經,除表現有上述的面肌癱瘓外,還有舌前2/3味覺喪失,舌下腺,下頜下腺和淚腺等分泌障礙。
六. 治療方法(介紹針灸分期治療面神經麻痹,包括以下四個階段)
(1)急性期:一般發病為一周以內,此期為面神經炎證水腫進展期。此期針刺治療面癱局部少取穴,應淺刺,弱刺激,或者局部暫不取穴而以遠端循經取穴為主治療,以控制病情進展有好處。(以免傷正留邪,引邪入深,加重病情,此期應避免強刺激,切忌過早使用電針,以免經氣疲憊,影響恢復)。
取穴:患側:風池,醫風,贊竹,太陽,下關,頰車,地倉為主穴;配以絲竹空,陽白,迎香,四白,人中,四關穴。
留針時間一般15分鐘至20分鐘即可,留針時可加用神燈局部照射,每日一次,連針6天,以祛邪為度。
方義:風池,合谷,太沖,醫風為主穴,主要作用為疏風祛邪;地倉,頰車,下關為足陽明胃經腧穴;贊竹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醫風,絲竹空為手少陽三焦經穴,此時予淺刺瀉法可起驅邪通絡,疏通本經氣血,如潤溫煦筋肉的作用,加用神燈加強局部氣血運行。
(2)恢復期(最佳治療期):發病一周至一個月以內,此期針刺治療以局部取穴為主,配合遠端循經取穴,並為治療面癱的關鍵時期。
病情進入恢復期,此時病邪大致已祛,而正氣已虛,經脈氣血不足,故針刺宜用補法。多選用透穴。
取穴:贊竹,陽白透魚腰,地倉透頰車,頰車透下關,牽正,醫風,人中,足三裡,隨症加減。閉眼不全,四白透承泣;鼻唇溝淺加迎香;人中歪斜加外人中穴,水溝透下迎香;頜唇溝歪加承漿透地倉;可同時取健側,體虛者針雙側足三里加灸。
(3)愈前期:患者通過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但各部位恢復速度並不一致,一般口角恢復比眼瞼快,如按恢復期治療則易出現口角歪向患側,故病情到此階段應根據不同部位的恢復情況,減少取穴數量,減少刺激量,停用電針,透刺改為邪刺。
(4)後遺症期
臨床上有很多失治,誤治,錯過最佳治療時期的病人,此類患者邪氣久留,經絡失養,筋肉僵硬,表現為虛實挾雜之證,此時針灸宜補瀉兼施。
取穴:風池,贊竹,陽白,絲竹空,四白,迎香,地倉,下關,牽正,醫風,完骨,合谷,太沖。 方義:此類患者,虛實挾雜,漸有後遺症之變,因邪氣未去,而正氣也虛,故治療當儘量做到祛邪不傷正,益氣通絡而不留邪。一方面保持穴位溫和的刺激,利於經脈的流暢;同時又可起到營養神經的作用,有利於面部神經的恢復。
(本文有後續,談手法推拿複健療法、中藥處方、預防保健等。)
如果您有諸如此類方面的問題,請及時于王醫師聯絡,並可提供免費諮詢。
診所位址在: 475 El Camino Real, #418, Millbrae, CA 94030
本治療中心每個月定期舉辦免費健康保健講座,歡迎前來試聽。
預約電話: (650)692-1886
(編稿:William)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