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發言權

來源:趙麗榮 時間:12/19/2012 瀏覽: 2630

德國人認為,認真傾聽孩子的話,是一種尊重孩子的表現,也是一種了解孩子內心的途徑,更是增進孩子和家長之間感情的方式。可惜的是,許多父母對於孩子說的話,常常表現得不耐煩。試想一下,如果你連孩子的話都懶得弄明白,又怎麼能教育好孩子呢?
 
在我們居住的社區裏,發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天,與我們相鄰的一棟樓裏,一個十二歲的男孩離家出走了,在警察的努力下,終於找到了他。然而就在警察準備帶他回家的時候,他卻怎樣都不肯上車。
 
「為什麼不願意上車?你知道父母發現你不見了,有多著急嗎?」警察連哄帶勸地說。

「我在家裏沒人權。」孩子的回答讓在場的警察都嚇了一跳。

「沒人權?什麼意思,難道你父母虐待你?」

「我在家裏根本沒有地位,沒有發言權,我父母不願意聽我說話,總是自以為是地理解我的想法。我很討厭他們這種行為。我已經十二歲了,他們還是把我當成一個小孩子。但我已經長大了,有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
 
「你可以與父母多溝通,有什麼想法就告訴他們啊。」

「我知道,但每次我想跟他們說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說:『大人有事,小孩子別搗亂。』於是我就被強行『驅逐出境』,這讓我感覺很不好。所以我不願意回家。」

「那你想怎麼辦?」

「我要告他們。」

之後,警察以這個理由把孩子的父母叫到警局「拘留」一天,讓他們深刻反省自己的行為。最後孩子當然跟他們回家了。讓我驚訝的是,我的朋友與鄰居都非常支持警察的做法。

「你們為什麼如此支持警察的做法呢?」我不解地問蓓兒太太。

「因為,只有認真傾聽孩子的話,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的意見,讓孩子獨立成長。所以呢,你以後千萬要注意這一點。」

「嗯,那我最好怎麼做呢?」

「孩子跟你說話時,不要不耐煩地打斷,而是安靜聽完,再提出建議。對孩子說話時,通常要半蹲下來,眼睛相互對視,而不是站著或躺著。晚餐是親子交流的時間,不妨把一天的所見所聞講給彼此聽,以增進感情。當孩子想和你說話時,一定要有耐心。」
 
「好吧,我盡力而為。」

「不是盡力而為,是一定要做到。」

看到上面那個孩子離家出走的故事,你有何感想呢?或許你會莞爾一笑,然後說:「現在的孩子,真是愈來愈不好管教了。」時間一久,就把這件事拋在腦後。有多少家長會深入思考這個故事背後的意義?能夠從故事中吸取什麼經驗和教訓?
 
如果是德國的父母呢?肯定會審視自己,看自己是否曾認真傾聽孩子的話。如果發現自己做得不夠好,就會像蓓兒太太一樣,設法改變自己,學會認真傾聽孩子的談話。

遺憾的是,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一味認為孩子的話怎麼這麼多,甚至有時感覺心煩,更別說認真傾聽了。建議每個為人父母的,在孩子說話的時候,最好放下手邊的事情,保持安靜。聽完後再表達自己的態度,對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完整內容請見《講義雜誌》2012年8月號】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優質商家推薦
搜尋相關行業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