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是否會影響華裔學生進名校?加州是全美目前唯一經過長時間驗證的地區,自1996年加州公投通過第209號提案,取消平權措施至今,18年來亞裔學生進入加州大學(UC)系統人數持續穩定成長,至2014年,加州大學的亞裔錄取率已達36.2%,高居各族裔之冠。這項數據證明,至少在加州,取消平權措施對亞裔進入名校是有幫助的。
什麼是平權措施
平權措施是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的一部分,它是經由一連串行政命令、法律、法院判決形成的綜合體,立意是為了防止針對族裔、膚色、性別的歧視,使少數族裔在就業、入學、政府合約等方面獲得平等待遇;導正美國歷史因素造成的弱勢團體待遇,確保在公立機關學校任職、就學的少數族裔,能夠適當地反映他們在總人口的比例。平權措施的原始背景,是為了幫助非洲裔享有平等的民權,而西語裔與亞裔也搭上順風車,成為受益者之一。
雖然法院判決「族裔配額」( racial quotas)是違法的作為,但實施平權措施的具體作法就是以族裔、膚色作為考量標準之一,這也成為長久以來最大的爭議。假設兩位申請人的成績相同,特定族裔即優先獲得錄取,甚或特定族裔可以較低的成績標準錄取,其它族裔即被排擠在外。這種情況即形成所謂「反向歧視」(reverse discrimination),與平權法案推動不分族裔均享有平等權利的理念背道而馳,也因此引起一連串法律訴訟。在加州1996年209提案過關後,華盛頓州、密西根州、內布拉斯加州、亞利桑納州、康州、新罕布夏州等,也陸續跟進通過類似的法案。
209提案率先推翻平權措施
加州通過的209號提案,一般人的認知為推翻平權措施,但209提案的正式名稱是「加州民權提案」(California Civil Rights Initiative,CCRI),具體條文內容是禁止加州政府歧視種族、膚色、祖籍與性別,給予個人或團體特別待遇,並禁止依種族、膚色、祖籍與性別,作為決定就業、入學與取得政府合約的標準,提案人宣稱209 提案源自1964年聯邦民權法案( Civil Rights Act)的立意精神,亦即所有族裔享有平等權益,不因膚色與種族受到歧視。
209提案由具有黑人血統的加州大學理事會前任理事康納利(Ward Connerly)等人提出,受到當時加州共和黨籍州長威爾遜(Pete Wilson)大力支持。最後加州選民以54%比45%的得票率通過本案。一貫支持平權措施的民主黨人大力宣傳,209提案一旦通過,將不利於包括亞裔在內的少數族裔,在這種背景下,民主黨籍華裔民選官員一面倒地反對209提案,多數華裔選民也認為該案是「惡法」。據當時的出口民調統計,三分之二的亞裔選民對209提案投下反對票。
1996年底,近20位南加地區兩黨華裔民選官員,出席在洛杉磯世界日報舉行的一場座談會,其中民主黨華裔民選官員侃侃而談,大力反對209提案;共和黨的華裔民選官員則尷尬的欲言又止,其中還有人見狀況不對,宣稱臨時有事提早離場。很顯然地,黨派立場左右了當時華裔民選官員的態度,但多數人無法預料,取消平權措施對華人進入加原來是利遠大於弊。
SCA5讓平權措施復活
SCA5是Senat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No.5的簡稱,即州參議會提出的加州憲法第五號修正案,修改加州憲法第一條第31節公立教育的部分,目的是取消公共教育系統以族裔膚色歧視或偏 好的加州禁令」;易言之,就是准許公共教育系統將族裔與膚色作為錄取入學的考量,恢復過去的平權措施。
SCA5是由洛杉磯西語裔州參議員賀南德茲(Ed Hernandez)提出,今年1月在加州參議會過關,三位華裔民主黨籍州參議員余胤良、劉雲平、劉璿卿,均依照黨內指示投下贊成票。本報當時率先報導,並連續發表多篇分析、評論,迅速引起華裔社區高度關注,經過輿論與社群網路的熱烈討論和串連,南北加州華人社區自發性的形成反對SCA5的強大力量,其中包括各社團集會聲討、上千名群眾舉行示威抗議、組織草根團體政治行動委員會長期反對SCA5,並推動以華人參政,作為反制的武器。
在這種華人社區前所未見的強大反對壓力下,三位原先投下贊成票的華裔民主黨籍州參議員余胤良、劉雲平、劉璿卿,迅速發表聯合聲明表明改變立場,反對SCA5;華裔選民最集中的第49選區州眾議員周本立,也多次發表聲明,向選民保證反對SCA5;國會眾議員趙美心、加州最高階的華裔民選官員江俊輝,也在答覆本報查詢時,表明不支持SCA5。
各方壓力排山倒海而來,加州眾議會議長裴瑞茲(John Perez)終於在今年3月17日宣布擱置SCA5提案,他是應原提案的參議員賀南德茲要求撤銷該案,但裴瑞茲與賀南德茲發聯合聲明,指眾議會與參議會將合組跨議會委員會,檢討加州公立教育的錄取方式。
華人為何反對平權措施
1996年209提案正方雙方選戰如火如荼時,民主黨宣稱209提案取消平權措施,將對少數族裔不利,大多數華裔選民基於民主黨一向對少數族裔較友善的立場,跟隨民主黨腳步反對209提案。但經過18年的事實檢驗,民主黨人當年宣傳的209提案會帶來的災難,根本不是事實,亞裔進入加州大學的人數不減反升。如今SCA5提案要讓209提案再被腰斬,大家不願意再被民主黨人欺騙一次,這就是多數華人反對SCA5與平權措施的最大原因。
其次,許多華裔移民美國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認為,美國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優良教育環境,而且美國標榜是自由平等的社會,人人可憑著自己的努力打出一片天,儘管美國大學學費昂貴,華裔父母咬著牙也得供子女上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
但華人家長與學子卻發現,SCA5提案一旦通過,進入大學必須考量族裔與膚色,不管你學業成績再好、課外活動表現再優異,在平權措施的大帽子之下,最後很可能因為自己的族裔與膚色而落榜, 過去多年的努力都告白費,這股不平的怨氣,誰能吞得下去?於是演變成反SCA5的強勁浪潮。
爾灣加大(UCI)華裔教授趙宏凱在一場SCA5討論會上表示,他自己是苦讀出身,費盡千辛萬苦才拿到博士學位、當上教授;而作為教授,他深感按照族裔招生,水準參差不齊,給教學帶來的巨大影響。他說:「過去我給學生評分,都是按照學生的表現,如果SCA5通過,我是不是必須按膚色給學生評分?」
誰在支持平權措施
儘管多數華裔社區反對恢復大學招生實施平權措施的SCA5法案,但在整個加州來說,終究還是少數的意見。大多數民主黨人、西裔與非裔社區、部分華裔官員,以及部分亞裔民權組織,仍是平權措施與SCA5提案的有力支持者。
加州是民主黨「一黨獨大」的州,從州長以下的六大民選官員都是民主黨籍,加州參眾兩會民主黨亦占大多數席次,而平權措施是民主黨一貫既定政策與「主流民意」,更是西語裔與非洲裔支持的「神主牌位」,只要民主黨堅持推動恢復平權措施,從參眾兩會決議到發動全民公投,通過的機會都相當大。
在民主黨籍的州級華裔民選官員方面,除了主計長江俊輝、州參議員劉雲平、余胤良、劉璿卿、州眾議員周本立,以及聯邦眾議員趙美心之外,其他州級華裔民選官員多未明確表態,或與民主黨主流站在同一條陣線。如果華裔社區未來動員不力,後果堪虞。
部分亞裔民權團體迫於華裔社區強大的輿論壓力,先是避不表態,後來才聲明「不支持」SCA5版本的文字,但依然認為平權措施對亞裔等少數族裔是有利的作法。
些號稱為亞裔爭取平等權益的亞裔民權組織律師,固然有權支持平權措施,但他們提出的說帖之中,統計分析資料以偏概全,涉嫌誤導大眾,完全無法自圓其說,令人遺憾。
包括「亞美公義促進中心」(AAAJ)在內的七個亞裔民權團體,今年3月聯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209提案通過前十年,柏克萊加大(UC Berkeley)錄取亞裔學生比例增加15.9%,但過去15年沒有平權措施,亞裔學生只增加5.4%。問題是加大系統有九所校區、每年錄取學生8.6萬人,該研究報告卻只針對競爭最激烈的柏克萊加大一所校區, 更未提及每年錄取十餘萬人、有 23所校區的加州州立大學(CSU)系統族裔分布。再者,該報告也證實,209提案過後,亞裔錄取率不降反升;既然如此,亞裔為何還要支持恢復平權措施?
此外,加大總校長與九所校區的校長,雖未對SCA5法案正式表態,但已前後數度發表聯合聲明或公開談話,加大應恢復平權措施,將族裔納入錄取考量。
平權措施存廢省思
平權措施的本意是要照顧少數族裔的平等權益,但隨著時空與人口結構的演變、地理區域 的不同,少數族裔的定義也隨之改寫。根據 2014年加州政府最新統計,加州西語裔人口占第一位(39%)、白人第二(38.8%)、亞裔第三(13%)、非洲裔第四(5.8%);這也就是說,西語裔已不再是少數族裔,就算要恢復平權措施,西語裔也不應當是被保護的少數族裔,提出SCA5州參議員賀南德茲,與支持平權措施的亞裔民權律師們,卻從來對此避而不談。
更弔詭的是,在人數上仍是少數的華裔,反而要求取消平權措施,才能使少數族裔獲得「站在立足點上」的真正平等。而加大的非洲裔入學人數雖比過去減少,但畢業率卻在20年間成長一倍,可見維持公平競爭的大學,反而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這讓人深思所謂「平權措施」,是否已然是過時的法律與制度。
其次,以族裔、膚色決定入學將製造更多歧視與爭議。例如歐巴馬總統的父親是非洲裔、母親是白人,與歐巴馬同樣「黑白各半」的人,應否給予入學優惠?或只該給「一半」的優惠?還是比照「純種」黑人?前國務卿、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鮑爾,他的雙親都是牙買加移民,但鮑爾的膚色又比一般非洲裔稍微白一點,因為他的雙親除了非洲裔之外,還有英格蘭、愛爾蘭、蘇格蘭人血統。像鮑爾這類人應否獲得入學優惠?更進一步說,以後申請大學是否得附上祖譜,以證明自己確有某種少數族裔的血統?
前述支持平權措施的亞裔民權團體還認為,亞太裔社區應顧及關島、薩摩亞、東加、夏威夷、寮國、苗族等進入大學較少的族群。但如果亞太裔要如此切割細分話,白人也可以分為白俄羅斯 (Belarus )、波蘭、比利時、盧森堡、烏克蘭、瑞典等族群。西語裔也可比照再細分為薩爾瓦多、貝里斯(Belize)、厄瓜多、圭亞那(Guyana)、烏拉圭等族群。如此一來,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會屬於某個「少數族裔」,請問究竟該給誰入學的特別優惠呢?
提出209提案的前加大理事康納利表示,雖然他是有色人種,但他反對任何形式的種族偏好。他說:「平權措施確實在1970年代幫助黑 人和其他少數族裔獲得工作機會,但也造成現在黑人不願進取的習慣。如果要在加州恢復這種按種族來錄取的方式,難免不會造成西語裔步黑人的後塵,變得安於伸 手、不思進取;而亞裔則因為努力得不到認可也會變得慵懶,到時候美國怎麼辦?」
康納利強調:「美國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給予每個人平等機會,讓人們發揮各自的優點,刻苦努力即可達到人生的目標。美國是個自由的國家、以個體而組成的國家,每個人有多少努力,就能得到多少回報,無關族裔與膚色,這就是美國的立國精神之本。」
加大各族裔錄取率現況
加大在2014年錄取的亞裔學生占36.2%,排名第一,西裔28.8%居次,並首度超越排名第三的白人26.8%,非洲裔占4.2%,排名第四。但細看加大各校區的情況,亞裔在錄取率競爭最激烈的柏克萊加大(占42.3%)、洛杉磯加大(占42.3%)、聖地牙哥加大(占47.2%),近年來人數都超過四成以上,難怪有些西裔與非洲裔看了眼紅。
反之,整體錄取率較高的加大校區,如麥賽德加大(UC Merced)、聖塔克魯茲加大(UC Santa Cruz),亞裔申請者較少,錄取率也最少,分別為35.2%、32.0%,這顯示亞裔還是嚮往最熱門的加大校區。
加州平權措施未來展望
SCA5提案雖然暫告中止,但原提案人、州參議員賀南德茲的通訊主任華裔江珍妮表示,賀南德茲「不會放棄」該案,未來將繼續推動修改州憲,並將主力放在2016年大選。賀南德茲並表示,某些反SCA5的團體「使用恐嚇手段且引用錯誤資訊」,他覺得有必要根據事實,邀請專家討論公立教育的「嚴重不平等」問題。
據瞭解,賀南德茲將與加州參眾議會議長、各族裔社區代表共同組成委員會,研究平權措施如何適用於加州高等學府。但目前委員會的成員與議程尚未定案,要等到暑假過完,加州議會重新復會以後,才會有較明朗的日程表。換言之,SCA5提案未來將有「衍生版」,只不過會換個名稱,目的還是想要恢復平權措施。
賀南德茲2014年撤回SCA5案其實只是緩兵之計,目的是為了在2016年捲土重來。加州參議會共和黨領袖夏樂柏(Bob Huff)就表示,賀南德茲因為2014年僅有期中選舉,選民的投票熱情不高,即使參眾兩會都通過,由於提案涉及修改州憲,必須交付全民公投。如果選民投票率不高,則功虧一簣,白忙一場。如果放在2016年,因為會有總統大選,選民對政治和投票的熱情都較高,到時候將提案和總統選舉綁在一起,方便動員選民,一舉兩得。
如果SCA5提案的「衍生版」在加州參眾兩會過關,再於2016年交付全民公投通過,共和黨人和康納利等主張廢除平權措施的人士,已保證會起動法律訴訟,一直打到聯邦最高法院為止。如果按照209提案在1996年通過,反對人士也發動訴訟行動,直到1998年才正式執行209提案的規定來推算,加州最快在2018年才有可能重新實施平權措施。
身為學生,加州是否在大學錄取實施平權措施,其實全然無能為力,只有把握時間,努力在學業成績與課外活動等方面更上層樓,把自己保持在最好狀態下申請大學。
解決之道
按照族裔膚色作為錄取大學的標準,而非學生本人的各方面表現,無疑將會降低加大的學術成就與標準,使加州高等學府的競爭力減弱。
再者,加大並非加州唯一的公立高等學府,加州還有學生人數達43 萬人以上的23所加州州立大學(CSU)系統,以及學生人數達240萬的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系統,適合不同志趣與生涯規畫的學生就讀,同時州大與社區學院的學費也遠比加大要便宜,校區又多,學生不一定要住校。因此,不是所有高中畢業生都適合去讀加大系統。
有部分亞裔民權團體與民選官員建議,應該「把餅作大」,提高加大系統錄取率,如此各族裔自然「皆大歡喜」,不會再抱怨入學人數不公平的問題。
但這種想法顯然太天真。加州州府本身財力有限,要維持不漲學費都有困難了,如何還有經費大規模擴增各校區招生人數,或在短期內再新設一所新的加大校區?就算加州經濟復甦、稅收增加,但大家總是想擠進幾所熱門的校區。例如當年加大系統為了多招生,新建了麥賽德加大,但申請該校的學生,還是遠比申請洛杉磯加大和柏克萊加大少很多。如果只是為了UC的「招牌」,不如把某些州大校區直接改成加大還快一點,不過這能真正解決問題嗎?
多數華裔反對以族裔和膚色作為進入加大的標準,但目前有越來越多華人支持,改以「社會經濟狀況」(Socioeconomic status)取代,即家庭收入低於一定標準,學生與家長屬於社會上的某種弱勢團體,或者家中成員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較少等,這種作法遠比族裔與膚色要公平,也有助於促進校園多元化。
總之,「平權措施」並不是「真平等」,而且已經過時,反而會造成更多的歧視與不公平,華裔民眾除了要勇於發聲表達反對立場,更要透過選票力挽狂瀾,為自己和下一代子弟爭取真正的平等權益。
來源:worldjournal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