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網路的新聞:
美籍亞裔控告哈佛大學錄取歧視!
美國名校的族裔錄取率,向來是敏感問題,華裔家長尤其注意哈佛、耶魯、史丹福和柏克萊等大學的亞裔錄取率。17日哈佛因此挨控告,再次引起各界關注。提出訴訟的法律團體說,哈佛以族裔作為錄取準則,限制亞裔入學人數,對亞裔不公平,因此要求哈佛停止使用平權法錄取措施。這項訴訟只針對哈佛及教堂山北卡大學,但華裔家長更關心的是,其他名校是否也限制亞裔入學,包括著名的長春藤聯盟各大學?這種情況勢必也引起亞洲國家的廣泛關注。
哈佛就訴訟回應說,在1978年的「加大 v.Bakke案」中,聯邦最高法院已裁定,平權法適用於大學錄取政策,而哈佛的錄取政策符合這項裁決,所以招生政策有充分法理依據。換言之,哈佛承認,確有使用「族裔」作為錄取準則。現在問題只是,這樣的錄取政策,是否對亞裔造成不公平?
訴訟書說,哈佛提高對亞裔學生的入學要求,逼使高成績的亞裔學生互相競爭;哈佛推行「族裔平衡」手法,長期限制亞裔入學人數,卻忽略過去20年,全美亞裔申請入學人數大增,以及亞裔申請人成績大幅提高的事實。
包括哈佛在內的長春藤聯盟,近年不斷被指責,暗中設立「亞裔配額」(Asian Quota),以控制亞裔學生人數,避免亞裔充斥校園。2013年初,本身是哈佛畢業生的加州商人恩茲(Ron Unz),發表長達95頁的分析報告(Howcorrupt are Ivy League admission?),力陳哈佛等八所長春藤大學腐化,設有亞裔配額,文章一出,引起熱列討論。
恩茲所列的證據,主要有四點:第一,哈佛1993年改變對亞裔錄取政策。這一年,聯邦司法部停止對哈佛歧視亞裔的調查,自此哈佛的亞裔錄取率持續下降,從1993年的20.6%,降至2011年的16.5%。
第二,16.5%的下降幅度,看來不算大,但須注意,同期全美亞裔學生的入學人數大增,如將這個因素計算在內,哈佛從1993至2011的亞裔錄取率,實際下降逾50%。恩茲又拿哈佛於20世紀初控制猶太裔學生人數的事作比較,當時猶太學生占很大比例,所以哈佛1925年起限制猶太裔學生,使之從原來的27.6%降至15%。
第三,其他長春藤大學,也有相同的限制亞裔生人數情況。2007年至2011年,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康乃爾、布朗和賓大的亞裔平均錄取率很一致,約是白人的四分之一,顯示可能有亞裔配額;普林斯頓和達特茅斯的亞裔錄取率則稍高,達到白人的二分一。
第四,與其他沒有限制亞裔的名校相比,長春藤學生族裔比例顯示有亞裔配額。沒有限制亞裔的加州理工,2007年至2011年,亞裔錄取率占壓倒性多數,白人只及亞裔的三分一;沒有限制亞裔的柏克萊加大和洛杉磯加大,亞裔錄取率都超過白人。
恩茲的論據看來很有說服力。如果長春藤各盟校暗中設亞裔配額,在提倡機會平等的美國社會,就是對亞裔不公平。哈佛等大學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避免校園文化出現大變,因此控制亞裔學生人數,避免亞裔成校園多數。其動機再有堅強理由,對亞裔就是不公平。
說到底,哈佛等長春藤大學是私立學校,可有自己的錄取政策。但在公校,情況就不一樣,更講求公平和公開。以柏克萊加大和洛杉磯加大來說,近年亞裔錄取率都超過40%,但兩校卻不因此而設亞裔配額。
大學是美國文化的堡壘,尤其是名校,更是美國文化界象徵和焦點。2007年,紐約時報派記者到柏克萊加大,深入調查「亞裔入侵」實況,結果發現,「到處都是亞裔面孔,到處都可聽到中文」。
紐時記者當時寫了一篇「山坡上的小亞洲」報導長文。「小亞洲」指的自然是亞裔學生構成的中國城,「山坡」表面上指位於山坡上的柏克萊校園,但也暗指美國文化。17世紀,早期的清教徒來到新大陸,抵達波士頓海岸時,就指著沿岸小山說,誓言要建立一個「山上之城」。這「山上之城」建立的清教徒文化,正是日後美國文化的來源。美國文化界現在眼見,作為美國文化堡壘的大學校園被亞裔「入侵」,所以感嘆不已。
紐時記者當時就問柏克萊加大校長,會不會限制亞裔學生人數?那位校長斷然地說,就算亞裔學生增至全校的70%,柏克萊也不會作出限制。哈佛等長春藤盟校,為甚麼就沒有像柏克萊這種截然不同的豁然胸襟和宏大氣度呢?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