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手机的关系难题怎么解?

時間:06/07/2018 瀏覽: 6950

当家长把智能手机交给孩子的那一刻,孩子们就进入了“狂野的西部世界”。面对智能手机难题,“因材施教”是家长和学校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所应遵循的原则。


餐桌前,每个人都是一手拿着餐具,一手拿着手机。家长们忙着给同事的朋友圈点赞,孩子可能在刷着抖音,除了夹菜时偶尔的目光交流,每个人都在低着头,各怀心事——这种场景大家或许似曾相识。

智能手机不仅在默默改变着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孩子们不再和家长分享校园里的八卦,一家人也不再一起讨论电视里播出的新闻,在校园里同样有类似的情形。在不严格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学校,智能手机取代了小纸条和悄悄话,成为学生们在一些乏味的课堂上消遣的新形式。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处在上学年纪的青少年都有着难以低估的影响。在英国,每8个孩子中就有1个在8岁之前拿到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根据2015年的数据,超过90%的英国青少年(13-19岁)拥有自己的手机;在美国,这一数据约为75%。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中国少年儿童的手机拥有率超过6成。

那么问题来了。家长究竟应不应该给孩子买手机?在什么年龄给孩子买手机最合适?


对于家长而言,为孩子购买手机一般是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希望能够随时联系到孩子。家长们可能会越来越少考虑经济因素,因为一款普通智能手机的价格也在大多数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父母甚至可以将自己淘汰的手机交给孩子使用。

对于孩子而言,向父母索要手机的动机却不是如此。手机给他们带来的是对自己社交生活的掌控感和全新的社交生活体验。根据2010年的一项调查,在美国12-17岁的青少年中,每天发出50条短信的人数超过了一半,也有超过一半的孩子通过短信与朋友交流的时间超过了他们面对面交谈或通过电话交谈的时间。在智能手机时代,各种聊天app风靡网络,这些数据很可能大幅上升。



至于在什么年龄给孩子买手机最合适,发展心理学专家认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取决于孩子的成熟程度、对手机需求的迫切程度以及孩子能否负责任地使用手机。在决定是否要为他们购买手机时,家长们不能轻易被“别的小朋友都有”的陈词滥调说服,而应该追问孩子:你为什么需要手机,有了手机之后你会用它来做些什么,以及你会如何避免被手机分心。


手机给家长带来的另一个难题是:究竟应不应该去窥探孩子存在手机里的隐私?心理学专家认为,孩子们通常热衷于模仿他人。当家长试图以某种方式窥探孩子们的隐私时,也许会在无意间影响孩子以后的行为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孩子也许不再像他们的父母那样,喜欢把每天发生的事情记录在日记本上,但是手机往往比日记本有更强大的记忆功能,照片和聊天记录比纯粹的文字更能生动地还原生活。当家长翻阅孩子们的聊天记录时,他们进入的不再是孩子选择性记述的个人世界,而是他的全部社交生活。因此,当家长以保护孩子的名义不经其同意解锁他们的手机时,需要承担的可能后果是:一旦被孩子发现,他们会更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秘密,而且这种不信任的氛围可能会持续笼罩他们今后的社交活动。


但在强调隐私对于孩子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其他一些事实。英国全国防止虐待儿童学会(NSPCC)的一项调查显示,发送色情信息的现象在互联网上十分普遍,刚到13岁的女孩都可能会在手机上不假思索地发送自己裸露的照片,并认为这是一种调情的方式。正因为如此,与孩子保持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家长们需要培养的是孩子甄别信息的能力


尊重隐私来源于对孩子的信任。根据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的说法,当家长把智能手机交给孩子的那一刻,孩子们就进入了“狂野的西部世界”,并事实上拥有了尽可能远地探索网络空间的能力。“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还不错,你不需要担心什么,大多数孩子不会受到伤害。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属于那种容易出事儿、又比较脆弱的类型,那他们为什么要拥有一个会让自己陷入麻烦的设备呢?”


智能手机不仅给家长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它还迫切要求学校给出态度。

2017年12月,法国马克龙政府出台了一项严格的校园手机禁令,禁止全国所有6-15岁的学生在小学、初级学校和中学里使用手机,课间也不允许。该禁令将于2018年9月生效。

校园手机禁令的背后并不缺少数据支持。来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效益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学校禁止使用手机后,16岁学生的测试成绩提高了6.4%,这相当于为学生的一个学年增加了额外一周的学时。另外,还有调查显示,每天使用手机超过3个小时的儿童更有可能出现绝望、或者是自杀的情绪,仅仅是每天使用社交媒体就会有高出13%的概率出现抑郁的症状。当然,学习成绩未必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且现在的移动设备也常常被用于教学。总而言之,智能手机在不同的孩子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面对“智能手机难题”,“因材施教”是家长和学校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所应遵循的一个原则。


来源:FT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優質商家推薦
搜尋相關行業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