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迷之自信是怎么从小培养出来的?|从幼儿园年度“灾难性”表演说开去

時間:06/19/2018 瀏覽: 10324

Ms A:学前教育学士,美国早期教育硕士。曾在美国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工作实践,如蒙特梭利幼儿园,大学附属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早教机构,双语幼儿园等。也在国内幼儿园承担园所管理和课程研发工作。于美国接受蒙特梭利0-3岁和36岁教师培训,对于诞生了瑞吉欧和蒙特梭利的意大利教育也有自己实地研究的心得体会。诚意分享,期待交流!


本文主要内容导读:


1. 美国幼儿园风格截然不同的新年汇演

2. 我在美国幼儿园工作时看到他们培养自信的艺术创作、语言表达和儿童评价

3. 读研时所见美国大学对思考独立性和创新性的珍视以及对学生个人经验价值的肯定

4. 美国孩子的自信: 不怯表达, 不惧权威; 当拒则拒, 求我所求

5. 联系中美不同文化反思幼儿园“自信教育”现状


1.


在美国这些日子,深刻感受到美国人和其他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很不同的一点:迷之自信。无论什么场合什么话题,美国人总能昂首挺胸,侃侃而谈,滔滔不绝,那表情,就好像他很笃信这问题的答案就是如此,那神色,就好像全世界的聚光灯都在我头顶,全世界的答案都在我脑中。


美国的孩子,总体上也给人一种走到哪里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感觉。美国的家长最爱做的事儿是不停地夸孩子;美国人的嘴也是公认的甜,即使是陌生人在路上也会跑上前对你说,我喜欢你的裙子。(哎呀好喜欢,害羞.gif)


他们的迷之自信从哪里来?


2.


这让我想到每一年年底美国幼儿园圣诞表演集中的日子,我的社交媒体被很多小朋友表演的小视频刷屏。一位在美国的妈妈说,她又去幼儿园看孩子的年度灾难性表演——圣诞汇演了,不幸的是今年为了体现多元文化幼儿园还加过了个中国新年,表演变成了两次,两次灾难!哈哈……我是很能理解妈妈的话的,为什么称之为灾难性表演呢,给大家看一些小视频你就知道--

他们的幼儿园表演是这样的……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以上视频都来自于YouTube,随手一搜disaster preschool performance出来好多……好多逗比的美国爸妈们把他们孩子表演的囧相都录下来了……当然这些视频选取得不能够代表全貌,但是也算是让大家对所谓“灾难”有一个大致印象……)


是不是让看惯国内幼儿园精致而又整齐划一表演的我们“耳目一新”?

美国幼儿园的表演的确是比较随意一些,看起来好像没怎么排练过……可是台下爸妈的热情一点儿也不少呀——像歌迷粉丝一样大叫的,看到热泪盈眶的,拼命鼓掌疯狂打call的,现场热烈得就好像明星演唱会一样。下台了以后,等着孩子们的是爸妈的大大的拥抱,举高高,各种kiss,各种“Oh my god” (哦我的天呐!)“I’m sooooo proud of you babe”(宝贝儿我太太太为你骄傲了!)

“You’re awesome! You’re my superstar! ”(你简直太棒了,你是我的大明星!)“I love you my sweetheart!”(我爱你我的小甜心儿~)……此处省略一万字。

孩子们也一个个神采奕奕,手舞足蹈,感觉自己很棒也感觉自己就是个大明星。

这样的场景正是“迷之自信”的美国人成长的缩影


3.

在美国念了书,也在美国教了书以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美国人迷之自信的土壤——这些你从幼儿园的都能看出的,深深根植于美国教育的正面鼓励对于个性化的珍视


我刚到幼儿园工作的时候,看老师在教律动和舞蹈时,几乎从来没有纠正过孩子的动作标准与否。也几乎从来没有对孩子们说:你们要面带微笑,或是你要大声(感觉自己小时候在国内的各种课堂上都被老师提醒过要Louder!“大声点儿!”,每次都囧囧的)。在教画画和做手工时,基本上从来不给范例,都是给孩子材料,让孩子自由去探索。比如给你一张白纸几根棉签,随便你点点点

比如给你一盒酸奶一张彩色卡纸,让你个儿去探索

随便撕一些纸条,自由组合贴起来

图为Ms A拍摄于工作所在的美国某大学著名教育系附属幼儿园,这是他们展示在公共走廊上的作品


给你毛根和串珠,自己随便造

图为Ms A拍摄于美国某知名大学附属幼儿园


老师不想给孩子们框架,也不想给孩子们标准,更不想给他们负担。因为你就是你——无论是舞蹈还是绘画还是手工,艺术本身就是你对于自我的表达,你的个性化的展现,无需向谁学习,也无需和谁一样。因为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本身就是一种自信。

 

4.


美国课堂上的讨论,常常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所有的讨论和回答,都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鼓励想说就说,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这种氛围鼓励了美国人发言大胆自信的风格。

 

我在读研究生时,课堂上的美国人大都喜爱即刻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一说都能说很长时间,并且一直都是很自信的样子,就算是临时被老师点到,也是如此。一开始我刚到美国,还不怎么适应美国人很快的语速以及频繁使用的俗语(Slang)。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但是真的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随便一个人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请让我再多放一个图表达我的感受

然而后来当我能听懂他们讲了什么的时候,我发现其实他们真的没讲什么,有的甚至东扯西扯并没有在回答问题,可是他们就是非常自信。

教授们从来都是很肯定,各种变着花样表示对发言者的理解和支持,不会以自己是权威来随意评判学生想法的好坏和良莠,更关注学生思考角度的独特性和思考内容的创新性,也更愿意肯定学生的个人经验和体会。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上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对于个体的重视和对于个体价值的肯定。虽然有时候美国人自信自大(或者有一个更贴切的台湾人爱用的词,很臭屁)得有点过了头,但是你对他们培养自信的氛围,不得不服气。

 

在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也充分给以小朋友发言的时间。我所在的幼儿园,周一都会讨论周末去哪里了,做了什么;节假日返校后会鼓励大家讨论假期都做了什么。周二是SharingDay(分享日),每个小朋友根据当周的主题从家里带来一样东西,在课堂上介绍给大家,讲述为什么带来分享;每周五放学前,还有一个special circle(特殊的集体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自己想要感谢谁,为什么,因为谁帮助了我,因为谁这周做了什么什么,因为谁是我的好朋友。遇到有的小朋友之间起了争执或者冲突,老师还会放到课堂里,让小朋友一起讨论下次再遇到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办。老师有一千个词肯定孩子,有一千种方式鼓励孩子说下去。


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老师总能找到一个亮点鼓励下去,好像在他们眼里没有好坏之分高低上下,只有一个个不同的,个性鲜明的,需要尊重,需要鼓励和支持的孩子。我好像几乎从来没有看到老师把着孩子的手去做什么,老师在他们进行创作时,更多的是提供工具和空间。

老师也爱和小朋友交谈问他们以后想要做什么,让我惊讶的是,基本上无论孩子的想法多么怪诞稀奇出人意料,老师都会做出欣赏和肯定的姿态,邀请孩子分享理由


在和孩子对话时,老师更多的是一种平等交流的姿态。很多幼儿园甚至都不要求孩子叫老师Ms什么什么,即不要求孩子称呼老师为老师,而是直呼老师的名字无形间消弭了隔阂,拉近了距离;集体活动时,老师和孩子更多的也是一起围坐在地上的姿态,没有高高在上,也没有谁是中央,每个人都是圆圈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平等发言的权利


没有权威的压制,这样的氛围更加鼓励孩子去说他们心中所想而无所惧怕,言谈中的自信也更被加强

5.


自信让他们不怯于表达心里的想法,也使得他们能够坚定地拒绝,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在美国的幼儿园遇到过和我说“请让我一个人待一会儿的孩子”(Please leave me alone!),也遇到过对语调稍微高了一些的老师说“你对我不好”(You’re not nice to me.)的孩子,也遇到过遭遇暴力时坚定地说“No!”的孩子。那种从三四岁小孩的嘴里迸发出来的强烈的自我意识,让我震惊,也让我深思

 

反观中国的幼儿园里的孩子,唯唯诺诺,畏首畏尾的似乎更多,敢于真的亮出自己的性情敢想敢言敢做敢说热衷表达自我的孩子,好像真的每个班只有那么两三个。当然这有文化的因素——中美文化截然不同,中国文化含蓄而内敛,美国文化张扬个性。可是只要你在中国的幼儿园工作过,随随便便闭上眼,脑子里都会浮现一些连和你说话都很胆怯很羞涩不太敢正眼看你的孩子,还有很在意老师的评价,又爱学着老师的语气说话的孩子,这些其实都是不自信的表现。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孩子是真的因为害怕班级里的权威——大吼大叫的老师,有的是真的被包括家里人在内的成人压制惯了,“不可以做这个”“不可以做那个”“你要怎么怎么样”“你怎么可以这样!”“你应该怎么怎么样”,这些话,是不是我们常说的呢?对比美国儿童所接受到的培养自信的教育,我们或许真的需要一些反思。写下这一段我不是要一边倒地批评或者一边倒地崇拜,至少我作为一个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在美国看到这些那些时,心中真的,翻涌很多。


我们常常说中国的孩子相比于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孩子创新不足,主见不够,可是创新和自主这件事儿,是需要自信的土壤的呀。如果孩子连自己都不相信,又怎么能够相信自己的想法足够独特,以及自己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呢?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