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音乐?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想法,做为一个有九年资历的老母亲,我也不例外,就是希望孩子的生活从此可以添一份色彩,多一个乐趣。
可是,事情并没如你想象的那般美好。
自打我的孩子小豆正儿八经报考小提琴考级之后,每天的练琴时间,我和他冲突不断,丝毫感觉不到乐趣了。那所谓的色彩就像从泥地里抓了坨稀泥“啪嗒”一声甩在墙上,留下一滩张牙舞爪、黑灰色的影子。
我并不是个事事都要追求完美的妈妈啊,但他练琴时的态度,真是人神共愤。
一边拉一边晃,那魔性的金属摩擦声让你毛骨悚然,分分钟想炸;
能坐着拉的时候,绝对不站着;
在我再三要求下必须要以标准的姿势站立,趁我不注意,立马一只脚踩在椅子上,来显示自己的不羁。
这一切,我当自己眼瞎,咬牙切齿地忍了!可是他试图躺在沙发上拉琴的时候,我是忍无可忍!
我怒火冲天,大声咆哮:“要是不想学琴就别学了!”
“谁说我不想学的?是你不想让我好好练琴!总是在我练琴的时候打扰我!”
他还振振有词呢。
“你那是在练琴还是在练杂技?告诉我你练琴是为什么?”我看到自己因为激动喷出的唾沫星子。
“为了让自己快乐!”他生气地冲着我喊。
“OK,你快乐了,你的技巧提升了吗?!”我提高音量生气地质问。
“快乐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说完他就开始委屈地大哭。
满肚子怒火的我,听到这话呆愣了那么几零点几秒,下一个反应就是:这孩子居然为自己不好好练琴找了一个好借口!要把他抓来揍一顿么?
“冲动是魔鬼。”
“冲动会让你变丑。”
我在心里默念着,离开了案发现场。呆在厨房里,我一边洗菜一边思考,冰凉的水让我的情绪慢慢平复,我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在他眼里,只要是在拉琴,随心所欲地拉,这就是快乐。
在我眼里,一首曲子一定要练到顺畅、娴熟,当它变得优美动听了,这小小的成就会让你感到快乐。
因为对一个事物的理解、认知不同,这才导致了我们的冲突。关于这个分歧,我还真没考虑过,我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以为的快乐就是他的快乐。
走出厨房,小豆一点也不开心地坐在那。我上前抱住他,告诉他,自己刚才非常生气。
“我也很生气!”
“嗯,我们俩刚才都生气了。”
言归正传,我问小豆,“盖房子的时候,砖头是要一块一块整整齐齐地放好,还是我想怎么放就怎么放?”
“肯定要整齐地放好,不然房子会塌的。”
“你每次练琴,就像垒砖,把每次的练习都做好了,拉出的曲子是不是就好听了?”
“可是……可是那样子拉琴太没意思了。”
“那你是要选择好好的房子,还是轻轻一推就倒的房子?”
我起身学着他平时的样子拉着琴,声音尖锐难听,他哇哇大叫,“妈妈,你不要拉了,太难听了!”
“平时你拉琴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想的。”
他想了一会才问我,“那我可不可以在好好练完琴后,装上消音器这样子拉?”
“当然可以。”
毕竟,能够快乐地学习再提升技巧,这是我们让小豆学琴的初衷。
在小豆学琴之前,我做了很久的铺垫。小时候,每次带着他散步,都特意去琴行走走逛逛,看看里头的乐器,也看看哥哥姐姐们是怎么学习的。还经常带他一起观看音乐会视频。
刚满三岁时,他看中了琴行挂在墙上一把小巧精致的小提琴,便偷偷地告诉我,“妈妈,我喜欢它!”
当时的我,整个脑子都沉浸在我家儿子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多么的出类拔萃的幻想里。一听他开口说喜欢小提琴,二话不说,立刻把琴买了,然后约了老师上课。这是我人生中屈指可数、难得的爽快时刻了。
那些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之类的名句让我深深地信奉学习一定要趁早。
莫扎特四岁开始学钢琴作曲、贝多芬四岁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朗朗三岁正式开始学琴……有了这么多成功的案例,我怎么能错失儿子学习的好时机?
第一天上课,小家伙相当兴奋。难得只在路边的水泥缝隙里摘了一次野花(他平时非常喜欢花花草草)。小小的他坐在椅子上,一只手拿着小小的琴,另一只手还紧紧捏着刚摘的野花,这画面真是萌出血了(当时怕影响他上课没敢拍图),让我露出老母亲般慈爱的笑容。
当老师拨了下琴弦发出了声音,他也迫不及待地拨了下琴弦,然后惊喜地说,“我的也会响!”
第一次上课愉快地结束了,回家认真地夹了琴,并给琴取了个名字——小蜗牛。因为琴头的纹路和蜗牛壳有些相似。
我甚感欣慰,只要你认真学习,你就是给它取个猪头我都没意见。
第二次上课,新鲜感没那么足了,但也算是愉快,回家不是太想夹琴了。第三次,勉勉强强地去上课,回家一点都不想夹琴,说自己还小,夹了会疼。第四节课时,直接跟我说,他不想去上课,等长大了再去。
我虽然失望,但想想他确实太小,还是等他大一些再学好了。有些事,确实要经历过了才知道,成功人士的经验真的不一定适合你。
一直到去年的某一天,他突然告诉我,“妈妈,我想学钢琴。”
有了前车之鉴,我语气平淡地问他,“为什么想学啊?”
“喜欢。”
好吧。既然你说喜欢,那我们就试试看呗!我没有像之前一样,急吼吼地让他去学,每天还是带他去琴行走走看看,说等到放寒假的时候,他要还是喜欢,那我们就开始学。离寒假也只剩十几天的时间了。看到琴行里挂着的小提琴,他又告诉我,“妈妈,我还是学小提琴吧。我觉得我喜欢小提琴多一点。”
长大了,果然跟小时候学琴完全不一样。上课认真,回家练琴也认真,只是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事实——他并没有什么音乐天份。
他一如既往在姿势的变形上表现得尤为优秀。就算你嗓子喊哑了,他的右手臂依然固执地保持着奇怪的夹角,让弓子在琴弦上不时制造各种杂音;
从他嘴里出来的do remi ,永远是一个调,更不要说混乱的节拍了……
最痛苦的就是,刚开始的琴声巨难听。他一练琴,老公立马回房间关上门,他紧跟其后。要么就是非得站在你边上,一下一下地用那可怕的声音侵蚀你的大脑,让你无法思考。
我无时不刻都在后悔,当初为啥要学拉小提琴?为啥?
一个又一个令人心碎的现实接踵而来,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望和挣扎,当初高高在上的期望已回归地平线,并埋进了土里。
我安慰自己,只要会拉就行,拉得开心就行,至少成年后还有一个可消遣的东西。当然,隔音一定要处理好。毕竟他没有像莫扎特、朗朗一样,出生于音乐世家,有个音乐家父母,他只是个普通的孩子。
直到今年暑假,他自己跟老师报了名要考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就算我跟他说一箩筐不用去考级的建议,也阻挡不了他想尝试的好奇心,反而会激发他的逆反心理。
既然要考级,对他的要求和期待就如雨后的春笋,猛地拔高了,老师指出的问题必须百分之百解决,练琴时间跟着加长,他玩乐的时间不得不被压缩甚至没有。
每天的冲突就此开始,我从一个心平气和的慈爱母亲变成凶神恶霎的牢头,喋喋不休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而他也因为一时受不了我的态度和严格的要求,和我打起嘴战。
我心力交瘁、痛不欲生,孩子焦躁不安,哭得撕心裂肺。当我对着镜子拔掉头顶上那半截冲破层层黑发、巍巍直立的白发时,不禁发出一声绝望的叹息:今天!就今天开始,再也不要练琴了!
我知道我又焦虑了,不知不觉中拉高了对小豆的期望。可在练习过程中,他出现的各种各样小毛病就像一颗颗炸弹,炸得我晕头转向,根本就忘了他原来的样子。
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
我冷静下来,和小豆一起制定了每天的练琴计划,每天的目标是什么?每首曲子要练到什么程度?练完后总结,哪里进步了,哪里还有待提高。练琴的过程中,如果有争执的地方,就拍视频讨论。
考级的当天,我站在走廊里认真地听着他拉的曲子。当流畅的琴声传出来时,我那颗悬着的老母亲的心终于落地了。
今天练琴时,小豆拉了《十五的月亮》,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琴声是越发好听了。我频频点头微笑,小豆也越拉越顺畅。
下午在楼道里碰到了隔壁的大姐,她笑眯眯地问我,“今天练琴了吗?”
“练了练了!”我笑着点了点头。
“哦?今天练琴这么安静啊?”大姐一脸惊讶。
我:“……”
哎,家有学琴娃,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啊!
来源:哎呀音乐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