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須知(一) 中医治疗 先兆性流产 刘宣庆

生活 時間:03/20/2019 瀏覽: 4753

中医安胎妙方辨別

 對懷孕婦女來說,最怕陰道突然出血導致流產(中医称胎漏)在美行医多年也遇到不少尋求中医保胎此症美國婦科西医一般不作治疗嘱卧床休养中医則有多样性的办法对应,為了保住胎兒,民間常用俗稱「十三太保」的「保產無憂方」調養安胎,但孕婦的體質情況不同,一帖中藥真的能永保胎兒安然無恙、健康成長至出生嗎?

中醫:保產無憂方,助順產優於安胎:

方药:酒当归4.5克、黑芥穗2.5克、川芎4.5克、艾叶3.6克、炒枳壳3克、炙黄芪2.5克、酒莬丝6克、姜厚朴2.5克、羌活2.5克、去心川贝3克、酒白芍3.6克、生甘草2克、老生姜3片组成。

方解:此方虽然不是“大补”的药方,却可治多种妇科疾病。方中: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黄芪补气举胎。羌活、荆芥升举元气,更兼能治孕妇感冒发热、头痛、身体酸痛。艾叶暧宫,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安胎之功。川贝利肺气消痰。莬丝子益精固胎。厚朴、枳壳宽胸理气,消除腹满胀痛、宿食不消。生姜可治腹寒痛、呕吐、泄泻。甘草甘苦和中缓急,能缓解子宫肌痉挛而止腹痛,又能调和诸药。

功效:安胎,催产。

主治:胎动不安,腰酸腹痛,以及难产,可用于纠正胎位。也用于妊娠呕吐、痰水、心中郁闷、头重目眩、恶闻食气或胎动不安、腰腹卒痛、下血不止。适合怀孕七个月以后,胎位不正、胎动不安的孕妇吃的。

加减:身体虚弱者可酌加人参或党参。对孕妇呕吐甚者可去甘草。本方去川贝对治疗孕妇妊娠尿潴留有良好疗效。

服法:水煎服。原书有记载,怀孕七个月服一剂、八个月服两剂、九个月服三剂、十个月也服三剂,要临产时再服一剂。

禁忌:阴虚血热者忌用。

在臨床上「保產無憂方」事實上應該是臨產保胎順產的方劑,可幫助足月、快生產的孕婦順利,但不足月的孕婦吃了,有可能會引發小產,所以孕婦不可過早服用,最多只能在懷胎6、7月以後才開始服用,且剛開始服用次數也不能太頻繁,直到預產期前才能多次服用,以免適得其反。

除幫助孕婦順產之外,中醫也常將「保產無憂方」用於糾正胎位,對於胎位太高,或腹皮太緊的孕婦有不錯的效果,但對胎位下降、有早產之虞的孕婦,則是一大禁忌。

中藥安胎方泰山盤石飲;

基本上,不是每個孕婦都需要中藥安胎。中醫安胎是通過調理媽媽的臟腑、氣血及衝任諸脈,使準媽媽全身機能得到改善,讓胎寶寶自然得以安養。雖然中藥安胎沒什麼副作用,但中藥也是藥,藥性會經母體而被胎兒吸收,若孕婦的營養充足、懷孕過程沒有身體上的不舒服,胎兒發展正常,不一定要服中藥保胎安胎。

若孕婦有妊娠腹痛、胎漏(陰道出血)、胎動不安等情況,需要服用中藥安胎,仍需由中醫師辯證論治,依據腎虛、脾腎兩虛、血熱和血瘀等體質,量身調配,處方具補腎健脾、滋陰清熱、益氣活血、清熱養血等功用的方劑。

【泰山磐石飲】

● 藥材:人參1錢、黃耆1錢、當歸1錢、川續斷1錢、黃芩1錢、白朮2錢、川芎8分、芍藥8分、熟地8分、砂仁5分、炙甘草5分、糯米5公克。

● 說明:人參、黃耆、熟地可益氣養血,白朮健脾燥濕,當歸、白芍養血和營,續斷補益精血、滋養肝腎,川芎活血行氣,黃芩清熱安胎,砂仁理氣安胎,糯米平補脾胃,甘草調和藥性。此方可用於氣血虛弱、沖任失養、胎元不固的患者。

守護胎兒!生活習慣比中藥更重要

除了中藥安胎,日常習慣才是影響胎兒健康的關鍵。孕婦一定要養成規律作息的習慣,每天睡足8小時,不過於貪睡,適度活動,注意個人衛生,適度運動,但不宜提掣重物或攀高履險,更重要的是保持心情愉悅。飲食上,則要避免菸酒、咖啡、熱性食物,以免造成胎動不安。

另外中醫婦科認為:“胎前宜清。 ”黃芩味苦性寒, 為清熱安胎的主要藥物。黃芩湯用黃芩配芍藥、甘草、大棗而成, 能治各種里熱腹痛證。 婦科借用作清熱安胎的基礎方, 可與下列諸安胎藥配合同用。

和胃糯米與砂仁

妊娠早期常見有胃氣不和之嘔吐惡心、不思飲食等惡阻之證。 和胃安胎是首選之法。砂仁芳香和胃, 善于安胎止嘔, 故以臨床所常用。 輕者單用本品, 味嚼碎含咽, 芳香可口, 亦同與其他藥伍用。 中成藥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惡阻。 糯米多膠黏之性,既可養胃又能安胎, 民間有用苧麻10g,糯米30g~50g, 煮粥食之, 可常用食療保胎法。

健脾安胎用白術

孕婦的脾胃健強, 胎兒的營養充足,胎氣自固。 反之, 若孕婦脾胃虛弱, 易于損傷胎氣。 健脾安胎比和胃重要。 白術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藥物。 《備急千金要方》早有用白術配黃芩、白芍藥安胎之專用方。后世有安胎白術散、健脾資生丸等方, 都以白術健脾安胎為主的。

補氣黃芪與黨(人)參

母體元氣充沛, 胎氣自然牢固。 如果孕婦元氣不足,會出氣中氣不足, 小腹有下墜感, 或見小便不通等癥狀。 補氣安胎是常用大法, 黃芪、黨(人)能是常用的補氣首物。 香砂六丸中就由人參、白術、砂仁等藥配合而成,既可健脾、和胃, 又能補氣安胎, 故為治妊娠惡阻的中成藥。 補中益氣重用黃芪、黨(人)參、白術等藥配升麻、柴胡而成, 使中氣上升;對妊娠轉胞、小便小通, 或有小腹下墜感者甚為合適。

養血用:熟地,阿胶,白芍,当归身。

母體的血液是維持胎兒生長的重要物質。

氣血虛瘀孕婦保胎較難懷孕前三個月的孕婦狀況較不穩定,體質虛弱者容易發生流產問題。流產前兆包括腹痛、出血、腰痠等。常見於「氣血虛」體質者,或者因不當外力、跌倒等因素,造成「瘀證」現象。有流產現象應配合安胎調養。

中醫認為,孕婦「氣血虛」容易讓胎無法穩定住,有貧血現象,臉色白,身體單薄,易頭暈。還有,不當外力、跌倒、摔倒、情緒、提重物,也容易造成出血問題。中醫辨證安胎調養,若有「氣血兩虛」現象,常見臉色蒼白,常頭暈,身體瘦小,腹痛,不正常出血,脈弱,舌淡苔薄白,可配合補氣養血,以固胎飲加減,可加上杜仲、續斷,加強固胎養血。体弱有孕,胎气不足,食少无神或胸胃时痛而加呕吐者,桂附姜三味,服之不但不会伤胎,而且安胎之至,无上妙品也。凡温病,暑病,阳明热燥证,又当禁忌。

若屬「氣滯血瘀」者,可見面紅耳赤,腰痠,有出血,有血塊,脈細數,舌淡紅苔白,可配合活血化瘀調理,可用血府逐瘀湯加舉元煎加減,可加杜仲、菟絲子、續斷、阿膠,活血養血,化瘀。

懷孕期間中藥使用上,應注意避免使用到瀉下藥大黃,或芫花、附子等有毒性、藥效較強的中藥。穴道治療上,針灸对於急性漏胎出血多可急炙隱白(双)並服用保險子每六小时一粒共服/\粒立效,斟取足三里、三陰交(補)、百會、合谷(平或瀉)、中脘穴,幫助安胎養血,補氣。臍針8,9,1,2号也是特效穴。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