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笑着“听话”,越来越聪明,这几个妈妈太有招儿了!

時間:04/22/2019 瀏覽: 4158

对成人来说,游戏意味着休闲,但对孩子而言,游戏却是工作。


在和很多父母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让父母很纠结、很矛盾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心里认同要爱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自由等理念,但是遇到孩子拖延磨蹭、不写作业等场景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催促、吼叫甚至打骂孩子,父母们都说快崩溃、分裂了。


我很理解、心疼父母的这种心态,这种情况我笑称为“心中充满爱与自由,口中却忍不住怒吼”,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问问父母,你平时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吗?


父母听到“游戏”两个字,有时候会无力地说:老师,我都这么着急、焦虑了,哪里有心情和孩子玩游戏呢?其实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如果我们不会用孩子的语言和他沟通,说得再多,管得再多,也达不到效果,那就像是用外语和孩子讲话,孩子很难和我们沟通、配合。



想一想,孩子小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开始运用“游戏”这种语言了,我们凝视孩子,微笑着用手里的玩具和他们互动,孩子也咯咯地笑起来,亲亲、抱抱、举高高,和孩子享受心联结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多么幸福啊,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却淡忘了这种语言,而和孩子的联结也渐渐发生断裂:

孩子不喜欢刷牙、洗脸,再催促也是磨磨蹭蹭

去幼儿园的路上,孩子就开始大哭,不让你离开

和小伙伴玩的时候,孩子会抢东西、发脾气,不会社交

孩子回家不想写作业,遇到难题就想放弃,没自信

……

这些时刻总是让父母烦躁、焦虑,但如果我们学会游戏,那么既能放松自己的心态,享受亲子时光,还能够解决大部分的养育挑战,最终和孩子“重建联结”。



也许你会想: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来看看这位妈妈分享的故事:


这位妈妈和我们很多父母一样,她说我尽管完全接受“要理解孩子”的观念,但还是需要具体的方法来面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她说,三个月来,儿子每次洗完澡都会光着身子钻到床底下,我们试遍了所有“理解孩子”的方法,但结局还是只能由爸爸把他硬拽出来。不过后来她找到了游戏的应对方法:当儿子钻进床底下后,我在床边爬来爬去,说:吱吱吱,我是小老鼠,我在找奶酪,哎呀,怎么床下有一只猫啊!猫大哥,求你了,别吃我!我边求饶边发抖,结果还是“被猫抓住了”。一阵大笑后,我和儿子各得所需。


困扰了三个月的问题,原来就是这么简单、轻松地解决了,原来在放纵和控制之外,我们还有一种视角,那就是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互动、联结、合作。


可是在我们以往的观念中,有时候会觉得游戏和学习是对立的,游戏和规则是对立的,游戏甚至和教育是对立,然而研究证明,游戏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自信心和情绪智力。



那么游戏究竟是如何在家庭中解决问题的呢?


幼儿园上学,

游戏让孩子不拖拉磨蹭(3-6岁)


我女儿还在幼儿园时,发明了一个很棒的游戏,使我不用真的大喊大叫着提醒她上学不要迟到。一天早上,她下楼来,在门后躲着,轻声地跟我说:“现在假装我还在楼上,我们就要迟到了,你真的很生气。”我言听计从,对着楼上吼道我们要迟到了!我现在很生气!”


她这时躲在门后,捂着嘴窃笑。我假装威胁说“你最好赶快下来,不然我就扔下你不管了,我自己去大橡树幼儿园了!”她忍不住大笑出来,我只当没听见,气哼哼地出门,她跟着溜出来,但我还假装没看见让她走到了前头。


她坐进汽车后,我又自言自语地表演说:“气死我了!如果幼儿园老师问:“艾玛呢?我就跟他们说:“她还没穿好衣服呢。所以我只能自己来了!”她一边咯咯地笑个不停,一边又极力掩饰真在我旁边的事实。


艾玛让我体会到,上学前的紧张准备也可以很有趣。这个假装生气的游戏,让我无需大声吼叫,不用真生气,做个游戏,就可以让孩子的上学准备做得更快。



看病吃药,

游戏让孩子释放恐惧(4岁)


因为儿子一度很怕滴眼药水,所以我们尝试玩“停走停”的游戏。玩的时候,我拿着眼药水从房间的另一头慢慢地走向他,他说“走”我就走,他喊“停”我就立刻停,只要他喊“停”,我就会被“定住”,每次他都乐得前仰后合。


要知道,以前他可不是这样,只要一看见我手里拿着眼药水,他就紧张得不行。当我终于走到他身边时,我问:“滴一滴在你的鼻子上,怎么样?”他说好。眼药水在鼻子上痒痒的感觉又让他咯咯乐起来。很快,他主动提出滴一滴在眼睛里,之后又让我滴另一只眼睛。真是太棒了!


上课走神,

游戏让孩子提高专注力(3-9岁)


父母与老师在孩子无法专注时会觉得绝望,甚至会直接冲到药柜里去拿药,而我也可以试试游戏的方式,那就是每天安排几个时段,让孩子来玩一种叫做“自我调节”的游戏。


这个游戏的基本做法是,让孩子跳,跑、摇、舞,做跳跃运动,或者投入任何重复性的律动,然后你再指定频率,让孩子迅速转换,比如:快一点,慢一点,慢一点,快一点,超级快,右边、左边、右边,用左脚跳,现在换右脚,两只脚……情绪控制障碍,是当今很多孩子的问题,特别是男孩,而这个游戏也是治疗孩子情绪控制障碍最好的游戏之一。



爱发脾气,

游戏帮助孩子管理情绪(9岁)


斯科迪是一位9岁的小男孩,每当妈妈说他“管不住自己”的时候,他都会被激怒。尽管在客观上妈妈说的是对的,但这类话让斯科迪感到羞辱,他的行为也因此更加失控。


后来,他妈妈换了一种说法,提醒他说“生气测量计快要升到100了”,而斯科迪就会注意到自己的情绪,然后和妈妈一起想办法来降低情绪的强度。如果大人不对孩子的情绪加以评判或指责,而是用游戏的方式,那么孩子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


手足之争,

游戏让孩子学会协商合作(3-9岁)


只要有两个孩子,就会有争吵:玩具、遥控器、大的那块蛋糕等,都是他们争夺的对象。我最常用的回应方式,是抓起玩具就跑,于是两个孩子就会联合起来对付我。我不会总这样做,因为他们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协商。


但是孩子陷人冲突时,把我自己变成箭靶会有助于他们走出冲突。假如他们在打架,我就说“你们肯定打不到我!”然后跑出房间,假装害怕得要命,如他们在争吵公平的问题,我会愁眉苦脸地说:“我一次都没轮上,这才不公平呢。”或者,我抓起把叉子说:“这把叉子我谁也不给,谁也别想用!”


我的加入就像是个鱼饵,孩子有时会来,有时不会咬。但是如果他们来咬,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把自己所关注的手足相处的问题引入到游戏中来。


游戏的应用还不仅如此,尤其是互动性强的体能游戏(比如打闹游戏)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情商更高、更受欢迎、更有同理心、身体更健康,也更快乐。



这并非夸大其词。


打闹游戏:提高智商

●玩打闹游戏时,孩子大脑中的多个区域被激活,包括负责运动协调、创造力、情感依附能力的神经通路。


●评测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重要方式是,观察他在新的陌生环境中的反应。而打闹游戏能训练孩子应对各种不确定性,让大脑的应变能力、学习能力更强。


打闹游戏:提高情商

●情商,简单地说是管理自己情绪和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年龄小的孩子又普遍缺乏这种能力。这时, 打闹游戏可以帮上忙。


●在一场适度的打闹游戏中,你和孩子不断经历情绪亢奋和冷静的循环,非常有助于孩子学习控制激烈情绪。


打闹游戏:提高社交商

●肢体互动和游戏,是孩子,尤其是男孩表达喜欢的重要方式。


●领导力或协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双赢”:每个参与者都必须有所收获。而打闹游戏正是帮助孩子理解这类抽象概念的很好途径。


也许你也发现游戏的好处,可是已经和游戏远离的我们,有玩的心,却没有玩的方法和能力,如何做一位有趣会玩的家长引导孩子呢?学堂辅导员给你支招:



父母学堂导师瑞妈——《游戏力》推荐语



游戏,是引导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主导活动,尤其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讲,游戏是最佳的教育途径。


我们很多家长在构建亲子关系的时候,当所有的教育行为落到实处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是一个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的家长。少了一颗童心未泯的心,不单单是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玩, 更多的是没有一个放下焦虑,轻松幽默的心态来跟孩子相处。


在我们解决了一些基本教育认知的时候,《游戏力》这套书可以有效帮到家长学会用笑声,去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甚至可以用游戏来帮助孩子战胜童年焦虑。推荐这套书,不是鼓励家长 们去生搬硬套所谓的游戏技巧,更多的是,提供更广阔的视角来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


《游戏力》畅销套装(全3册)包含:

《游戏力: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

《游戏力2: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

《亲子打闹游戏的艺术》


本书获得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NAPPA),长期占据当当网亲子家教类前3名,数十万父母实践,好评见证,众多中外专家口碑推荐。



作者简介:劳伦斯.科恩博士(Lawrence J.Cohen,Ph.D.)美国心理学家,专长为儿童游戏、游戏治疗和亲子教养。在临床工作中处理各种儿童、家庭、婚姻、受虐问题,让他深刻认识的人与人之间联结的重要性,也致力于将这些经验加以领悟以推广。


这本书充满了智慧!科恩博士生动展现了游戏的风采……他直接针对父母心中的难题和困惑提出了大量思考和建议……书中随处可见的生活趣事,不仅传递着乐观和包容,而且体现着对孩子与父母双方的深刻理解……他提供的游戏方法是那么简单,而效果却又那么显著……热切期望父母们从本书中获得启发。

—— 惠芙乐(Patty Wipfler)

《倾听孩子》作者


一本“焦虑父母”的福音书!焦虑,是一项全身心的“运动”,因此科恩博士在书中建议父母:少说、多练。少讲道理,多引导孩子关注当下的身体感受,才有疗愈效果。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大量真实、鲜活的亲子故事和缓解焦虑的游戏方案。

——美国《出版人周刊》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挑战,忙到让我们忘了如何享受亲子关系,这本育儿书,支持我们在欢笑中帮助孩子成长,也帮助父母充电,如果孩子可以从父母身上,学会“笑对人生”的轻松态度,那将是他最大的财富之一。


来源:尹建莉父母学堂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