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地標「城中城」 經濟效益待檢驗

時間:04/29/2019 00:00 瀏覽: 3680

紐約市哈德遜城市廣場3月中開幕,由露天階梯與走廊交錯而成的16層樓建築「容器」因造型特殊,儼然成為紐約新地標。

新地標 「城中城

近一個月來,紐約最熱門打卡景點莫過於哈德遜城市廣場(Hudson Yards),一座由露天階梯與走廊交錯而成的蜂巢型建築在網路上爆紅,儼然成為紐約市新地標。

這座名為「容器」(Vessel)的建築高16層樓,在摩天大樓環繞的廣場中央有如別緻的銅製花瓶,順著數百級階梯登高俯瞰內部則有如迷宮。出自英國鬼才建築師海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之手的設計別具巧思,在不新奇就等著被淘汰的紐約一炮而紅,確實有獨到之處。

訪客忙著拍照留念時,幾乎不會想到「容器」造價近2億美元,由13座建築構成的哈德遜城市廣場更耗資250億美元打造,而且納稅人血汗錢貢獻良多。

哈德遜城市廣場位於曼哈頓中城西區,緊鄰哈德遜河與人氣鼎盛的「高架公園」(High Line Park)北端起點,過去是鐵路調度場和廢棄工廠與倉庫所在地。歷經近20年規畫與開發,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改變了曼哈頓天際線,紐約也多了一處充滿繁華氣息的商業區。

這項造鎮計畫號稱紐約繼1930年代洛克斐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以來最大地產開發案,3月中開幕的商場吸引眾多知名品牌設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華納媒體(WarnerMedia)等企業也已決定進駐,辦公大樓全數完工後,預計湧入逾5萬名員工。

為了這塊城中城,紐約市與州政府不惜投下數十億美元公帑延伸地鐵7號線,並向開發商與企業界大方提供稅務優惠,以期帶動就業、活絡經濟。

不過,政府以稅務優惠吸引企業進駐最近半年才在紐約掀起爭議,紐約客肯定記憶猶新。

去年11月,電子商務巨擘亞馬遜(Amazon.com)宣布將在紐約皇后區長島市(Long Island City)設立新園區,承諾投資25億美元、創造2.5萬個就業機會。但紐約州和市為此提供30億美元稅務優惠,掀起反彈聲浪,促使亞馬遜今年2月打退堂鼓,放棄進駐長島市的計畫。

光看政府補助,亞馬遜胎死腹中的投資案和哈德遜城市廣場相比有如小巫見大巫。根據公開紀錄與紐約新學院(The New School)去年11月的分析報告,哈德遜城市廣場獲得的稅務優惠和政府補助已達60億美元,絕非開發商號稱的「自籌資金」。

支持哈德遜城市廣場建案的人士認為,政府補助有利於打造全新商業區、帶來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創造的長期紅利遠高於政府拿納稅人血汗錢提供的補貼。

反對陣營則以批評亞馬遜進駐的相同理由,抨擊政府親商政策獨厚富有企業,並主張業者應自行負擔開發費用,不該要求並仰賴政府補貼。

哈德遜城市廣場3月15日開幕時,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在新聞稿中對補貼隻字未提,僅表示開發案帶來大量就業機會、新綠地和拓展到曼哈頓西區的交通網,州長古莫(Andrew Cuomo)也強調哈德遜城市廣場為紐約客創造更多就業與經濟機會。

為凸顯經濟效益,哈德遜城市廣場兩大開發商也宣稱,興建時已為紐約市地區生產毛額(GDP)貢獻超過100億美元。

在進步主義思潮日益抬頭的紐約,民意代表愈來愈關注政商勾結與潛在利益衝突,企業享受補助之餘是否兌現增加就業和政府稅收的支票,也受到嚴密檢視。

從亞馬遜園區進駐長島市踢到鐵板,到學界探究人民為光鮮亮麗的哈德遜城市廣場付出多少成本,稅務優惠與經濟發展如何取捨,納稅人血汗錢怎麼花才值得,一向被視為資本主義首都的紐約正掀起一波波反思。

圖片翻攝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