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之前的最後住所:印度聖城瓦拉納西

時間:07/09/2019 00:00 瀏覽: 4321


印度教徒「往生」之前的最後住所:印度聖城瓦拉納西 Varanasi


成百上千的印度教教徒在瓦拉納西生活長達數年,他們在等待死亡的來臨。

對印度教徒來說,瓦拉納西是世界上最神聖的城市之一。古代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中的五位主人公、即潘達瓦五王子(Pandava princes)贏得了繼承戰爭後來到了伽屍(Kashi),即貝拿勒斯(Benares)或瓦拉納西(Varanasi),為他們戰時的罪行贖罪。數世紀來,尋求解脫往生的人們都會來到印度北部的這個城市。

印度教經文說,在這裏死去並在神聖的恆河(Ganges)岸邊火化能讓你打破輪迴的循環,獲得救贖。曼尼卡尼卡河壇(Manikarnika)和哈瑞希昌德拉河壇上(Harishchandra ghats)的火葬柴堆不停地燃燒,河壇的台階通向恆河。河水被工業污染和人類排洩物染成了灰色。人們認為這裏的河水可以洗去身上的罪惡,即使是罪大惡極的人也不例外。遊客和朝聖者乘船經過河壇時,可以看到祭司和死者家人在焚燒肉體冒出的濃煙中低聲念誦經文,期望死者的靈魂能從肉身中解脫。



在慈善組織和商業團體的資助下,瓦拉納西設立了一些指定的旅舍,稱為「救贖之家」,專門為來伽屍生活和等死的人們提供服務。這些等死的人被稱為「kashivasis」。往生客棧(Mumukshu Bhawan)是這類旅舍中最古老的一所,116個房間中有40間被分配給了來這邊等死的人。旅館運營經理阿加沃爾(VK Aggarwal)解釋說:「我們每年都會收到大量的申請,但由於房間數量有限,而且這些人有可能一待就是幾年,我們不可能接受所有的申請。」他補充說:「我們會優先考慮那些看起來更需要幫助,有能力負擔自己的開支,去世後有親戚負責照顧和辦理火葬儀式的人。我們不接受60歲以下的人。」

申請者根據個人能力支付大約10萬盧比(約1135英鎊)的捐款就能分到一個房間,在那裏住到死亡來臨。阿加沃爾說:「我們不提供食物,伙食需要他們自己解決。如果有人覺得無法承擔費用,管理人員就會出面提供幫助,比如火葬。」

有些房間要大一些,配有空調和做飯的地方。浴室是共用的,還有順勢療法和印度草藥治療中心,以防有人生病。住客們可以僱人幫忙做飯和打掃衛生。蓋雅麗·德維坐在我身邊,身邊放著一台舊晶體管收音機。她告訴我,她每天念誦祈禱文,和其他住客聊天。

解脫之家(Mukti Bhawan)是另一家等死客棧,位於瓦拉納西一條窄巷子裏,其設置與往生客棧完全不同。某天下午,我們坐在管理人舒克拉(Narhari Shukla)的辦公室,他說:「人們來這裏是為了贖罪。這裏不是酒店。要空調這樣的奢侈品做什麼?」

「解脫之家」最多只能住15天。如果病人在這段時間內沒有死亡,會被禮貌地要求離開。「不過也有一些例外。經理有時會根據員工的健康狀況延長居住時間,」舒克拉說。

客人們每天要支付20盧比(23便士)的電費,並且要花時間祭拜神。客棧裏有一個小神廟,每天都有人唱誦拜讚歌。旅館禁止打牌、縱慾和吃肉、雞蛋、洋葱和大蒜等印度教某些教派認為不潔淨的食物。

12月至2月這段寒冷的日子裏,旅館會迎來大量住客,5月至8月也是如此,因為高溫會使體弱多病的人很煎熬。「我們接待的住客中,有一些離開後又活了兩年。有些人在這裏等了兩周後回到家就死了。一切都是天意,真的,」他指著天說。「如果神不願意,你可能會在伽屍待上幾年都不死。」

「我們不懼怕死亡。我們是慶賀死亡。人們是帶著希望而不是恐懼來到這裏,這裏是濕婆神之城。」根據印度教徒的說法,濕婆是毀滅之神,他為了再創造而毀滅。當地有句老話說:「欲上天堂,必先死去。」

文章摘自: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tra-48882752
圖片翻攝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