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世界遺產之美
峇里島作為印尼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度假勝地,撐起該國觀光收益的脊梁,每年為國庫進帳至少194億美元,不過很少旅客知道,峇里島除了有濃厚印度教色彩、海邊度假天堂之外,其文化景觀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絕對值得旅客前往體驗。
峇里島自9世紀流傳至今的「蘇巴克」(subak)稻田水利系統,包括占地近2萬公頃的5處水稻梯田與寺廟,201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帕克利桑河(Pakerisan River)流域內的烏布(Ubud)「德哥拉朗村」(Tegalalang village)是其中交通較容易到達的梯田,附近的皇家廟宇「塔曼阿尤寺」(Pura Taman Ayun)是當地最大的水神廟,為居民的信仰中心。
德哥拉朗高地錯落、層次分明的梯田,在旅遊旺季每天能吸引3000名遊客造訪,不少腦筋動得快的農家或商人在田內設置「網美打卡」景點,或邀請遊客付費坐上高空鞦韆,帶他們俯瞰寬闊的藍天與綠野。此外山間小路也建滿整排的景觀咖啡館與餐廳,入內就能一睹壯麗的田園風采。當地導遊Sada指出,這裡的稻作一年三獲,10月前來的話,稻作已經長高,能看見如同油畫般的濃綠美景。
「蘇巴克」是一套融合峇里島宗教與農業文明的生態灌溉系統,引導河水從山頂積聚,經過各地廟宇,自然往下流到綿延的丘陵與平地裡,滋潤5處梯田景觀、逾1萬9500公頃的土地,在沒有任何農藥與殺蟲劑的使用下,產出當地主食──米飯。
「蘇巴克」包含保護水土的森林、水稻梯田景觀、連接稻田的運河、暗道、堤堰,以及各式規模的廟宇。這是一種永續性的水利系統,村落組織與廟宇懷抱著尊重天地與自然的精神,平等地分配用水,使當地農業社會的關係更為緊密。最初,「蘇巴克」指的就是水利系統中處於最顯眼位置的廟宇。祭司定期主持祭祀、祈雨儀式與藝術表演,祈禱風調雨順與豐收,因此收穫的稻米被視為神賜予的禮物。
「蘇巴克」對峇里島人來說,不僅是支撐農業文明的根本,也是他們「天地人三界和諧」(Tri Hita Karana,印尼語意為「幸福三要素」)共存的哲學展現。通過這種信仰,他們認為人類與土地、諸神三者之間,存在共生、共存、共榮的關係。
印尼其他世界文化遺產包含:9世紀佛塔「婆羅浮屠」(Borobudur)、東南亞最大的印度教廟宇「普蘭巴南」(Prambanan)、保護世上最大蜥蜴「科莫多龍」的「科莫多國家公園」(Komodo National Park)、擁有世上最大低地雨林的「烏戎庫隆國家公園」(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爪哇猿人的故鄉「桑義蘭早期人類遺址」(Sangiran Early Man Site)、「洛倫茨國家公園」(Lorentz National Park)、蘇門答臘熱帶雨林(Tropical Rainforest Heritage of Sumatra)。
文章摘自:風傳媒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