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09/27/2019
瀏覽: 2450
最近有部纪录片,真的特别火《他乡的童年》,这几天在家休养,我才终于找到时间追了一遍。
导演和主持是知名记者周轶君。很多人知道周轶君,是看《圆桌派》《锵锵三人行》,以及她战地记者的身份,在枪林弹雨中,记录下很多真实的瞬间。
以前我印象中的的周轶君,很刚硬,也很有才华,可以说是智勇双全。
而在这部纪录片里,我却看到了她做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心里最柔软和困惑的地方——为孩子的教育所焦虑。
她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走访了5个教育氛围截然不同的国度——日本、芬兰、印度、以色列以及英国,然后再回到中国。
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的讨论,聚焦这6个国家教育上的独特之处,来反思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老实说,一开始我看完这个纪录片,和很多读者感受一样,更多的感觉是焦虑和无力。
因为纪录片中展现的,几乎都是各个国家最优秀的学校,对教师等相关配置的要求很高。
而要想在国内让孩子体验到这样的校园教育,对咱们大部分普通家长来说,几乎是望尘莫及的事情。
但今天丹妈分享这篇文章,不是贩卖焦虑,而是创造希望。在看这部纪录片时,我发现其实许多教育理念,对我们的家庭教育都很有借鉴启发意义。总结出了以下8个点,学校和大环境或许很难改变,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关键是让学习不要那么“一本正经”
在周秩君走访的几个国家里,都让我们看到了,有很多突破我们常规认知的“学习”。
在印度的贫困地区,围坐在一些电脑前的孩子,可以自发地查询知识、学习英语,孩子像拥有了魔法。
在创业大国以色列,孩子们会花很多时间研究一些创业项目,他们是一个个年轻的“CEO”,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各种“从0到1”的创造。
而在芬兰,孩子们在课堂上可以吃东西、奇装异服,还可以用倒立等奇葩姿势听课。
而这些另类的学习方式,却效果显着。丹妈觉得,秘诀就在于,他们把学习变成了各种“玩”,让孩子释放了最大的主动性。
比如,在芬兰的一堂主题为《时间、年龄、我》的课上,被采访的拉妮老师能穿插着艺术作品、数学、生物、芬兰语言文学的很多知识融会贯通;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时间,她更是把课堂扩展到疗养院,带着孩子们在和老人的互动中,更深入去理解课程的主题。
在这种“玩中学”课堂上,孩子不是被填鸭知识,而是不断被点燃了兴趣,主动去探索学习。
一点启示:自主学习的“奇迹”背后,其实是身为老师、家长的我们,要费心思去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去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的热情;学习的小船,只有在快乐的海洋上,才能乘风破浪。
比收获知识更重要的
是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在几个国家的教育氛围里,我看到了一个最突出的关键词——独立思考。
在印度的课堂上,老师会和学生辩论,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
当孩子在网络查询到一些信息就信以为真时,老师会告诉他们,你应该再查一些相反的信息,对比一下,再得出答案。
而英国的教育上,也有一个概念,叫“批判性思维”:
一个幼儿园老师分享道:“在我们学校经常用一个“思考拇指”来做提问的手势,代表举手的意思;当孩子说:“我有一个问题”,其他小朋友就会一起说:“是什么?”
这个互动成了学校一个很有趣的场景,背后的意义,就是鼓励孩子去聆听、思考。
而在以色列,他们倡导“虎刺巴”,就是“表达你的想法”;
片子里周秩君参与了一个“没有答案的游戏”,一个教育专家在桌上摆了很多物件,然后大家接力摆上物品,摆上物品时,要说明物品之间的联系。
比如他先摆上一瓶水,然后选择一个纸杯,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是“要把水倒进杯子里”;然后第二个人选择了空调遥控器,联系是,喝水是因为太热了,需要打开空调;然后第三个人,再放上一个车钥匙,联系是,车钥匙和空调遥控器都是黑色的……
他们鼓励把这种联系往疯狂、特别的方向去想,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脑洞,锻炼自己的思维肌肉。
一点启示:世界很广阔,孩子的人生也有很多未知的难题,他们将度过的人生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此独立思考能力,将会是孩子最大的竞争力。 兴趣班不是为了竞争
是为了丰富孩子的人生
在咱们的国内的教育氛围里,兴趣班都弥漫着一股焦虑的情绪,总要争个名次。
但在纪录片中, 当我听到英国的教育专家指着操场上玩耍的孩子说:“他们将来,很少人会真正地去从事板球之类的运动,但他们一定会怀念这些在操场上狂奔的快乐时刻”,才让我真正地去思考起了兴趣班的“初心”。
兴趣班带给孩子的绝不止是技能上的提升:
在专属于孩子的一个以色列创业公司里,孩子们自己做工程、做电子产品,给机器人编程,负责项目公关,寻找赞助商;
14岁的女孩感叹说,自己在做的事,是以前觉得在她这个年龄不能做到的事;而她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可能比学校里的还要多。
而在芬兰的画画课上,更让人豁然明白兴趣班对孩子的意义所在。
当周秩君在为自己画画不好而惭愧时,注意到旁边一个老人非常专注画画的样子。
她问老人:“你是学过画画吗?”老人说:“没有,我只是从小就喜欢画画。现在我们有个画画小组,每周一次画点什么。”
拉妮老师告诉周轶君,在芬兰,画画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表达自己。
周秩君被触动到爆哭,她说:“我们总是被说,你这个不行。当你的人生中有一项爱好,你永远不会孤单、不会绝望,这真的很宝贵。”
一点启示:学习是为了生活,不管我们的孩子将来能不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们希望他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兴趣会丰富孩子的人生,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力量。
要让孩子拥抱大自然
感受和大自然的联系
几乎每集都会出现一个与自然相关的课堂,芬兰的一堂森林课,让我印象深刻。
老师发给学生色卡,让他们去森林里找不同的颜色。给他们关键词,让他们在森林里寻找不同的植物,来命名他们的气味。
取名全凭孩子的想象力,完全可以自由发挥。只为了让孩子能全面地感受大自然,更好地珍爱大自然。
而在日本的藤幼儿园,孩子不仅可以亲手触碰洋葱、茄子等植物,还可以给马喂草,生日时还可以骑马绕学校一圈。
藤幼儿园的设计师说,“童年时,我可以在阳台很久,我觉得对孩子来说,感受大自然很重要。”
一点启示: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接地气的孩子,才能拥有最多的“灵气”。
孩子的自立精神,不容忽视
一直都说日本孩子的自理能力强,这次在纪录片中我也再次见识。
片中4岁的小女孩,自己起来刷牙洗脸,刷完会把毛巾整理好,会用手去摁紧水龙头,把折叠凳子收起来;
脱下的衣服会折好,懂得把上衣塞裤子里,穿好衣服就自己爬上桌吃饭,显得自然又利落。
还有一位芬兰的富豪家庭里,当15岁的儿子提出想买一双昂贵的乔丹球鞋,父亲让他自己去打工赚钱。
送一次报纸,准备是3小时,送出去2小时,总共5小时,赚15欧元;
而孩子说,从此他知道了赚钱很辛苦。
一点启示:自立,是让孩子去面对自己的事情,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让孩子真正地“赢在起跑线”。 不局限于学习
从多角度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英国的教育特别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但自信绝不仅仅是给孩子语言上的鼓励;
而是让孩子从体育运动、艺术课、戏剧课等多种渠道来感受自己的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
马术运动员华天谈起了自己的学习经历,说自己的学校有个传统,每个孩子都要订一份报纸。
每天早晨是他们的读报时间,他们安静地阅读,和老师、同学讨论;而这个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增长了见识,也成了自信的来源之一。
在芬兰,有所学校有来自25个国家的学生,老师总是让他们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去广播;
这样孩子们会觉得“你可以做到一些我不能做到的事,你很有才能”,这样,就很好地提升了孩子的自信。
一点启示:当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点,他们就可以撬动自己的人生。而自信心来源多样化的孩子,更容易立于不败之地。
快时代,我们有时需要让孩子慢下来
芬兰的老师提到:“现在的孩子和以前不同,他们有iPad有手机,一切都变得更快了,做为老师,我们的任务,是让他们慢下来,阅读就是其中一种方法。
而印度的老师说,当孩子们过于沉迷于电子产品时,老师会带他们去户外走走,看看鸟,看看树,转移一下注意力,调节自己的状态。
而日本的莲花幼儿园的“狼孩”教育让人印象深刻,老师高亢的表情和语速,孩子竭尽全力地奔跑、喊叫。
这种方式,对激发孩子的生命能量也许是有益的;
但在某种程度上,快节奏其实也让很多人压力增大;
所以日本产生了一个新的职业“感泪治疗师”,让人更感性,去感受自己的个性、情绪。
一点启示:快时代,容易让孩子忽视一些美,忽视一些深度,我们要教孩子适时放慢步伐,让生命更有厚度和质感。 怎样让孩子成长?
让他面对真实,而不是完美
日本藤幼儿园的设计师强调说,“没有什么是必须完美的,但必须是真实和天然的。”
草坪是不平整的,就像没人打理一样;其实园长会在这耕作,这里会有杂草,有花朵。
园长说:“他们就应该在那里,给孩子带来不方便更好,因为这样孩子们就会开始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如果草坪是平的,孩子就不需要操心。”
教室的门特意设计成关不上的,这个设计的意义在于,让孩子明白,做事要彻底;如果你没有做完整,会对他人造成影响。
把水龙头下面的水槽去掉,孩子知道不关上水龙头会被溅到水,就会自觉地去关上水龙头。
一点启示:孩子不能生活在真空里,让他感受到生活里的种种难题,才能让他更多思考,更快成长。 我和朋友讨论这部纪录片,朋友说焦虑,是在于自己没有控制权,被大环境带着跑,很难给孩子像国外这样好的条件和环境。我觉得国情不是一切不合理的挡箭牌。作为父母,不论身处什么条件下,总是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去尝试改变,给孩子更好的。去年给叮当选幼儿园,我把家附近的幼儿园都考察了个遍,想找个如意的学校,但事实很难。最后选的这所相对不错的幼儿园,各方面都不错,唯有缺乏运动场地。叮当是个运动能力很强的孩子,在学校不能满足他的运动需求时,那么就只有在放学之后创造条件带他去各种运动。这也是这部纪录片给我最大的触动,培养孩子,还存在很多其他可能性、其他方式,去做我们想做、能做、且能做好的。下个月中旬左右就是我们的周年庆了,又到给大家海量选书的时候了。我个人见识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所以也想在这里做个征集:
你们有没有看过觉得特别好、孩子特喜欢的书,不管是经典的还是小众的,都可以在留言区推荐给我。因为身体还没完全康复,国庆期间估计也是不出去玩了,窝在家里看书也是件享受的事,也和出版社争取好价格。
来源:丹妈读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