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脸书推美版微信支付 为何美企纷纷模仿中国?

時間:11/15/2019 瀏覽: 4064


在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微信与支付宝坐享移动支付行业的巨大红利,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互联网巨头“眼红”电子支付的未来发展前景。11月13日,据外媒报道,Facebook宣布推出支付功能Facebook Pay,可在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和WhatsApp上使用。

  其实脸书推电子支付并非一时兴起,之前用户就能在Messenger中使用支付功能,这次在旗下所有的社交产品都推出这项服务,可见脸书的发展野心很大,想要打造一个交易的生态闭环。只是Facebook Pay在全球市场的落地会容易吗?

  这次脸书推美版“微信支付”获得外界的高度关注,但也看到除了脸书之外,还有不少硅谷企业在学习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亚马逊、谷歌、Uber跟Lyft等都是其中代表。为何硅谷企业会越来越频繁的 “抄袭”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这其中到底有何趋势变化呢?

  推电子支付有得天独厚优势 Facebook Pay落地加筑脸书护城河的墙



  在脸书推出全新支付服务Facebook Pay之后,周二它的股价涨逾2%,从市场情绪来看,投资者还是看好脸书即将推出的这项服务。对于脸书来说,进军电子支付行业可能只是它的预热,它的更大野心还是放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脸书来说要想做好电子支付服务,其将会具备哪些先天优势呢?

  一、脸书的天然优势在于其庞大的用户体量

  在社交领域,脸书的龙头地位牢牢稳固。根据脸书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9月30日,Facebook月活数为24.5亿,同比增长8%;每日活跃用户(DAU)平均值为16.2亿人,同比增长9%。在全世界已经拥有超过20多亿用户,这么庞大的用户基数是脸书的根基,这也意味着脸书推广Facebook Pay的基数可想而知,同时这也会让它比其它平台更容易获得用户的服务转化。

  二、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增速快脸书入局抓住风口

  近几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增速很快,所向披靡。根据Statista的数据显示,全球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从2015年的4500亿美元一直上涨至2018年的9300亿美元,而2019年预计将达到1.08万亿美元。当下手机支付已经成为当下的主流支付方式,各种应用程序、设备和家电产品都纷纷加入到这一趋势当中,对于脸书来说这个时候入局正好抓住了发展的大风口。



  三、Facebook Pay的推出对脸书来说一举多得

  对于脸书来说,Facebook Pay的落地不仅能够让它在电子支付领域有望获得新的收入来源,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加筑脸书在社交领域的城墙。这道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量,对脸书而言,它能够形成闭环,让消费者因支付产生的金钱储存在平台上,在未来让它赚更多钱;对外除了能够阻击其它支付巨头,更为重要的是也许能防止公司受到来自政府机构的反垄断审查及拆分公司的提议。

  不论是推广这个电子支付服务具有先天优势,还是脸书借这个服务在未来给它带来的实质性好处,脸书推Facebook Pay在市场上还是受到很多支持。不少风投机构也持看好态度,投行RBC Capital 表示看好 Facebook(FB)股票,预计未来一年这只股票能够上涨至少40%。尤其是在脸书推出这种跨平台支付服务之后,在未来更加看好这只股票。

  尽管脸书推电子支付能够让它获益很多,但目前美国市场跟中国市场的支付环境还是有很大差异,Facebook Pay的落地在未来仍然会面临不小的难度。

  Facebook Pay被脸书寄予很高期待

  \但抢占支付赛道头部位置并不易



  今年6月份,脸书试图基于区块链技术,雄心勃勃地推出了加密数字货币天秤币(Libra),但很可惜的是随后这个项目遭到了美国、欧洲多国的强烈反对。对于脸书来说,在天秤币这个项目上折戟以后,后续找到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很关键。这次脸书推电子支付让它规避了不少监管风险,但它在市场上面对的竞争压力却不小。

  一、支付市场竞争压力大,脸书要与头部企业展开正面竞争

  在全球移动支付市场保持高增长的趋势下,行业也已经有不少头部企业在这条赛道占据有利位置。在美国市场,PayPal、Amazon Pay、Visa Checkout占据市场份额前三的位置。在头部平台已经占据很高的市场份额的基础上,脸书的Facebook Pay要想从友商手上抢夺市场难度也会加大。

  根据大摩分析师James Faucette日前发表的最新报告:PayPal在美国的电子支付市场遥遥领先,不算亚马逊的话,美国前500大网络零售公司中有77%使用了PayPal支付;亚马逊的Amazon Pay支付位列第二,市场渗透率约为13%;位列第三、第四位的美国电子支付还有Visa Checkout、谷歌的Google Pay。继PayPal、square之后,Google Wallet和Apple Pay的加入让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更加剧烈。

  二、美国支付市场在慢慢培育,但脸书要想提高用户支付频率难

  作为全球最瞩目的发达国家,美国虽说经济很发达,但它的移动支付相对中国市场而言还是有点“落后”。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预计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将达到7.33亿人,2020年有望增至7.90亿人。美国市场的移动支付相对而言还是处在发展初期,为何两个地区会存在这么大的差距?

  除去用户数量这个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软性因素”影响,比如消费者的习惯决定了移动支付会受到排斥。首先美国有着强烈的信贷文化且银行体系也比较完善,其次消费者也习惯于去用银行卡或者现金支付,没有足够的激励促使消费者完成从卡片支付到移动支付的转换。对于脸书来说,这个因素其实是需要它在前期去培育的,尽管在未来美国地区的用户移动支付会增长,但目前还难以达到质的突破。

  三、海外市场移动支付潜力大,但Facebook pay落地受到政策影响颇大

  对于脸书来说,推出电子支付服务它面对的市场就不仅仅局限在美国市场,海外市场很有可能会成为它日后发力的重要市场。海外市场虽广阔,但脸书的电子支付算是金融业务之一,要想更快的在海外落地就会面临更多政策因素束缚。

  一方面外国企业要想在其它国家建立资金池,这是非常敏感的,可能会有不少国家禁止这一行为,此前微信和支付宝的世界性推广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脸书在未来也会遇到这个政策上的影响;另一方面Facebook pay未来能否支出跨国结算很关键,这关系到它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海外支付需求。尤其是每个国家经济政策不同,如果不支持跨国结算,想要产生更多异地支付很难。

  这次脸书推美版“微信支付”也难免会让外界拿它跟腾讯的微信支付作对比,除了这个关注点之外,我们也看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美国互联网企业纷纷“模仿中国”。之前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提出了CFC,即Copy From China,中国互联网不再微创新,不再山寨,为何越来越多硅谷公司开始学习中国?

  美国互联网企业纷纷“模仿中国”

  为何中国互联网模式在美吃香?



  在这几年,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不少硅谷企业在学习中国的互联网模式,这次美国脸书推电子支付也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除去电子支付之外、亚马逊也有推阿里版的支付宝,谷歌学习百度推智能音箱的软硬一体化、Uber跟Lyft推出的外卖业务学习美团、甚至现在热门的直播、短视频也有不少的学习者在学习YY跟斗音。

  之前罗超频道就曾写过一篇文章名为《从Copy to China到to China Copy》,这篇文章也是在讲述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硅谷企业在学习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并未他们学习之后业务也做的很好,这说明中国的互联网模式在美国市场也还是吃香的。正是由于让不少硅谷企业尝到了复制甜头,这也是为何全球互联网巨头也来学习。在美国企业纷纷学习中国互联网的背后,到底有何优势?

  1、 中国互联网企业比硅谷企业更懂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为何能够推出各种多样化的产品服务?这是因为中国企业会根据用户不同的属性、特征和需求为出发点,更好的在产品上更细化,比如娱乐社交有直播、短视频、音乐平台、音频平台等等。中国互联网公司更懂用户的需求,因此能够让他们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产品的推出也更符合本地需求。同时在出海方面,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会因地制宜根据当地需求来推产品,而不是直接套用在中国的产品。

  2、 中国互联网公司比他们更善于打造所谓的服务闭环

  一提到国内互联网巨头,生态这个词算是他们的共同标签。国内互联网公司不论是BAT还是美团、京东、滴滴这样的巨头,他们都很善于构建超级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用户可以在一家公司就可以得到不少上下游服务。以美团为例,它在美国实际上没有一个具体的对标企业,但看上去又是Groupon(团购)+Yelp(点评)+Grubhub(外卖)+Kayak(旅游) 的结合体。从这一点来看,在打造生态方面,国内互联网企业要远远优于硅谷企业。
  随着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扩大,尤其是在美股市场获得越来越多投资者关注,这也吸引到了不少硅谷企业的眼光,学习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也给他们带来发展出路。在硅谷企业纷纷效仿学习的背后,这也是在肯定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尤其是逐渐摘掉“山寨帽子”之后,受到越来越多认可,这也让他们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有底气。


来源:美股研究院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