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冬春季節的常見症狀,常見于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多數咳嗽兩、三周後可自愈,一部分嚴重的咳嗽遷延數周、數月不愈,直至演變成慢性支氣管炎。咳嗽不僅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還打擾家人、同學、同事的工作、學習、和休息。西藥對於這種嚴重的咳嗽往往效果不彰。根據中醫理論、前人經驗以及長期臨床實踐,我們總結了治療咳嗽的三個方法,看上去有些矛盾,實則對立統一,相反相成,妙法存焉。
第一,散收同用。肺的基本生理特點是宣發肅降。所謂宣發,就是開宣、發散、升擧的作用。所謂肅降,就是收合、縮降、清肅的作用。外感風、寒、熱等外邪,或因風寒束閉肺氣,或因風熱壅閉肺氣,導致肺氣不得開合宣降,造成肺氣上逆,咳嗽、胸痛、甚至氣喘。治療方面既要解除外邪閉肺,又要幫助肺氣收降。解除外邪閉肺當用辛味藥物發汗解表,如:桂枝、防風、羌活、荊芥、生薑之類。而助肺收降則當用酸味藥物收斂肺氣,如:五味子、烏梅、訶子之類。這兩類藥物不見得等量,而是要有重點。越是早期,伴有發熱、鼻塞、怕風、畏寒等表証的階段,發汗解表藥的比例越大。越是遠離急性期,少有表証的階段,酸收藥的比例越大。
第二,寒熱並擧。如果全身的病症的寒熱虛實是一致的,治療起來最容易,直需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即可。然而,實際臨床上有很多情況是複雜的,全身與局部的情況未必一致。咳嗽就是這樣。往往是全身的寒象與肺這個局部的熱証並存。此外,能解除肺氣閉塞的藥物大多是溫性、熱性的,而常用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往往是寒涼的。非溫熱藥物無以驅除寒邪,開宣肺氣;非清熱解毒藥物無以抑制病源,解毒消炎。寒熱兩類藥性味相反,相反相成,共奏消炎止咳之效。至於兩類藥的比例,則因証型和天氣寒暖而變化。風寒咳嗽,寒冷地區,以及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四個節氣,多用生薑、乾薑之類;風熱感冒,溫暖地區,以及小雪之前、立春之後,多用黃芩、梔子、銀花、連翹、射干之類。一方面,辛溫散寒的藥物可以幫助開宣肺氣,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環,令清熱解毒藥效力倍增。另一方面,溫熱藥可以保護腸胃,防止、減輕苦寒藥敗胃之弊。可謂是兩全其美。
第三,攻補兼施。扶正驅邪是中醫治療外感病的縂原則。人體有很強的自愈能力。在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正氣的作用佔主要地位,藥物的作用居輔助地位。病在急性期,如果是在正盛邪實的情況下,不必用藥扶正,只需攻邪,邪去正自安。但是,假如外邪盛,症狀重,久咳不止,甚至夜不能寐,正氣必虛。在正氣虛弱,免疫低下的情況,無論抗生素、消炎葯,還是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中藥都難顯療效。此時,扶正就tei成爲必要的手段。祛風、散寒、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平喘、活血化瘀都是驅邪之屬。所謂扶正,即是補氣、養陰。補氣藥如人參、西洋參、黃芪、黨參、太子參等,養陰藥如沙參、麥冬、百合之類。攻邪藥物中的清熱解毒藥,能夠通過破壞病毒吸附、穿入、複製、成熟的某一環節而直接抑制病毒。扶正藥物,特別是補氣藥能夠激發機體免疫力,通過提高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反應,間接抑制細菌病毒的繁殖,從而間接地達到消炎、止咳的作用。
傳統的中醫治療原則有正治和反治。正治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反治如寒因寒用,熱因熱用。正治適用於疾病的表像與病因一致的情況。反治適用於疾病的表像與病因不一致甚至相反的情況。但是無論是正治還是反治,其適應症的寒熱虛實,以及整體與局部都還是一致的。而臨床疾病並不那麽簡單,常有虛實寒熱錯雜,整體局部相反的情況。對此複雜病証的治療法則,傳統中醫少有系統理論闡述。本文所論散收同用,寒熱並舉,攻補兼施三法,或許可以為複雜病証的治療提供新的視角,開闢新的思路。
孙非(Fei Sun, Ph.D),199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执照针灸师,洛杉矶东国大学(DULA)博士生导师,双运药业CEO。历任DULA董事、附属医院院长、博士班主任,UCLA东西医学中心临床专家,世中联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发表核心期刊文章6篇,参编《中医文化学》规划教材一部,30年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咳喘、痤疮、皮肤病、月经不调、胃炎、椎间盘病,创办双运堂诊所及双运药业,开发痘毕清等新药。
雙運堂聖蓋博診所:626-288-8845(辦),626-235-8403(手)。地址:123 E. Valley Blvd., #105,San Gabriel, CA91776。在夏威夷超市北面。週末應診。需預約。greenlifeherbs@yahoo.com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