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04/17/2020 00:00
瀏覽: 3074
全球疫情高燒不退,電視新聞跑馬燈出包、記者會提問被網民圍剿,如何看待疫病下的媒體政治?崔西里根(Trish Regan)的故事,或許有解答。
崔西里根是福斯財經台八點檔主播,在保守派掛帥的媒體公司裡,靠著兩次獨家專訪川普竄紅。去年5月,她跟緊貿易戰節奏,嚴厲批評中國盜取智慧財產,與中國官方電視網CGTN主播劉欣在社群平台互嗆、下戰帖,隨後連線直播對辯,美中主播公開對決,彷彿一場殘酷擂台實境秀,里根人氣更上層樓。
今年3月9日,她惹上麻煩。當時疫情已襲擊美國,東西岸各州宣布緊急狀態,國會火速通過鉅額抗疫預算,媒體高度關注白宮政策措施。然而,里根播報時,將焦點轉至政治陰謀論:「仇恨正在沸騰,自由派媒體中,許多人利用病毒來妖魔化總統,嘗試摧毀他。這是對總統再一次彈劾的企圖……。」
更糟的是,電視螢幕標題打出「冠狀病毒彈劾騙局」(Coronavirus Impeachment Scam)。
快速升溫的確診警報、醫療資源的短缺窘狀,讓福斯新聞不斷湧入抗議,3月13日,福斯停播里根的節目,改為一般新聞時段,說詞是「因應疫情報導需要」;3月27日,福斯宣布與里根「分道揚鑣」,那是「開除」的委婉說法。
一說是,福斯新聞為了保住旗下老牌男主播,刻意拿資歷及收視率較低的里根開刀,以平息外界怒氣。例如,台內王牌之一漢尼提(Sean Hannity),多次在節目發表類似言論,不但毫髮無傷,也不曾坐冷板凳。
你可以說,里根是無辜的,她只是迎合台內高層政治偏好,迎合主要觀眾群,迎合刺激收視率及廣告的商業邏輯;你也可以說,里根並不無辜,她不但未反抗媒體組織的利益結構,反而將同一套政治鬥爭邏輯,放進所有報導框架裡,即使是事關人命價值的疫病新聞。
戴上政治眼鏡的主播,只能看見政治,其他議題都是「假議題」
無論里根或漢尼提,都展現當代商業媒體的要命缺陷:當新聞黨派化,當主播戴上政治眼鏡,最後,他們只看見政治,其他議題都是「假議題」。日積月累,政治口水被娛樂化、脫口秀化,連帶影響觀看者認知,當疫情衝擊來臨,各懷私心的報導立場,間接造成人為防疫缺口。
你怎麼看待疫情,可能是你看的媒體造成的
3月中,《經濟學人》與YouGov的調查指出,主要收視CNN 或MSNBC新聞的觀眾,擔心病毒疫情的比例為71%到74%,而福斯新聞收視群憂心疫情的比例只有38%。另一份調查交叉分析,同樣政治傾向共和黨的受訪者中,習慣收視福斯新聞的民眾,與不看福斯新聞的樣本相較,普遍「認為疫情被誇大,也更不願意在家隔離」,差距約達2成。
電視新聞等傳統媒體雖已疲弱,但針對特定族群,仍具強力說服效果。不只這兩份調查,皮尤媒體研究中心(Pew Media Research Center)4月初發布的報告數據,也支持福斯新聞的報導不但形塑政治態度,連帶影響民眾面對疫情的認知與行為。
正因如此,74位傳播學者與記者連署公開信,指控福斯新聞散布假資訊,提供錯誤防疫建議及未經測試的偏方,不但對公眾健康造成危害,連帶誤導總統的疫情判斷(川普是福斯新聞死忠觀眾),因而呼籲老闆梅鐸家族重視媒體責任。
事實上,福斯新聞內部已開始憂心,民眾若誤信他們的報導而染病身亡,家屬有可能提起集體訴訟,因此組成律師團待命。諷刺的是,當里根與漢尼提在螢光幕前宣稱「疫情被誇大」,該台執行長2月底早就下令,在辦公室內裝設洗手液消毒器,並取消大型廣告銷售會議。
福斯是「新聞黨派化」的標準教材,當然,不只保守派媒體,長期以來,自由派媒體形塑「逢川必反」的嚴厲印象,加上川普本人態度,形成一種負面循環,連帶延伸到疫情議題上。3月20日,NBC記者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質疑川普放話有特效藥,是否給美國民眾一種「虛假的希望」,氣氛鬧僵後,記者最後詢問總統,對於陷入恐慌的民眾,想說些什麼?川普直接回嗆,「我會說,你是個爛記者。」
「逢X必挺」與「逢X必反」的危機
記者可以質疑政治人物嗎?當然可以,那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但必須基於公眾利益,而不是組織立場偏好。記者個人可以有政治立場嗎?也可以,但執行專業任務時,不應將個人好惡放在職業倫理之上,不應預設立場,或刻意扭曲,或誘導式發問,或製造衝突凸顯主觀臆測。
最好的新聞,經常在鍥而不捨追問下,才會浮現答案,前提是必須做足功課、提供合理動機、問題簡潔而精確、避免刻意操弄情緒,日前,香港電台記者唐若韞訪問WHO官員艾沃德(Bruce Aylward),凸顯國際組織對台灣的政治偏見,就是最好例子。
相反的,媒體與政治人物一旦從「對等」走向「對立」,相互刺激下,經常各自呼喚看台上的支持者,衝進場內打群架。無論川普利用推特羞辱媒體,或台灣政院幕僚在媒體群組埋伏帶風向,都是自恃人氣推升衝突,讓意見市場尖銳化,碰上攸關人命的防疫議題,公眾溝通益添無形障礙。
美國近年社會分裂加劇、冰火不容,媒體立場兩極化難辭其咎。
元月底,皮尤媒體研究中心發布另一份調查,美國電視新聞的政治版圖,大致劃分成「福斯」與「CNN+NBC」兩大陣營,雙方楚河漢界,各據山頭,分別與共和、民主兩黨選民高度重疊,而且,自由派選民不信任福斯,保守派選民不信任CNN,認為對方的新聞報導都是一種黨派鬥爭。
結果是致命性的:傳播媒體打造巨大同溫層,言論越激烈、收視率就越高;收視率越高、主播與名嘴就越紅,越能攫取黃金時段及話語權力,最終,阻絕兩邊選民訊息互通,破壞社會溝通的對話基礎。更糟的是,失去觀點平衡的群眾,就像失去病毒抗體,更容易誤信各種誇大、扭曲的網路假資訊。
這也是科技演進的連帶效果,當數位媒體快速茁壯,傳統媒體為了掙扎求生,煽色新聞是不敗捷徑,「政治則是另一種娛樂八卦」;生存競賽加劇了黨派化,無論出自老闆的政治利益,或出自收視點閱的市場考量,小媒體掙扎,大媒體墮落,最終導致社會分裂,摧毀專業信任。
對於媒體角色,當代社會常出現一種兩難矛盾,一方面擔憂,新聞媒體變成政治打手,淪為黨派或政治人物的附庸;一方面又質疑媒體「假中立」,時左時右,像是牆頭草。
這種矛盾,來自堅守中立地帶的艱難,以及媒體社會信任的低迷。新聞這一行,充滿了選邊站的誘惑,立場越強烈,必定吸引更多死忠粉絲,也換來特定政治人物鍾愛垂青,換來主管讚許與升遷機會,代價是「逢X必挺」或「逢X必反」,最終,事實證據蒙上塵灰,讓位給盲從激情,讓位給仇恨政治,這正是崔西里根的悲劇。
病毒不認立場,新聞媒體應當也是
疫病下的媒體,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紐約時報》總編輯班奎(Dean Baquet)建議隨時自我提醒:「我們都活在自己報導的新聞裡」。換言之,多一些同理悲憫,多一些謙卑克制,多去想想身邊擔憂恐慌的臉孔;少一些政治動機,少去考慮媒體立場及老闆偏好,少去計較能爭取多少收視點閱、多少曝光版面時段,不要加入任何政治啦啦隊,這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另一個指標是,疫情爆發後,愛德曼公關集團針對10個國家、10,000名民眾進行調查,受訪者最信任的消息來源,第一名是科學專業人士(83%)、第三名是疾管局官員;最後一名是新聞記者(43%)、倒數第三名是政府官僚。同一份調查裡,85%受訪者希望多讓科學專業人士講話,政治人物盡量閉嘴。
這些數字用力提醒我們:在全球公衛危機的世紀疫病裡,病毒不認立場、不分黨派,只講科學與證據,新聞媒體應當也是。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