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 13 年,「# 標籤」在網路為什麼歷久不衰?

時間:09/18/2020 00:00 瀏覽: 4147


2016 年,某位來自英國德文郡的父親在 Twitter 發文,表示患自閉症的兒子從 1 歲開始就只用同一個杯子喝水,然而杯子意外遺失,廠商也停產這款杯子,結果兒子拒絕喝水並因此送醫。

這名父親在推文最後創建一個 #CupForBen 標籤,並尋求網友提供同款杯子。

#CupForBen 標籤連同背後的故事大量轉發,杯子製造商也因為這標籤看到 Ben 的情況,最終決定重啟生產線,為 Ben 再生產 500 個新杯子。
誕生 13 年的標籤(Hashtag),已經成為社群網路讓網友迅速在大量內容找到重點的工具,甚至還成為網路的基礎設施。

「#」有了屬於網路時代的新意義
「#」(Hashtag)符號最初的誕生依舊是個謎,講述各種符號歷史的《Shady Characters》作者 Keith Houston 表示,假如真的要找到「#」首次使用,可能真的要逐字搜查所有 17~18 世紀的書。

目前古語言學家基本相信,「#」起源於古羅馬,為「體重」的縮寫。在此之後,「#」漸漸衍生出更多意義,越來越多地方都能見到其身影,例如表示順序時、校對員標出單詞之間應有空格時、新聞稿表示結尾時以及眾多程式語言等。

然而正式將「#」帶進社群網路的是名為 Chris Messina 的開發者。他在 2007 年 8 月 24 日在 Twitter 寫下第一條帶「#」標籤的推文,並詢問網友對使用標籤有什麼看法。


有趣的是,當時 Chris Messina 並非 Twitter 員工,他熱中分類內容,並熱心提供 Twitter 他的想法。但 Twitter 不但沒有接納,甚至嘲諷他的想法。據《華爾街日報》紀錄,Twitter 當時這樣評價:

這些書呆子才想使用,這種做法永遠不可能流行。

Chris Messina 本以為這件事到此為止,沒想到一次火災及一次大選事件,為標籤命運帶來了轉機。

Twitter 拒絕 Chris Messina 沒多久,美國聖地牙哥發生震驚全美的火災。在 Chris Messina 啟發下,有網友發送有關消息時,標記 #sandiegofire 標籤,讓所有關注這場火災的網友直接搜尋標籤就能看到所有消息。

由於第一時間取得火災所有消息,這標籤當時迅速成為「熱搜」,也越來越多報導仿效,消息後面加上標籤。看到廣泛使用的標籤後,Twitter 意識到這工具的潛力,最終 2009 年官方發表標籤的使用方式,並加入超連結功能。

包括 Instagram、Facebook 等眾多網站也開始跟進標籤功能,「#」也正式有了屬於網路時代的新意義,# 標籤則成為網路新文體。

Chris Messina 本可申請專利,並向 Twitter 收取授權費,但 Chris Messina 並沒有這樣做。接受採訪時他表示:

我對用 # 標籤賺錢沒有興趣,更重要的是,它於網路出生,不應該屬於任何人。

標籤重塑的,遠不只社群網路
標籤讓雜亂繁多的資訊分類整合,也讓廣大群眾在大量的資訊迅速找到關注重點。標籤誕生 10 週年時,Twitter 公布一項數據,現在平均每天會有 1.2 億個標籤出現推文。


除了重大新聞,還有不少網友透過標籤表達狀態、心情,甚至補充內心戲。有時候既要編輯吸睛文案,又想只給部分人看到。

除了社群網路,標籤其實也改變了網路各方面。

假如網路世界是浩瀚的汪洋大海,標籤就是無數細小支流。同一條支流的水質相差無幾,意即內容都有相似特質。我們幫每條支流起名,就等於貼標籤的過程。

資訊大爆炸時代,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內容占據視野,精確資訊取得更複雜繁瑣。標籤就是網路簡化工具,降低用戶的搜尋成本,幫助大家從一串關鍵詞篩選出真正需要的內容。

對內容生產者來說,標籤是非常有效的核心概括、內容整理方式。設置醒目有趣的標籤更容易吸引網友注意,廣泛轉發。

用戶想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標籤也是最簡單可靠的方式。透過標籤還能找到網路志同道合的朋友,為用戶搭起溝通管道。

標籤的本意,就是用簡短精練的詞彙概述某個事物。這些事物可是一篇文章、一張圖片,也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項服務。網路所有能想到的內容,都可以下標籤。

不同場景下的標籤應用
隨著標籤形式迅速風靡網路,各種場景下的標籤化越來越多,標籤帶來的便利已經逐漸融入日常生活。

首先,「剁手族」應該聯想到的是商品標籤化。打開熟悉的各大電商網站,首頁總會顯示不同商品的類別。點擊其中一個分類,跳轉的頁面則會將該分類下的商品進一步細分,根據不同角度的屬性提供多樣化的標籤選項。用戶只需勾選合適的標籤,就能在琳瑯滿目的貨架上篩選出對應的商品,從中挑選自己心儀的款式。

光看商品的屬性標籤還不夠,底下的買家評價同樣是重要的參考意見,但當評論的數量達到成千上萬條時,普通人根本沒辦法全部看完,此時標籤又發揮了積極作用,能精簡內容關鍵詞,總結出買家對商品的普遍印象。評論標籤化的設置幫助用戶直覺分辨商品口碑如何,對購買決策有更大的參考意義。

清理完購物車之後,「追劇達人」可能會隨手點開愛奇藝,看看最近有什麼新劇集、熱門綜藝上線。每個頻道都對應著一類標籤,而同一頻道下的各式內容,又可以衍生出更多標籤。比如電影頻道,可以分為喜劇、動作、懸疑、科幻等題材。一部電影可以身兼多種題材,意味著也可貼上多種標籤,觀眾就能透過標籤找到喜愛的作品。

不難看出,標籤化應用已經滲透到生活各方面。但是如何合理利用標籤,避免機械式的行為,陷入過猶不及的尷尬場面,這一點,也許是未來需要思考的方向。

隨著網路規模日益膨脹,大量內容將充斥整個網路世界。若無有效手段整理,資訊流將如洪水般胡亂沖刷。標籤化繁為簡的作用,有效整理錯綜複雜的事物關係,已成為網路的基礎配置之一。雖然只有寥寥數語,卻能幫助人們輕鬆描述和分類內容。若想盡情穿梭虛擬世界,標籤就是最好的路標。

文章摘自:科技新報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