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1/23/2020 00:00
瀏覽: 10065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22日引述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指出,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預計將提名外交政策顧問布林肯(Antony Blinken)擔任國務卿。布林肯預計將試圖聯合盟友,和中國展開新的競爭。
預定為拜登接掌白宮幕僚長的克蘭(Ron Klain)昨(22)日披露,拜登預計美東時間24日公布首波內閣名單,外界先前預測,曾在歐巴馬政府任內擔任副國務卿的布林肯是國務卿熱門人選。
《紐約時報》昨日引述熟悉決策過程的消息人士指出,拜登選擇了布林肯,預計將提名布林肯擔任國務卿。
彭博社記者佩吉(Tyler Pager)昨日率先在個人推特帳號披露布林肯將出任國務卿的消息,隨後《紐時》也跟進報導證實。
《紐時》指出,58歲的布林肯最初是在柯林頓政府時期進入國務院服務,在歷經川普政府4年下來的碰撞戰略及民族主義風潮後,布林肯在外交政策的廣泛經歷預計將協助美國外交官及全球領導人冷靜。
布林肯為拜登工作將近20年,包括擔任拜登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的首席助理,後續拜登擔任副總統時,布林肯也成為他的國安顧問,協助發展美國對中東政治動盪的回應。
不過布林肯上任後的優先任務是重建美國作為可信賴盟友的形象,並且準備好重新加入各大國際協議及組織,包含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子協議,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
關於和各國盟友合作,布林肯今年7月曾在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論壇上表示,目前各國、地球所面臨的大問題,不論是氣候變遷、疫情、或是武器散布,沒有一件有單方面的解決辦法,「就算強大如美國,也無法獨自處理。」
關於和中國的關係,布林肯當時表示,和他國合作將能對另一個「頭號外交挑戰」帶來好處,他認為在和中國競爭時,與其強迫個別國家在兩個強權之間選邊站,不如透過多邊關係促進貿易、技術投資及人權。
換句話說,在布林肯主導下的美國外交關係,可能會增強和印度、印太地區的關係,美國也可能加深和非洲的關係,在應對共同面臨的挑戰時,將歐洲視為第一要務夥伴,「而非最後的希望。」
布林肯成長於紐約及巴黎,他畢業於哈佛及哥倫比亞法學院,在1993年進入國務院歐洲政策機構服務前,布林肯立志成為一名記者或電影製片,他後續成為柯林頓的外交政策演講撰稿人,在更後來負責監管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的歐盟及加拿大政策。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