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05/25/2021 00:00
瀏覽: 665
大國之間的疫苗供應博弈從未停歇
新冠病毒依然在許多國家蔓延,科學家普遍認為疫苗是控制大流行的最佳藥方,但在一些國家疫苗短缺成為一大困擾。在這場全球疫苗供應賽中,大國之間的博弈從未停歇。
美國總統拜登5月17日宣佈,美國將在六個星期內,向國外供應8000萬劑疫苗。這包括最新承諾的2000萬劑輝瑞(Biontech)、莫德納(Moderna)和強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以及此前承諾的未在美國獲得認可的6000萬劑阿斯利康(AstraZeneca)疫苗。關於這些疫苗的去向等細節尚未公布。
「迄今為止,這超過了任何國家實際分享的疫苗數量,五倍於俄羅斯和中國捐贈的1500萬支疫苗,」拜登專門與其兩大地緣政治對手中俄兩國進行了比較。他還雄心勃勃地形容,「正如二戰時美國是民主國家的兵工廠一樣,在抗擊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鬥爭中,我們的國家將成為全世界疫苗的兵工廠。」
在此之前,美國在全球疫苗供應中基本是缺席的,而中國、印度和俄羅斯佔據主要角色。有評論稱一些疫苗供應行為與地緣政治角力掛鉤,成為「疫苗外交」。
分析認為,美國的最新舉措或將改變各方在這場全球疫苗供應賽中的地位。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嚴忠對BBC形容,中國的疫苗外交進入「黃金時刻」,但由於美國的入場以及中國疫苗產能限制,這一時刻將很快流逝。
美國的缺席與中國的優勢
過去幾個月裏,中國不斷向國外出口疫苗,而疫情嚴重的美國則因優先考慮本國民眾而無暇對外供應。
根據倫敦研究公司Airfinity的數據,截至5月初,中國向海外出口了2.52億劑疫苗,佔其總產量的42%。相比之下,美國生產了超過3.33億劑疫苗,而出口量僅為300萬劑左右。
儘管許多國家對中國疫苗的有效性仍有所擔憂,但當民眾生命和國家經濟面臨急迫危機,中國疫苗在過去幾個月裏成為他們唯一可以獲得的、能解決燃眉之急的藥方。
印度此前被視為中國在疫苗出口方面的競爭對手,根據Airfinity的數據,印度向近100個國家出口了約6900萬劑疫苗。但近期印度疫情持續擴散,阻礙了其疫苗出口。
印度血清研究所原本是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的最大供應商,承諾今年提供該計劃所需20億劑疫苗的一半多,但從3月開始已經暫停出口。
由世界衛生組織等三個國際組織主導的COVAX旨在促進疫苗公平分配,讓各國至少20%的弱勢族群取得疫苗。該計劃目前遭遇供應危機,預計到6月底,短缺將達到1.9億劑。
印度血清研究所首席執行官Adar Poonawala4月敦促美國總統拜登放開疫苗原材料出口禁令。他說:「如果我們要真正團結起來抗擊這種病毒,我謹代表美國以外的疫苗行業,請求你們解除對美國出口原材料禁令,以便加快疫苗生產。」美國此前借助《國防生產法案》(Defense Production Act)限制了疫苗原材料出口。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Ned Price)對此表示,「首先,我們對美國人民賦有特殊責任;其次,這個國家受到的打擊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嚴重——有超過55萬人死亡,數千萬人感染。」
儘管如此,美國在全球疫苗供應中的缺席令其飽受批評。
「一個民主問責制的政府不能在其本國公民獲得充分免疫之前就向其他國家輸出疫苗,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美國政府實施的出口禁令是極端措施,其他國家無法接受。」奧地利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東亞研究學院助理教授石磊 (H. Christoph Steinhardt)對BBC中文說。
他認為,中俄兩國正在填補的全球疫苗空缺,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美國缺席造成的。
在中國,新冠疫情早於很多國家得到基本控制,民眾並非急迫需要接種疫苗,這為疫苗出口提供了便利。
從技術上講,中國疫苗本身也有優勢。中國科興疫苗能在常規冰箱溫度下保存,意味著較貧困的發展中國家有條件使用。但西方生產的莫德納疫苗必須存放在攝氏零下20度,而輝瑞疫苗則須在攝氏零下70度。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的黃嚴忠教授說,「中國在這一時期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5月7日,中國國藥疫苗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的緊急使用認證,取得了參與COVAX計劃的資格。世衛還在考慮批准中國的科興疫苗。「這對中國疫苗出口來說是加分選項,」黃嚴忠補充說。
渠道差異
中國在去年10月加入Covax,承諾向Covax捐助1000萬劑疫苗,但這與中國通過雙邊關係輸出的疫苗相差甚遠。
根據總部位於北京的播銳智諮詢公司(Bridge Counsulting)統計稱,截至5月17日,中國已經向國外出售了6.83億劑疫苗。
美國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Denver)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趙穗生對BBC中文說,「通過雙邊或中國主導的多邊機制,可以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的戰略和經濟目標。」。
「而如果通過聯合國系統、世界衛生組織和Covax提供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公共產品,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中國失去對疫苗的控制。」他說。
趙穗生認為,中國向Covax這一多邊機制提供的1000萬劑疫苗對於緩解全球疫苗供應壓力來說是「杯水車薪」,但「迫於國際壓力,中國不可能完全不參與;同時中國作為一個大國,避免不了大國責任。」
黃嚴忠也說,1000萬疫苗是中國在Covax機制下先於其他國家承諾的,「雖然數字本身不大,但有利於佔據道德高地」。
中國如何選擇供應目標
根據中國外交部,目前中國正向80多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提供疫苗。
播銳智諮詢公司對此進行跟蹤統計,根據其發現,中國向全球四個區域提供了疫苗。其中亞太地區和拉丁美洲收到的中國疫苗數量最多,其次是歐洲和非洲。雖然非洲收到的數量最少,但有30個國家收到疫苗。
中國以出售與捐贈兩種方式向這些國家供應疫苗。根據播銳智諮詢公司,中國出售疫苗的數量(6.83億)幾乎是捐贈數量(1830萬)的將近40倍。亞太地區和拉丁美洲是兩個最大買家,受捐助國以非洲發展中國家為主,還包括菲律賓、巴基斯坦等亞洲國家。
趙穗生說,綜合來看,「中國疫苗外交(的目標)基本上是一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國家。低收入國家主要是有求於中國,中等收入國家還包括對中國戰略目標有利的地方。」
他還認為,「目前中國外交很大程度上與中美之間的競爭掛鉤,因此中國在疫苗外交中肯定要考慮美國的因素,思考哪些國家在對美競爭中有利於中國。」
趙穗生舉例說,被視為「美國後院」的拉美地區在疫情中遭受重大損失,歐盟國家中對美國態度相對獨立的匈牙利因得不到美國和歐盟的疫苗,都轉而向中國爭取疫苗,這對中國來說是好機會。與美國關係疏遠的土耳其在戰略上對中國很重要,但因新疆問題而產生矛盾,中國也需要在這方面爭取緩解。
「一帶一路」上的醫療產業鏈
根據聚焦全球健康議題的網站Think Global Health今年4月底發佈的一份報告,在中國承諾提供疫苗的65個國家中,63個都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參與者。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目前著重推進的重大戰略之一。在該倡議下,中國還提出建設 「健康絲綢之路」,旨在推進全球衛生治理、疾病監測和合作等。
疫情爆發早期,中國向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提供了口罩、醫療設備和醫療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明確表示,「一帶一路」是抗疫路上的「生命通道」。
目前中國在印尼、阿聯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疫苗製造中心,按照當地標凖做三期臨牀試驗,逐漸打通醫療供應鏈。
「這些產業鏈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國為主導地位,讓中國可以把自己的醫藥產品推廣到世界,建立自己的品牌。」趙穗生說。
美國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中美印象網主編劉亞偉對BBC中文說,疫情的確給中國提供了非常好的弘揚軟實力的機會,不應因此而受到批評。
「一帶一路是中國走出去的大戰略,中國為沿線國家提供較多的疫苗,我覺得無可非議,」 劉亞偉說,「每個國家都會在各種各樣的情況下,為自己的軟實力添磚加瓦。」
他對「疫苗外交」一詞極為反感,認為這是西方社會帶有偏見的看法,暗示中國在出口疫苗過程中不懷好意或另有所圖。 「如果中國和俄羅斯自己國內的情況控制的比較好,疫苗無論是捐贈還是售賣,都是在儘自己的努力和義務。」
美國「入場」後的變化
不過,由於美國的「入場」,中國在這場全球疫苗供應賽中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截至5月17日,美國已有47.3%的人口至少接種了一劑新冠疫苗,其中包括近60%的成年人口。此外,有37%的人口完成了兩劑疫苗接種。
美國總統拜登在5月17日說,到6月底,美國將有足夠疫苗來保護在美國的每一個人。他承諾,到時美國將與其他國家分享8000萬劑疫苗。
美國民眾對疫苗的需求下降,同時美國疫苗的供應量隨著產能增加還在不斷提升,因此「這時美國具有這種自信,同時也有能力出來支持其他國家了」,黃嚴忠說。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外疫苗需求增加,中國在對外供應疫苗方面可能受到限制。
中國計劃在今年6月將疫苗接種率提升到40%。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5月13日稱,中國目前接種率約為23%。他說,中國如果要實現疫苗有效性達到七成的群體免疫目標,接種率必須達到83%。
根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截至5月19日,中國累計接種疫苗近4.5億劑,過去8天共接種了超過1億劑。
5月13日至19日期間,中國出現21例本土確診病例,打破了數周內本土病例清零的狀況。
趙穗生認為,中國能夠出口的疫苗數量越來越有限,隨之而來的外交摩擦也在浮現。
上個月,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在推特上發文,抨擊兩名譴責北京迫害維吾爾人的土耳其政要。在遭到不少土耳其民眾批評後,中國大使被召見。而與此同時,土耳其採購的中國科興疫苗在交貨時出現延誤。這一系列事件引發中國利用疫苗進行政治施壓的猜想。土耳其衛生部長科賈的說法是,原定於4月底交付的1億劑科興疫苗因為要優先滿足中國國內的接種需求而沒能發貨。
黃嚴忠說,中國目前疫苗外交的機會之窗可能很快關閉。他認為,美國可能也是看凖了這樣一個時機向國外供應疫苗。
另外,中國疫苗後期臨牀數據缺乏透明度帶來的憂慮可能會加劇。科興疫苗的有效性在各國相差較大,從50%到90%不等。世衛組織在5月7日批准中國國藥疫苗後,認定其有效性為79%。
今後,西方疫苗供應到其他國家後,產生的有效性數據與中國疫苗進行對比,可能更凸顯差距。根據《紐約時報》近日的報道,世界上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印度洋島國塞舌爾(Seychelles)的大部分人口接種了中國的國藥疫苗,但近期卻出現了病例激增的情況,引發對於疫苗有效性的質疑。
「這可能影響中國疫苗在國外的名聲,對中國通過疫苗外交收獲的軟實力大打折扣,」黃嚴忠說。
儘管美中兩國都試圖在這場疫苗供應賽中爭奪領先地位,但專家強調,疫苗應該是一種公共產品,在面對國際公共衛生危機時,大國之間應該合作,而不是爭奪輸贏。
趙穗生說,「如果完全從競爭的角度來看,疫苗外交最後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所以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大國之間要承擔責任,然後找到方法進行合作,盡快把疫情控制住,這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