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旗下頻道
招聘求職頻道
租房频道
分類信息
CCYP TV
教育頻道
乐游频道
知識庫
話題新聞
简体
繁体
社交媒體
註冊
登錄
刊登廣告
發佈招聘
洛杉磯
舊金山 SF
紐約 NY
芝加哥 CHI
德州 TX
拉斯維加斯 LV
溫哥華 VAN
多倫多 TO
華人工商網
生活百科
教育
教育學習
正文
點評
微信
微博
李玫瑾:有这3种家庭迹象,说明你正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
時間:07/09/2021 瀏覽: 1847
近日,在网上一个话题:自卑型人格有多累?
一个热评回答是这样的:
感情上,即使遇到喜欢的人,也总是感觉自己配不上对方,因而屡屡错过;生活中,与人相处小心翼翼,习惯性讨好,不懂拒绝,情绪波动大……
寥寥几句,引来底下 5000 多条的热议:这种自卑人格到底哪里来的?这是个世纪病。
想起李玫瑾教授说过的一句话: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
每个人的性格密码,早已经镌刻在他早年的家庭教育中。
自卑的孩子身后,往往都站着这 3 种父母。
刻意贬低孩子的家庭
「看看别人,你太差劲了」
养一个孩子就怕什么?
李玫瑾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不怕他不够优秀,就怕他觉得自己是个垃圾。
在对 1000 名孩子做过心理调查之后,李玫瑾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真相:
经常被父母贬低责骂的孩子最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其中 25.7% 的孩子可能会自卑、抑郁。
然而,生活中,有些父母却对此毫不了解,习惯通过贬低鞭策孩子上进,防止孩子骄傲。
《少年说》中,有一位女孩就曾吐露自己的心酸经历:从小到大,她听的最多的就是妈妈的贬低式激励。
为了刺激她努力,妈妈会当着弟弟的面贬低她:不要以后像你姐一样,干啥啥不行,学习真的一塌糊涂,啥都干不了!
考试考砸了,妈妈一通电话过来,不是温情的安慰与鼓励,而是一顿劈头盖脸的嘲讽:
「再考这样,你就不用去学校了,哪凉快哪待去!」
「你真是一个人才,怎么考成这个鬼东西的呢?」
不喜欢女儿过度打扮自己,一看到女儿买动漫中的裙子,妈妈就人身攻击:
「你看看你,眼睛长哪里去了?哪里觉得这个衣服好看?」
「又土又丑,又廉价又幼稚!」
「要是以后再买这种衣服,把你和衣服一起丢出去!」
尽管妈妈站在台下,一再解释自己只是想让孩子变得更好,才采用犀利直白的激将法。可女孩却始终不愿意认同。
因为妈妈的那些话,已经对她造成了伤害,时常让她自我怀疑。
而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不是个例。
中国社科院等机构曾发布一份《青少年蓝皮书》,调查整理出了孩子们常听到但最不喜欢的五句话。
其中,有两句就与刻意贬低有关——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真没用!」
孩子的世界里,父母的每一句评价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父母总是鸡蛋里挑骨头,专挑孩子的差处下手,那么孩子也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缺点上,长此以往,内心难免会失了自信。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李玫瑾说过:有时候孩子学习上失败了,已经特别沮丧了,我们千万不要再打击他的自尊心,那么要找到他其他的优点来鼓励他,让孩子找到自尊。
不是所有的鸟,都得是一个颜色。
聪明的父母,懂得在孩子身上找属于他的亮点。
该夸的时候不吝啬,该批评的时候也不失尺寸,如此才能淡化孩子缺点,强化孩子的优点。
热衷情感勒索的家庭
「为了你,爸妈辛苦了一辈子」
李玫瑾说过:只要孩子一过 12 岁,父母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别把孩子当成你的「下级」。
可是,很多父母却常常反其道而行,看着一天天长大,他们反倒把更多的压力与精力投放到孩子的身上,试图精神控制孩子。
「爸妈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你是爸妈下半辈子的全部希望……」
每天不断地重复,只为让孩子产生愧疚感、自责感。似乎只有那样,孩子才能听话、懂事。
却不知道,孩子会在长期的情感勒索之中,变得自卑。
曾在一篇班主任日记中看到这样的故事。
15 岁的小文,打小就是班级里的尖子生,老师眼里品学兼优的孩子,就是性格怪了点,胆小话少,极度内向。
一开始班主任也以为小文生性如此,直到有一次,小文情绪崩溃,老师才知道其中的真相。
小文患有严重的焦虑症,平时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不敢。
图片来源:电影《狗十三》
她妈妈每天都会和她重复几十次,诸如「她现在是为了我活着,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之类的话,导致她内心备受煎熬。
她整晚整晚地失眠,每天怀疑自己,责备自己。
她和老师说:我什么都不敢做,什么都做不好,我太讨厌自己了。
想起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唐娜曾在《情感勒索》一书中提到的一句话:
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杀伤力是最大的。
父母越是道德绑架,孩子的心理负担就越大。
那个负重前行的孩子,会把所有的错都揽在自己身上,自卑会犹如藤蔓一般爬上心头。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欢喜》
习惯性哭穷的家庭
「家里没钱啊」
一次访谈中,李玫瑾讲到: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大方点,不然「穷」思维固定后,孩子会更自卑,今后很难改变。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告诉孩子家里缺钱也许是只是为���想让孩子学会勤俭节约,但过度渲染穷的氛围,却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一种匮乏感。
而这种长期被压抑的匮乏感,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电视剧《山茶花开时》有一幕很扎心。
8 岁的男孩弼久,非常喜欢打棒球,想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夏季特训营,只不过,需要 2800 元。
明明很想很想去,这个 8 岁的孩子,却硬生生忍着不敢告诉妈妈。
甚至同学问起来,他还怕被同学笑话穷,含糊其辞地说着反话:我不想去,只有乡巴佬才会去。
可真实的原因,却是他担心妈妈付不起,怕给妈妈增添负担。
妈妈经常对他念叨的几句话就是:家里没钱啊、想做饱死鬼都没有钱……
所以,自然而然,男孩就真的以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一遇到钱,他就会有点抬不起头。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可实际上,妈妈开着酒屋,虽然没有大钱,负担儿子的学费是绰绰有余的。
穷和哭穷是两回事。
穷,打不败一个心如白纸般的孩子。
哭穷,却会让一个孩子过早体验到物质匮乏的精神紧迫感。
正如一位网友分享的经历:被家里灌输穷的,从小到大自卑,不会打扮,舍不得花钱给自己买好的,受别人欺负只能忍着……
孩子的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父母一点点的给予之中形成的。
是给予孩子心灵的满足感,是教会孩子再难也要努力,是做孩子面对生活的精神榜样。
李玫瑾教授说过:
对孩子而言,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物质抚育,更重要的是心理抚育。
读懂孩子的苦,给她夸奖的甘甜,肯定孩子的自我价值,打好自信的基石。
听懂孩子的难,给她精神的自由,勇敢让他飞,放手让他去把控、决策人生的节奏。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看懂孩子的累,给她生活的满足感,再苦再累也不哭穷,培养出一个内心富足的孩子。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一样优秀,但每一个活得好的孩子,都需要那一抹自信。
因为心有光芒,才能仗剑走四方!
来源:成长树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本頁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Cookies Update 2024
By using our site,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our cookies.
Learn More
.
OK
社交媒體
公眾號
華商諮詢
CCHP
華人圈
地產網
微博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elegram
上传图片
圖片可以是JPEG或是PNG格式
上傳 | 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