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字幕】在美國看電影配字幕要索取? 該傳統起源於歌劇

時間:02/12/2022 00:00 瀏覽: 11346
你能想像嗎?早在電視、電腦和網路出現之前,字幕就已經誕生了,而且起源還是400年前古典音樂裡的歌劇,甚至只有華人地區的外文電影或電視等作品,才會把字幕嵌在影片中;在美國看英文電影是沒有字幕的。
原來,在美國電影院的字幕,和歌劇院的字幕形式非常像,譬如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會把字幕弄成一條細細的螢幕,嵌在你前面座位的椅背上,讓你自己選擇要不要開字幕?要看什麼語言?
而當你去電影院的時候,要看字幕還必須跟前台工作人員索取,然後對方會給你一個小小的長方形螢幕,上面有一個桿子可以插在椅背上,也就是說,他們的字幕和作品都是分開的,因為他們覺得字幕會影響到畫面。
那到底字幕是怎麼衍生出來的?Podcast節目《那個音樂史》透露,字幕有長遠的歷史,從17世紀歌劇時期就開始,因為歌劇的起源地是義大利北部,所以一開始是從歐洲盛行起來,而因為17世紀的歐洲也有非常多的語言,大多是法文和義大利文,其次是德文,演出之前,就會發適合當地的雙語小冊子給觀眾。
後來歌劇劇組和贊助商也意識到翻譯的重要,他們必須想辦法把每一部歌劇翻譯成當地的語言,才能吸引更多觀眾來看歌劇幫助票房。當時的歌劇翻譯有兩種形式,一個是字幕 (最早期的字幕便誕生於此),另一個則是可唱的翻譯,亦即表演者直接唱出當地版本的另外翻譯歌劇,但這種麻煩多了。
而當時歌劇的字幕,便發展為投影在舞台上方的一個小螢幕上,有些經費比較充足的歌劇院,還會裝在每一張椅子背後。只不過當時的字幕並非逐字翻譯,因為當時每一張幻燈片的空間有限,沒辦法把每一個字都放進那個長方形小螢幕中,於是只能找精髓的字幕放上去,讓觀眾大致了解劇意即可。
大家可不要小看這個投影字幕的工作喔,這需要相當專業的工作人員執行,因為秀出字幕的時候,不能讓觀眾覺得很突兀,不管出現和消失都不能影響到音樂劇的發展,觀眾也絕不能在歌手唱歌、或唱出某句歌詞之前,就看到下一句幻燈片的內容,時間要配合得相當好,否則會先劇透。
譬如,要殺一個人之前,倘若字幕已經先秀出來了,觀眾就無法沉浸到劇情裡,因此歌劇字幕可是必須要彩排的呢。
雅虎娛樂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開微信,使用 “掃描QR Code” 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親愛的商家負責人:貴公司需要新聞發布的平台嗎?華人工商新聞網為您提供24小時的中英文訊息平台,無論是新品上市的促銷快訊、社區活動、消費情報、專欄寫作...都歡迎您與我們聯繫。請電(626)280-8588,獲得更完整的訊息。